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趙日金141

    儒家有誰提出過天人合一?

    儒家《論語》有“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孔子弟子顏淵死了,子曰“天喪予,天喪予”,沒一點天人合一的意思呀。

    儒家經典《易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人求天保佑,離天人合一還差一大截呢。

    儒家託名孔子《易傳,文言》解《易經》乾卦,有大人即聖人四合一,不過與普通人沒什麼關係:“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莊子》編了個寓言故事,孔子與弟子困於陳蔡之間,七日不食煙火,孔子一手靠枯樹,一手用枯枝敲擊,邊敲邊唱,歌聲與敲擊聲卻不合拍。弟顏回偷看了一眼,孔子怕弟子誤會,曰:“回,無受天易損,無受人易難。無始而非卒也。人與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誰乎?”

    顏回聽了半天也沒聽明白,問:“何謂人與天一也?”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聖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普通人本性決決,人與天合不了一。只有聖人死後身體消失,人與天就合一了。

  • 2 # 知不足書齋

    小編自小以來喜歡看書,喜歡研究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尤其是各種雜七雜八的書籍,所以對於儒家文化還是有一點點的研究,當然比起那些專業研究的朋友水平低多了,所以對於如何理解儒家的天人合一小編以前思考的時候也有不少心得,下面小編給大家說說,分享分享心得:

    “天人合一”的概念首先由莊子提出,然後由漢代思想家董仲舒和陰陽學派發展成為一種“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

    天是自然,人是人,和諧是相互理解和友誼。西方人總是試圖用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征服和掠奪自然,而東方聖賢則告誡我們,人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緊密相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無處不在。即使在中國獨特的茶文化中,由蓋、碗、託三套組成的茶壺也代表著天、人、地的和諧統一。

    儒家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外在表現,可以說是一種人文主義。其主要內容是關於做人之道,包括探討人性、人生價值、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等。儒家思想強調親情與仁愛,提出“血濃於水”、“老有所養,幼有所養”、“殺人成仁,捨生取義”等思想。比如,華人團圓,把享受天堂的快樂當作人生的快樂,不像西方人那樣注重自我、獨立和冒險的精神。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哲學。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董仲舒等學者對此進行了闡述,宋明理學對此進行了總結和明確的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類政治、倫理等社會現象的直接反映。

    從儒家的觀點來看,自然是道德觀念和道德原則的本源,人的心靈中有著內在的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和諧是一種自然而無意識的和諧。但是,由於人們被名利慾望矇蔽了雙眼,無法在心中找到道德準則。人類實踐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外在慾望的盲目性,使之“安心”,達到自覺踐行道德原則的境界。

  • 3 # 手機使用者59766698065

    “滿招損,謙受益”,現代人把“滿”解釋為自滿,感覺是正確的,其實,和古代解釋絕不一樣,是違背天道的。《易經》中有個謙卦,讀讀謙卦,也不是謙虛的意思。大有“能者多勞”的意思。現實是能者不多來勞。為啥改變真理呢?就是為了所謂的“聰明”,“勞心者治人”,二者結合,就是為了算計人。結果是啥?進入酒場,喝壞黨風,喝壞胃。一個事物不能過於強大,過於強大,必然擠佔別的事物的生存空間。結果是招致其他事物的不滿。怎麼反應出來呢?人首先不滿意。如果是一個系統,更能體現出來。例如:人體哪個器官過於強大,都是病。根據這個理論,就容易解釋“天人合一”了。自己強大了,就該讓其他事物變得強大,這樣自己才能長久的生存。自己接著強大,沒有事物可養自己了。科學發展的暫時停頓,社會的動盪,入院治療都說明了這個道理。現在“和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就特別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一個事物能代替另一個事物嗎?不能!美國科技發達,離開自認為下賤的工作,又咋樣了?還得受制於所謂的下賤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你寫本小說,你寫什麼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