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屬於灰頭啄木鳥(學名:Picus canus),中小型鳥類,體長26-33釐米。嘴黑色,雄鳥額基灰色,頭頂硃紅色,雌鳥頭頂黑色,眼先和顎紋黑色,後頂和枕灰色。背灰綠色至橄欖綠色,飛羽黑色,具白色橫斑,下體暗橄欖綠色至灰綠色。鼻孔被粗的羽毛所掩蓋。嘴峰稍彎;鼻脊(殘留或清晰的)距離嘴峰較近,而距離嘴基縫合線較遠。腳具4趾,外前趾較外後趾長。尾為翼長的2/3稍短,強凸尾,最外側尾羽較尾下覆羽為短。細分則兩性異形。主要棲息於低山闊葉林和混交林,也出現於次生林和林緣地帶,很少到原始針葉林中。繁殖期4-6月。分佈於歐亞大陸,東到薩哈林島和烏蘇裡,南到喜馬拉雅山地區、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中文學名
灰頭啄木鳥
拉丁學名
Picus canus
別稱
黑枕綠啄木鳥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鴷形目
科
啄木鳥科
屬
綠啄木鳥屬
種
亞種
11亞種
分佈區域
歐亞大陸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8
英文名稱
Grey-headed woodpecker
Grey-headed Woodpecker
Grey-faced Woodpecker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1]
形態特徵
雄鳥額基灰色雜有黑色,額、頭頂硃紅色,頭頂後部、枕和後頸灰色或暗灰色、雜以黑色羽幹紋,眼先黑色,眉紋灰白色,耳羽、頸側灰色,顴紋黑色寬而明顯。背和翅上覆羽橄欖綠色,腰及尾上覆羽綠黃色。中央尾羽橄欖褐色,兩翈具灰白色半圓形斑,端部黑色,羽軸輝亮黑色,外側尾羽黑褐色具暗色橫斑。初級飛羽黑色,外翈具白色方形橫斑,內翈基部亦具白色橫斑,次級飛羽外翈沾橄欖黃色,白斑不明顯。下體頦、喉和前頸灰白色,胸、腹和兩脅灰綠色,尾下覆羽亦為灰綠色,羽端草綠色。雌鳥額至頭頂暗灰色,具黑色羽幹紋和端斑,其餘同雄鳥。 雄性幼鳥嘴基灰褐色,額紅色,呈近圓形斑並具橙黃色羽緣。頭頂暗灰綠色具淡黑色羽軸點斑,頭側至後頸暗灰色,兩脅、下腹至尾下覆羽灰白色並雜以淡黑色斑點和橫斑。其餘同成鳥。虹膜紅色,嘴灰黑色,腳和趾灰綠色或褐綠色。
這屬於灰頭啄木鳥(學名:Picus canus),中小型鳥類,體長26-33釐米。嘴黑色,雄鳥額基灰色,頭頂硃紅色,雌鳥頭頂黑色,眼先和顎紋黑色,後頂和枕灰色。背灰綠色至橄欖綠色,飛羽黑色,具白色橫斑,下體暗橄欖綠色至灰綠色。鼻孔被粗的羽毛所掩蓋。嘴峰稍彎;鼻脊(殘留或清晰的)距離嘴峰較近,而距離嘴基縫合線較遠。腳具4趾,外前趾較外後趾長。尾為翼長的2/3稍短,強凸尾,最外側尾羽較尾下覆羽為短。細分則兩性異形。主要棲息於低山闊葉林和混交林,也出現於次生林和林緣地帶,很少到原始針葉林中。繁殖期4-6月。分佈於歐亞大陸,東到薩哈林島和烏蘇裡,南到喜馬拉雅山地區、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中文學名
灰頭啄木鳥
拉丁學名
Picus canus
別稱
黑枕綠啄木鳥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鴷形目
科
啄木鳥科
屬
綠啄木鳥屬
種
灰頭啄木鳥
亞種
11亞種
分佈區域
歐亞大陸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8
英文名稱
Grey-headed woodpecker
英文名稱
Grey-headed Woodpecker
英文名稱
Grey-faced Woodpecker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1]
形態特徵
雄鳥額基灰色雜有黑色,額、頭頂硃紅色,頭頂後部、枕和後頸灰色或暗灰色、雜以黑色羽幹紋,眼先黑色,眉紋灰白色,耳羽、頸側灰色,顴紋黑色寬而明顯。背和翅上覆羽橄欖綠色,腰及尾上覆羽綠黃色。中央尾羽橄欖褐色,兩翈具灰白色半圓形斑,端部黑色,羽軸輝亮黑色,外側尾羽黑褐色具暗色橫斑。初級飛羽黑色,外翈具白色方形橫斑,內翈基部亦具白色橫斑,次級飛羽外翈沾橄欖黃色,白斑不明顯。下體頦、喉和前頸灰白色,胸、腹和兩脅灰綠色,尾下覆羽亦為灰綠色,羽端草綠色。雌鳥額至頭頂暗灰色,具黑色羽幹紋和端斑,其餘同雄鳥。 雄性幼鳥嘴基灰褐色,額紅色,呈近圓形斑並具橙黃色羽緣。頭頂暗灰綠色具淡黑色羽軸點斑,頭側至後頸暗灰色,兩脅、下腹至尾下覆羽灰白色並雜以淡黑色斑點和橫斑。其餘同成鳥。虹膜紅色,嘴灰黑色,腳和趾灰綠色或褐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