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遙望燕園

    為了總結自己成功的原因,劉邦曾在諸臣七嘴八舌的議論之後補充了一個觀點。

    劉邦說,除了你們講的這些原因之外,我還想補充一點,那就是我劉邦能聚人會用人,各式各樣的能人異士都能為我劉邦所用,所以我劉邦才會在楚漢相爭中笑到最後。

    為了佐證他劉邦會用人,劉邦丟擲了一個漢初三傑的概念,被劉邦合稱為漢初三傑的是張良、蕭何和韓信。

    但其實,劉邦似乎遺漏了另一個極其重要的人,這個人謀不輸張良,能不遜蕭何,謀略、治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這個人便是陳平。為什麼陳平這麼重要的一個人,沒能在劉邦那裡得到漢初三傑一樣高的評價呢?

    首先,我們要著重於分析一下劉邦提出“漢初三傑”概念的背景。

    我前邊提到了,劉邦之所以提出“漢初三傑”的概念,並不是因為劉邦要重重地褒獎張良、蕭何、韓信三個,而是要以“漢初三傑”的概念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這一背景很重要。

    “漢初三傑”的提出只是為了證明劉邦觀點的正確,至於把誰歸到“漢初三傑”之中,或者說搞個“漢初四傑”、“漢初五傑”來,都不重要。

    陳平沒被歸納到“漢初三傑”之中,並不能證明陳平不重要,也不能證明陳平在劉邦心中不能跟漢初三傑比肩。

    其次,劉邦丟擲“漢初三傑”概念之時,既是隨口說說,也有著深層次的考量。

    “漢初三傑”中的張良是謀臣的代表,在劉邦最為困頓的時候加入劉邦的隊伍,並以太公兵法相授,於劉邦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為劉邦帶來了難得的溫暖。

    “漢初三傑”中的蕭何是文臣的代表,早在劉邦舉事前的若干年,蕭何便是劉邦的同僚兼好友,那時蕭何的職級高,劉邦的職級低,蕭何常常護著劉邦,舉事之後,蕭何全族幾十人跟著劉邦一起上前線,這份深情厚誼,是劉邦一輩子都報答不完的。

    “漢初三傑”中的韓信是軍方的代表,在劉邦被立漢王鬱鬱寡歡的時候,韓信來到劉邦的身邊,為劉邦指明瞭擊敗項羽奪取天下的正確路途,並在後續的楚漢相爭中為劉邦開闢了第二戰場,實現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

    而陳平呢?陳平歸漢之時,正是劉邦走出巴蜀漢中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如果說張良、蕭何、韓信三人是雪中送炭,陳平的歸漢只能說是錦上添花讓劉邦更加如虎添翼而已,故而,在情感上,劉邦就會認為陳平沒有張良、蕭何、韓信三位重要。

    再次,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分別代表了劉邦麾下三個不同陣營。

    “漢初三傑”中的張良是六國貴族的代表,於劉邦來說,六國貴族是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六國貴族的歸心,會帶著六國故民一道,支援劉邦。除張良外,韓王信等人也是六國貴族的傑出代表。

    “漢初三傑”中的蕭何是豐沛集團的代表,於劉邦來說,豐沛集團是舉事的火種,如果沒有豐沛集團作為基本盤,劉邦就不可能滾雪球一樣把隊伍越滾越大。除蕭何外,曹參等人也是豐沛集團的傑出代表。

    “漢初三傑”中的韓信是軍方兼平民的代表,於劉邦來說,軍隊是舉事的基石,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軍隊,劉邦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漢王成為皇帝,韓信之外,彭越、英布等人也是軍方的傑出代表;於劉邦來說,平民中的能人奇士是必須要提拔要團結的力量,秦始皇秦二世沒有提拔這些能人奇士,所以使得這些散落民間的能人奇士為他人所用,秦最終為他劉邦所滅,韓信之外,酈食其等人也是能人奇士的代表。

    如此一分析,便可看出,陳平就略顯尷尬了,論智謀,陳平可以跟張良掰手腕,論治國,陳平可以跟蕭何掰手腕,論出身,陳平又和韓信相似,但陳平的背後,既沒有六國貴族又沒豐沛集團還沒軍方勢力,所以劉邦丟擲“漢初三傑”概念之時,明知陳平才高能大,卻沒法提陳平。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感覺逸動外觀動力都比帝豪好,為什麼賣不過帝豪?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