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洛繡郎
-
2 # 馥兔
要讓讀書真的有用,最核心的就是“學以致用”。不管什麼內容,有所感悟、在生活中有所實踐,得到了印證,才能做到“將書中的思想融入自己”。
閱讀一般有三種目的:娛樂消遣、獲取資訊、提高認知。想要獲取書籍中的營養,顯然獲取資訊進而提高認知是我們的目的。不管是何種目的,保證閱讀效率是我們首先要做的。只有當我們能用最快的速度、最完整地理解書本要表達的意思,閱讀才具有意義。
這裡要推薦一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兩本書,能夠幫助提高閱讀效率,為汲取書本的營養打基礎。還有最為經典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個人覺得相對於前兩本稍稍進階了一點點,也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言歸正傳,在多種的閱讀建議中,個人實際操作以後覺得最簡單、最方便懶人,同時又十分有效的,歸納為三點:
1、隨讀隨想。能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而閱讀的樂趣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思考。在讀書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頭腦的配合,有活力的思維能幫助你在最大程度上汲取到書籍的養分。
隨讀隨想要想什麼呢?一言概之就是聯絡實際思考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看書都會有類似這樣的感覺:“啊,寫得太好了!那天XXX同學跟我說起YY話題似乎就是這樣的道理。”或者“這種方式真不錯,以後遇到這類問題我也可以實踐試試。”閱讀過程能出現這種情況就是你的思維活力滿滿在參與了。
2、隨讀隨寫。其實閱讀需要頭腦的配合對大多數人都不是什麼問題,但將自己的思考寫下來就是另一回事了,很少有人會在閱讀的時候隨手寫下自己的感悟。
但是既然想要學有所得,這一步是再懶也不能省了。最懶最便捷的操作就是隨身帶一支自動筆(不會在不注意的時候劃花其他地方、不用削鉛筆),直接在你的書上開寫~
當然如果你閱讀的是電子書,那就更方便了,從三五個字的感悟開始寫,慢慢你會寫到停不下來的~
3、掩卷創作。閱讀期間書寫的筆記是零散的,當你讀完一本書,如果不加以回顧,是無法從這些隻言片語中提煉到你認為對你的人生有用的東西的。
所以在整本書閱讀完成以後,最好能再回顧一番,做好總結。做總結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所輸出,輸出可以有兩種方式: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
在說或者寫的過程中,為了組織語言,你自然需要梳理全書內容,完善邏輯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書本的思想已融入你的思考,內化成為你的知識。
重複以上,久而久之就能看到效果啦!
我是傅小白有點黑。書中自有黃金屋,人醜就要多讀書。
回覆列表
我是牡丹,愛讀書,愛思考,愛分享,愛寫作。妄談文化人,且讀且四方。
書中的思想,融入自己的心中,在一定程度上說,也是一種共鳴。通俗來說,就是書中的某個觀點,觸及到了自己的敏感源,讓自己有所思索。但是這種感覺如何才能有呢?
第一種,自己從未接觸過一些名詞,對於書中描述和思想大腦一片空白。
那就自己去努力記住,並且嘗試著和生活中的人和事去配套,如果沒有,那就查閱更多的資料,通俗化去理解。
第二種,自己知道這種思維,但是不知道他有專業名詞。
這種情況,那就是自己經歷比較多,已經摸索出的一些規律,只是不知道這些知識竟然是專有名詞。這樣的情況下更容易理解,如果能記住,並且加以作用,會讓自己顯得更加專業。
第三種,自己博覽群書,完全熟悉書中思想,但是不知道有何用處。
這就是經歷少,缺少具體實踐,所以即便對知識瞭解很多了,卻不知道於自己而言有什麼用。加以實踐,會讓自己豁然開朗。
我喜歡旅行,因為不同得地方,不同得人情世故,人文環境,總會給我帶來不同得人生感悟。我喜歡嘗試,每次嘗試,都會給自己帶來靈感。你喜歡什麼樣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