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有木兮l
-
2 # 運久80187932
痰溼體質因素過食肥甘厚味、或暴飲暴食,致脾虛溼蘊;久居潮溼環境或常涉水淋雨,寒溼困脾;素體胃熱,喜食肥甘醇酒,脾失健運而溼聚不化;年勞久病,脾腎陽虛不能氣化水溼;長期久坐喜臥、缺乏鍛鍊等。
痰溼體質常見喜食肥甘厚味、體形肥胖、腰圓腹滿、胸悶多痰、身重不爽、睏倦乏力、嗜睡或打呼嚕,舌胖大苔膩。痰溼體質者多發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美尼爾氏綜合徵、脂肪肝、哮喘病、脂溢性脫髮、腳氣等。 痰溼體質者如何調理呢?無明顯症狀者記住“管住嘴、邁開腿”,就是少食肥甘醇酒,清淡飲食,加強活動鍛鍊。有痰溼蘊肺時見咳嗽頻發,痰多黏膩、色白或帶灰、咯之不爽,胸悶倦怠,舌淡苦白膩等,用三子養親湯(由黃芥子、蘿蔔子、紫蘇子組成)配合二陳丸調治;痰溼中阻時見脘腹痞滿、身重睏乏,納呆嘔惡,頭暈胸悶,舌胖苔厚膩等,用平胃散配合二陳丸調治。痰溼蒙竅時見頭重如裹,昏昏欲睡,胸悶噁心,喜唾痰涎,舌苔厚膩等,用半夏白朮天麻顆粒配合指迷茯苓丸。
-
3 # 嫚嫚聊養生
痰溼體質:怠惰沉重.容易發胖.脾臟不足。
表現:易肥胖.不喜歡喝水.小便渾濁.起泡沫.面板油膩.愛起痤瘡.四不通(月經.水道.面板.血脈)舌體胖大.舌苔偏厚.胸悶.痰多.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忍耐.對梅雨季節及溼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原因:多吃.少動促生此體質。
後果: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胖人多痰溼.瘦人多內熱”。
養生:1)調養重點:健脾祛溼
2)口味清淡.適當吃薑,少吃酸.寒.膩.生澀的食物。一定要吃早餐,不吃太多水果。可做薑茶喝(姜.紅糖.棗片)少用空調.多出汗。每年都要去檢查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壓。
3)祛溼妙法點揉承山穴。紅豆薏米湯祛溼邪最好。
4)夏季食姜.冬少進補.秋天不要跟風進補。重點是夏和冬,目的是減少痰溼,控制體重。
5)去痰溼:①白芥子+陳皮:去肺部上焦的痰溼。
②陳皮+黨參+白扁豆:去肺部中焦的痰溼。
6)中脘穴.水分穴.神闕穴.關元穴艾灸,每次可選1--2個穴位灸。
7)食療狀元:白蘿蔔(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可當主食用。
食療榜眼:絲瓜(清熱化痰,涼血解毒)每週吃兩次。
食療探花:蠶豆(通便消腫,利溼化滯)每週喝一次冬瓜蠶豆湯。
8)養生茶:茯苓10g.陳皮10g.胖大海10g.甘草3g.
回覆列表
痰溼體質是指 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引起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水溼停聚,聚溼成痰,痰溼內蘊,形成痰溼體質。
痰溼體質的表現是: 腹部肥滿,體型肥胖,胸悶痰多,容易睏倦,舌體胖大,舌苔白膩等。
一般導致痰溼體質的原因有:
1、氣候寒溼或者長期處於潮溼環境,導致脾胃受侵,水溼運化失調。
2、經常暴飲暴食,喜歡吃油膩的,甜的食物,或者經常喝酒,導致脾胃損傷,因此導致體內溼氣過重,醞釀成痰。
3、年紀大了經常生病,導致脾胃受損,運化水溼功能減退,也可能因為腎陽虛,不能化氣成水。
4、缺乏運動,喜歡經常坐著或躺著,不喜歡運動,導致氣血執行不暢,聚溼成痰,形成痰溼體質。
知道了痰溼體質的原因,我們就能知道解決辦法。如果痰溼體質很嚴重,可以看一下醫生,醫生會對症治理。平時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飲食
痰溼體質的人不能吃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少吃甜食,平常可以多吃生薑,新鮮蔬菜,水果等。戒菸戒酒。
2、環境
避免居住在潮溼環境中,避免涉水淋雨,注意保暖。尤其是梅雨季節,注意防潮。
3、適量運動
平常要適量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以微微出汗為宜。適量運動可以幫助氣血執行,減輕痰溼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