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韋寶媽育兒手記
-
2 # 良品鋪子樂園
個人經驗來說,首先得找出孩子不喜歡語文課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家長可嘗試每天給孩子講一個到兩個有趣的成語故事或者童話故事等,培養孩子的興趣。只要是與語文文字有關的。慢慢地,孩子對故事有興趣了,他自然就會要求閱讀這樣的課外故事書籍了。如果想要自己讀到更多有趣的故事,那麼孩子自己就會認真學習更多的漢字。同時父母也應積極與老師溝通交流,尋找“良方”共同為孩子的成長護航。
平時父母也應當多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變化,出現了問題,肯定不是一時的問題,要及時幫助孩子共同解決。多帶孩子出去感受生活,親近大自然,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孩子用自己的內心語言描述自己的所見所感。
大家好,我是一個小學語文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孩子上四年級了總覺得語文沒有意思學不下去,我覺得這句話的背後是有蘊意的。拋開客觀的原因,我覺得可能更多的是孩子語文已經跟不上,覺得難。但是孩子跟家長說的時候,一定不會說是自己覺得語文跟不上,他們一定會給自己找一個臺階,找一個理由。當孩子其他學科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也會這麼說。
拋開老師等客觀的原因,我來說說,為什麼孩子到了四年級會覺得語文沒意思呢?
小學分為三個學段—— 一二年級是低年級,三四年級是中年級,五六年級是高年級。四年級很特殊,已經開始在向高年級過渡,所以語文難度一下加大不少,注重理解的東西越來越多。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語文更多的是強調字詞,學習習慣的培養,知識比較淺顯。但是有一部分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不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忽略了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致使孩子不愛看書。預習課文一直是流於形式,上課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到了四年級,很多題都需要孩子跳出文字去理解,概括。但是因為之前習慣培養的缺失,很多孩子就覺得很難,丟分慘重。而語文這門學科又不同於別的學科,是一個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即使拼命去補,短期內也很難見效。這樣就致使很多孩子就覺得很難,跟不上,最終失去學語文的興趣。
那麼怎樣避免孩子四年級語文出現滑坡呢?
一、及早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語文功夫在課外。那些愛看書的孩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都不差。因為有閱讀做基礎,在考試的過程中他們總能得心應手,哪怕是從沒有見過的題,他們也能靠自己的能力輕鬆搞定。
二、認真落實預習作業。
很多家長以為語文課就是認字。其實,語文課是藉助課文教會孩子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寫作的方法。很多孩子總覺得語文預習作業就是讀一讀,所以,經常把這項作業忽略不計,再加上有些家長疏於監管,預習就流於形式。到了中高年級,語文課文很長,需要理解的內容加深。如果孩子沒有提前預習課文,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孩子完全聽不懂。那麼長此以往,孩子的理解能力就跟不上了。
在預習的過程中,即使老師沒有要求,也可以嘗試著用簡短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關鍵的詞句,在書上寫寫自己對這些詞句的體會,還可以自己概括一個人物形象,品質。
三、平時要注重孩子的做題習慣。
很多孩子並不是知識上的欠缺,更多的是做題方法不對。比如,語文也需要讀題,圈關鍵詞。回答問題一定要完整,作文一定要認真審題,再動筆,可以避免跑題。而這些做題習慣需要在平時的作業中去落實,強化。
四、多觀察,多練筆。
作文功夫也是在平時,指望在考前短期內突擊,很難有大的提升。平時的課文就是很好的範文,老師會分析課文的寫作手法。那麼平時要多去練筆,把課堂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另外,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觀察,做一個對生活有感的人,這樣寫作文的過程中才會有話說,才能寫出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