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ocus非凡視點
-
2 # 濤濤講古今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後來新老勢力的重新洗牌,變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蜀國一直認為魏國是逆賊。
立國之本而且在那個是代講究的是“師出有名”才有立足之地,從而聚集一幫志同道合的隊友,形成自己的勢力。
蜀漢政權是以匡復漢室作為立國之本的,如果不北伐討逆就使自身政權名不正則言不順,不利於壯大發展。劉備死後諸葛亮則繼續這一志願在它的《出師表》中完完整整的表述了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誓死北伐,以完成劉備光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遺願。
②、劉備雖自詡皇族,但一直顛沛流離,剛佔據益州幾個年頭,就沒有一方諸侯長期割據一方那樣擁有民眾的高支援率,擁有殷實的執政基礎,更何況人才隊伍也是東拼西湊、派系林立、內部矛盾重重。北伐將所有人的精神高度集中,轉化內部矛盾為一致對外。
③、蜀漢政權國小力弱,戰略空間不足,人口稀少,佔據的漢中也基本上就是一塊空地,原住民被曹操遷移的差不多了。不像曹魏政權擁有雄厚的人力基礎,廣袤的地理版圖,等到其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恢復戰爭創傷,進攻蜀國就輕而易舉。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被動挨打變為主動進攻。
②蜀地西邊也有其它勢力的存在,而它的立國之本是滅掉魏國,在這沒達到怎麼去向更遠道路更難走的西方發展。
-
3 # 亨利vlog
這個問題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蜀國的國力較弱,蜀漢是三國當中最弱的國家。他的政治目標是光復漢室那就要進出中原打敗曹魏。這方面他連年征戰消耗了大量的國立無力再向境外遠征。
第二,漢民族是一個農耕社會,物資比較豐富不比遊牧民族物資匱乏需要靠掠奪來生活。所以外部擴張的慾望就很小,自古以來漢族政權除了同意戰爭外沒有對外入侵的歷史和傳統。
第三,蜀漢的地理位置,它地處新南外西北發展有曹魏阻攔,南部都是山脈瘴氣等對對外擴張十分不利。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
-
4 # 玉竹晴天
一個四川都出不去,別說吐蕃,還談啥印度,伊朗,就一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明走不了遠路難路,還去走喜馬拉雅山,還去走大沙漠,大隔壁,搞笑
-
5 # 飛揚145131626
在中國西南地區通向印度的方向橫亙著連綿起伏的高山與水流急湍之江河,與東西向之喜馬拉雅不同,本組山嶺呈南北向,恰如利刃般切斷那人間道,地理學命名為橫斷山!猛獸為之止步,飛鳥愁怨而不能越!諸葛孔明之大軍雖能七擒孟獲,高蹈雲之南,卻望印度而興嘆,無奈自然界之法力。至於伊朗、土耳其、歐洲諸地,皆要盤踞北方之曹魏同意方能行之,故先以大軍討伐之,待其跪伏於地反覆討饒再行可否?
-
6 # 信陵小司徒
其實,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很好理解,從兩個方面就可以明白。
嗣吾二祖,龔行天罰,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是他們的第一政治目標與基本國策,所以,他才會平定南中地區以後,便是開始北伐。
對於南部地區來說,諸葛亮實際是追求漢夷相安,綱紀粗定的局面的,所以,他的重心,不在南方。
所以,政治上,基礎國力以及地理認知來說,當時,的確無法向這些方向發展。
希望這個答案能幫到您。
回覆列表
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北伐,卻不向西邊發展呢?縱觀歷史,似乎各朝各代除了強漢和盛唐曾經費勁心力經營西域,似乎其他中原王朝對西域甚至更往西的土地並沒有多大的興趣,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地圖:
1、絲綢之路掌握在誰手裡?前半段曹魏,中間匈奴,整個絲綢之路實際上是阻塞的,如果諸葛亮想去印度或者更西邊的土地,只有越過青藏高原了,但是可能嗎?
2、漢武帝徵西域,10車糧食從長安出發,到了前線只剩1車,9車路上吃光了,蜀漢向北打曹魏都非常吃力,更別說向西進攻。
3、唐朝比蜀漢強幾個數量級,出了中國都是強弩之末,一個人口不到500萬的蜀國想征服印度!?無疑於比登天還難啊!
自古以來,只有漢唐清三朝敢打西域的主意,而且大多數時間入不敷出。西亞富饒更是無從談起【此處偏頗,改為“相對於草原而言”】,哪怕是現在,新疆糧食夠自己吃嗎?我們來看看數千年後的今天的新疆農業情況:
可見即使今天,引進了玉薯,建設了水利,基本實現糧食自給,也並不富裕。
經濟作物不在考察內。但我們都知道,今天,我們蓋著新疆棉花,吃著新疆巴旦木。
漢末西域的糧食產量找不到直接資料,我們只能從人口看看農業水平。
下面東漢,距離蜀漢建國只一百多年:
漢代時,塔里木盆地東南部的Murano(鄯善)、精絕、扜彌和且末是南疆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從《漢書·西域傳》記載的人口看,上述四地的人口將近四萬人,佔到當時塔里木盆地總人口的7﹪。其中Murano和扜彌兩個地方均是超過萬人的大國,農業發達、畜牧繁榮,經濟繁盛,是塔里木盆地綠洲經濟發達地區之一。而吐魯番盆地的車師前國、車師都尉國尚不足6500人。
南疆各綠洲城邦加起來50萬人左右,北疆比南疆更少,超過萬人就可以算髮達地區了……
至於北疆,雖然晚了500年,可以引高昌國資料看一下:
進入麴氏高昌時期(497—640年),吐魯番地區農業持續發展,隨著土地私有的進一步發展,田地出租、買賣盛行,並按照所種植作物的不同交納實物稅,經濟繁盛,人口增加。到唐初貞觀十四年(640年),大將侯君集攻下高昌時,該國已有8000戶,37700人。
經過百年漢人的耕耘,加持水稻的引入,強國高昌終於突破4萬人口大關!
對比黃巾起義前的漢中一郡:
據《後漢書》記載,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有戶57344,人口267402
因此從上述歷史事實以及史料記載,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當時的蜀國完全沒有能力向西拓展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