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皮藝師
-
2 # 國病
造成假冒偽劣這件事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當然是繩之於國法。一個社會一旦懲惡機制失效,那問題就會潮水般湧現。最近的P2P爆雷,其實只要對這個社會的負面瞭解的人,都知道那是遲早的事。所以懲惡機制的有效性是一個社會最後維繫的力量,就算拋開程式合法、拋開輿論有力,只要能有效打擊或有效制約,作惡者還有所害怕和顧及,那懲惡機制就沒有完全坍塌。就是說哪怕出一俠客能震懾住作惡者都能有所維繫。如果法律是底線,那懲惡機制的有效就是底線的底線。
假冒偽劣的存在很大程度與懲惡機制的力度不夠有關係。如果作惡成本太低,那作惡者一定會去嘗試,如果作惡成本太高,作惡著就會算賬,值不值得。
但現實是一些地方為了本地的效益,對製假企業睜一眼閉一眼,否則源頭上執法,大規模的製假售假就不可能。小打小鬧的作坊一是規模有限,二是它也要防止被處理。所以從源頭上打擊,消滅假冒是很容易的。除了那些高附加值的,例如菸草之類才會有人鋌而走險。
中國的假貨是有歷史原因的,改革開放之初由於國力和處於起步階段的原因,製假售假一開始就成了經濟最活躍的領域。也給發展帶來的機會,但這個問題在後來卻沒有得到及時治理。今天很多所謂的正品,缺斤短兩也很嚴重,很多正品並不名副其實。所以消費也成了技術活,廣告真不能太信。
第二、根本上消滅不了假冒偽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百姓的收入消費能力。如果老百姓收入有限,你讓他們都用正品、優質產品,這是很難做到的。超市最初進入中國時與現在都有很大差別,過去超市能發現很多沒見過的新興產品,逛超市也很有意思。現在的超市基本已經固化為一類常見商品,更為奇葩的是,超市的衣服鞋帽商品幾乎已經農貿市場化了。就是說在農貿市場裡看見的那些服裝成了超市主流。別的城市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昆明真的就是這樣。這說明,有消費能力的都不在超市裡購買衣物,但還存在大量只能消費那一類商品的人,所以超市裡堆滿了這類商品。我最近想買一雙橡膠材質的拖鞋,但家樂福、沃爾瑪裡都沒有,都下架了,因為稍微有點貴,就沒人買了,只有塑膠的。所以有大量的人就只有這個消費能力,如何消滅假冒偽劣呢?
當然並不是說都沒有消費正品的能力,而是今天的社會,普通人面臨的生活壓力很大,對未來並沒有太大的信心,不敢過多消費啊。否則,你說消費者都有錢了,大部分商品透過消費者的用腳投票是可以大量消滅假冒偽劣的。真要買好的,每個人都有能力很快知道如何選擇。可是囊中羞澀又能怎麼辦呢?
會買東西的窮人也有辦法選擇,就是提前購物,不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才買,而是提前看到打折降價就購買儲備。這種消費是那些有時間逛商場的人才能做到的。忙碌的人,哪有那麼多閒工夫。所以普通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才是關鍵。應該是隻計算普通居民收入的平均提高,而不是來個超富階層也計入的全民平均。
還有一點就是普通老年人的消費識別能力不夠,當然也是因為愛貪便宜造成的。所以經常光顧那些幾元店的大多就是那一類老年人。他們確實是購買假冒偽劣的主力軍。
回覆列表
我覺得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窮。貧困限制了消費能力,高昂的房價和房租又把一個個家庭的支出給綁死。我們都知道大品牌的東西好,可是像我這種窮人更看中的是一個商品的使用價值。使用一個傢俱電商的商家,我勸身邊的朋友,只要銷量一個月上千筆的就不要去買的。因為極致的銷量靠的是極致的價效比。極致的價效比是對商品各個環節的成本壓榨。我厭惡這種競爭環境,但是沒有辦法。大的環境如此。現在假冒的事情,可能多多上還比較多,但是其他平臺很少了。我作為一個小小的創業者,現在註冊了二十多個商標。但是我們自己的能力有限,無論你去怎麼勸導消費者都是沒用的。告訴他那東西不行,他還是去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