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資料庫

    理性的考慮,戰機被火控雷達照射後就應該跳傘了。

    這也是各國之間相互譴責自己家戰機被對方戰機火控雷達照射的最重要原因了。最近10年戰場準則:被火控雷達照射——你已經死了。

    先說說戰機被鎖定

    一架現代戰機實際上只能探測到自己是否被火控雷達照射,至於有沒有被鎖定則無法判定了。Lock On這個標記是在敵方的飛機或導彈控制系統上。戰鬥機飛行員等價於在武術比賽的瞎子只能聽到一個棍子衝著自己腦袋打過來的風聲,而很難知道人家要不要打。這個風聲類似於火控雷達的訊號照射。

    而作為悖論的是,以一架現代戰鬥機的雷達控制系統來說,至於什麼時間打擊對方則完全由飛行員自行控制。很多軍迷認為現代的戰鬥機的火控雷達照射時間需要幾秒甚至幾十秒的時間照射才可以鎖定目標。其實這是錯誤的論斷。

    以F-35上面的AN/APG-81雷達為例,AN/APG-81可以同時工作在測繪模式和指示模式上,這樣給予導彈鎖定目標的時間也只是飛行員的手指離開切換按鈕的時間。具體的切換時間是0.25秒。而給導彈裝訂目標的時間也僅僅是0.03秒。這樣甚至比人的神經反射時間都要低。

    再說說導彈的攻擊效能

    得益於尺寸、飛行適應能力、動力重量比率,設計一枚導彈的技術難度和效能提高空間要遠遠小於飛機的設計難度。因此在越戰以後至今的一段時間內導彈的設計都是在彎道超車的感覺。十五年前W君在808所接觸的國內最先進的紅外導引頭在今天看來已經簡單的和兒童玩具一般了。不僅僅是導彈的制導能力大幅度提高、導彈的速度、機動性也成倍的提高。

    有的導彈可以在動力射程內作出10G的機動,但戰鬥機一般的機動能力只能做到9G。速度在3-4馬赫的空空導彈對戰機來說就是一個噩夢,這樣的導彈不可逃逸區域甚至達到了50公里以上。因此在這個區域上的戰鬥機99%的可能性都會被擊中。

    兩架戰鬥機空中相遇

    就好像扯著橡皮筋的兩隻手一樣,受傷的一定是最後鬆開的哪隻手。鬆手=發射導彈。

    這也是為什麼各國目前都在爭先恐後的研製隱身戰鬥機或者L波雷達的最終極原因了——導彈的飛行效能遠遠高於戰鬥機,因此儘量晚被對方發現+儘量早發現對方則成了戰鬥機的第一生存準則。

    關於飛行員不跳傘

    一個轉折來了,飛行員在發現對方鎖定戰機的時候為何不跳傘?戰鬥機駕駛艙實際上比空中的彈射座椅安全的多。

    一架戰鬥機被導彈擊中的紅外線攝像機影片,這架戰鬥機先後釋放兩枚紅外線誘餌,但導彈依舊在戰鬥機周圍爆炸。

    對戰空導彈(無論是地對空還是空對空)為了保證其飛行效能一般重量都不大,因此戰鬥部裝藥量有限。而且他們大多采用近炸引信而非直接命中戰鬥機,這樣一來導彈可以確保擊毀近炸引信引爆範圍內的飛行器,但很難就特定目標的特定部位進行殺傷。說地球話就是現在還沒有一枚以駕駛艙為主要攻擊目標的導彈系統。這樣一來在飛機座艙的保護下,即便是導彈在飛機周圍爆炸飛行員所受到的傷害也是不大的。

    相反如果飛行員跳傘則失去了戰鬥機座艙的保護作用。這樣危險係數就更大。

    並且也是因為導彈的戰鬥部裝藥量不是特別的大,那麼擊中戰鬥機的時候戰鬥機飛行員還有一定時間對自身戰機進行下評估,決定是棄機逃生還是開著被擊傷的戰機脫離戰區。

    相反跳傘被殺死的飛行員例子為1973年的中東戰爭中,由於以色列的戰鬥機無法識別蘇聯SA-6導彈的火控訊號,96枚SA-6地對空導彈擊落了64架以色列戰鬥機。其中有飛行員發現來襲的導彈近在咫尺緊急彈射跳傘。不但沒有逃避被導彈擊中的厄運反而被近炸的SA-6連同降落傘打成了篩子。

    SA-6地對空導彈:戰鬥部裝藥56公斤、裝藥外密佈3000個鎢合金立方體。對戰機的殺傷距離為15米,鎢合金立方體在爆炸後800米以外仍然對人體有殺傷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買的多肉怎樣才能快速服盆並健康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