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文史觀察員

    相信看過古裝斷案電視劇的朋友們都聽過一句很耳熟能詳的臺詞:“刀下留人,先打入死牢,秋後問”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這樣的情景,劊子手都已經磨好刀,結果這時就有一道聖旨下來說要秋後問斬。

    說起古代的刑罰,實在是數不勝數,手法殘忍至極,比如五馬分屍,凌遲,剝皮抽筋、等等一系列不忍直視的刑罰,個個都是令人髮指,但是有一點很奇怪的是,很多已經是死刑的犯人,並沒有當場就押往刑場執行斬首,偏偏都是要等到秋後問斬,那麼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秋後問斬呢,這裡面有什麼說法講究呢?

    其實古人所說的“秋後”並不是指立秋之後,二十秋分之後。這種說法起源於儒家經典的禮法書籍《禮記月令》中,書中說道:“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這種說法最早被明確提出的時候是漢武帝時期的儒家大師董仲舒依據莊子的“天人合一”的理論,在道家看來,天是自然,而人是自然地一部分,董仲舒延展了道家的這一主張,認為在春夏萬物復甦,此時是上天賞賜糧食的季節,不宜殺戮,秋冬季節,樹葉開始泛黃落葉,此時執行問斬,有落葉歸根的寓意。所以若是不遵守,就會遭到上天的懲罰,所以秋冬問斬這一制度就在西漢時期就人們記住一直延續到清末,沿襲了兩千多年,逐步在古書籍中就有了秋後問斬的說法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秋後問斬的時間點是恰好老百姓這時候是有時間的可以去觀看行刑說我是現場,既不會耽誤農作物的收割又可以讓老百姓起到震懾的作用,在他們心中升起敬畏之心,以此更加鞏固政權。當然主要原因還是我們華人愛看熱鬧的習慣,特別是這種滿城風雨的案子,更是人滿為患的觀看。,但是這種做法起到的警示作用是絕對真實的。

    第三種說法是秋後問斬是為了給犯人一點緩衝時間,讓他們在獄中反思自己犯過的錯還有給官員一些時間判斷,不要因此造成冤假錯案的發生,這些原因是不是真正存在還有待考量,但是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因為古人對於天象之說還是特別相信的,對待鬼神之說也是懷有敬畏之心的,所以一旦有權威人士說了是上天的意寓 ,大家都會遵守的。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秋後問斬的說法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發發表自己的見解。

  • 2 # 語見

    秋後問斬說的是秋分以後,秋分後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多長,在古天文不發達的時候,這樣的節氣變化,自然是重要的時令,古人用日晷計時,反應在影子的長度上,把影子長度按時間排列,就高低有序,也就有了節氣,就是變化的關鍵點。

    秋分就是二十四節氣中晝夜的分界點,古人特別強調的是順應天時的概念,天的運轉帶來萬物的榮枯,所以古人特別敬天地,萬物都由天的號令而動,這個號令就是節令。

    春夏是升發,秋冬是凋落,古人認為天人感應,所以行刑的事應該放在秋後,也是對節氣的順應,況且好多朝代對死刑也用的謹慎,為了防止誤判需要複查和上報,也需要很漫長的時間,一般是春天上報,等到批覆也就幾個月的時間了。

    天人感應,順天而行,應該是古人總結的極高的智慧,順天而行我們現在更多的解釋為敬畏天地,順應規律。

    午時三刻是因為古人認為殺頭,是一件陰氣很重的事,午時三刻陽氣正盛,況且殺頭一般是為了教育百姓,會召集大家過來看,從而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時間定在早上或則太晚都不太合適。

  • 3 # 加菲diy

    華人認為四季各有對應,春種、夏發、秋收、冬藏。

    春和夏是萬物生髮的季節,自然界中動植物一般都是於春季孕育生長,所以不主張殺生,以免“違天和”。

    冬季是儲備能量的季節,不宜做“消耗”的事。

    秋後該豐收的豐收了、該留種的留種了,剩下就是可以隨意處置的。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問斬最適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姜活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