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之形
-
2 # 使用者5804728091016張
國家政策很好低保是扶持沒有生活能力的人發放刻基層時下面鄉村幹部亂搞親情關係真正需要的人要能得到上級必須慎重發放到需要人芋中
-
3 # 小開收藏
有一枚乾隆通寶,顏色偏金黃,鑄造過程中是否使用了黃金呢?
乾隆通寶作為乾隆盛世時期鑄造的貨幣、採用的是銅材質鑄造的,而又因為儲存的方法不一,有些包漿比較厚,有的又因為空氣當中的氧化原因,導致變色,變的更加的黃,看起來就比正常的乾隆通寶要黃一些。
而你說的是否加有黃金,清代鑄造的乾隆通寶是沒有加入黃金的,只有民國時期鑄造的一些“乾隆通寶金錢”才加入了黃金,上圖(圖一)就是乾隆通寶金錢。
下面一起來看看正常乾隆通寶顏色:清代寶福局“乾隆通寶”闊緣方孔錢一枚,直徑:30毫米,極美品清代“乾隆通寶”大樣母錢一枚,直徑:28.2毫米,單點通,極美品、稍微偏黃。
下面在看看你說的那種比一般乾隆通寶要黃一點的圖片:清寶源局“乾隆通寶”母錢一枚,直徑:24mm,銅質細膩,錢文規整,品相甚佳
清代寶泉局“乾隆通寶”母錢一枚,直徑:24.5毫米,極美品
下面在一起來順便看看部分“乾隆通寶”的市場行情價值:清代“乾隆通寶”大樣母錢一枚,直徑:29.2毫米,山字隆,極美品估價:3500-4500成交價:7840清乾隆通寶背“天下太平”花錢一枚,直徑31mm,錢文精美,儲存完好,極美品
估價:1000-1500清乾隆通寶寶武局闊緣大樣一枚,直徑:28mm,金黃銅,極少見,美品
估價:1000-1500
成交價:1100
-
4 # 瞌睡蟲和瞌睡龍
古代的冶煉技術,並不象我們想象的那麼發達。由於共生礦的緣故,混生金屬礦石在篩選、提煉的過程中,並不能完全而純淨地彼此分離,以致銅錢的質地、成份有時也變的相當複雜。
外圓內方古代銅錢,的確有少量是含有貴金屬成份的,尤其含銀的據多。有的銅錢含銀量高達百分之二十。
從前看到過一本錢譜,專門給含銀的崇寧通寶分級定價。也不知道那本書是否權威,想想也夠奇葩的。
但是,與之有關的研究文章偶爾就能見諸媒體,實測或證實某一枚古幣含有某種特殊成份,擁有者也便如獲至寶,或做一番探討,遐思良多。
由於缺乏專門機構的檢測定論,一般錢幣愛好者也就忽略了古幣的某些特質、本質,表面看著色澤喜人便好。
如果你懷疑這枚乾隆含有黃金,大可去相關機構檢測一下,以解心中困惑。
回覆列表
大部分為小平錢,新疆紅錢有部分當十錢,寶泉、寶鞏發現有大錢,但應為開爐或後鑄花錢,非行用品。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繼續執行通貨緊縮的政策。錢局較雍正時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三局,於乾隆五年時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製,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官方說是為杜絕私錢,實則無異於減重。“乾隆四十年時,私鑄情況日盛,各省官員出現盜鑄,政府對此無計可施,加上雲南銅產量逐年遞減,導致銅價飛漲,鑄錢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清政府繼而又採取了通貨緊縮政策,先後停鑄了寶直、大理、廣西、臨安等局,同時鼓勵商人從海外進口銅材。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私鑄雖有所減少,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交易缺錢,就出現了使用古錢的現象。到了乾隆五十年後,又相繼開了寶直等局,同時放寬了鑄錢的標準,所以導致乾隆後期制錢的質量參差不齊,大不如初的情況。此外在乾隆朝時期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寶”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