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灶灶兒
-
2 # 正君堂健康學院
體內溼氣大的人,有什麼辦法可以排出溼氣,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六個方法。
最好的辦法就是運動,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把身體的溼毒透過汗液排出。
揉承山穴,彈藥注意,開始的時候不用用太大的力氣,要輕輕的按揉,感到酸脹為好,慢慢加重。
按摩手足陽明經,能夠很好的健脾,對排溼也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透過睡前用艾葉泡腳,也是很好的祛溼方法。
平時要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少吃冷盤和冷飲。不要直接睡地板。
透過穴位貼的方式祛溼,這是一種比較老的方法,但是很管用,不妨試試。
-
3 # 芬香情結
怎麼祛除體內溼氣呢?
1、春天夏天在室外儘可能不淋雨,阻止溼氣進入體內。
2、冬天捂好寒溼容易進入體內的五個通道(大椎穴、膻中穴、神闕穴、命門穴、湧泉穴)。將寒溼抵擋在體外。
3、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夏天少吃或者不吃冷飲,生冷的瓜果,不熬夜,不喝酒。
4、多運動,主動出汗。
5、可以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在足底貼上足貼,足貼對足底及相關經絡反射區的作用,各種精華成分透過參與迴圈系統,在迴圈過程中,將體內細胞間滯留的溼氣、寒氣、毒素以及多餘的廢油廢液吸附出來,有效祛除身體久積的毒素及溼氣、寒氣。
-
4 # 張哥美食街
身體溼氣重,整個人感覺不清爽,頭像包裹著溼漉漉的頭巾。總是感覺睡不夠、起床後頭暈腦脹,易疲勞、虛胖卻乏力,早上刷牙可以看到舌苔白膩厚重,如廁後大便難衝等,這些都是溼毒纏身的典型表現。
溼氣是百病之源,可以說,人體的萬病皆始於溼,所以除溼是保持五臟六腑高效執行、遠離疾病的根本。祛溼方法很多,
介紹3個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
1、食療祛溼 祛溼健脾排痰茶——槐米薏仁茶 取芡實10g、薏仁10g、赤小豆10g、馬齒莧5g、淡竹葉3g、槐米3g、綠茶3g。先將薏仁炒至微黃,祛除其寒性;芡實和赤小豆很難煮爛,提前用淺水泡漲;材料備好後一起下鍋熬煮,約35分鐘即可。 取茶水飲用,每天2~3次。每天飲用可全面祛溼,此方中的槐米和芡實有健脾養脾的作用,薏仁和赤小豆利尿小梳子虹,馬齒莧、淡竹葉和綠茶有殺菌消毒清熱的功效,常飲身體無溼更輕盈。
2、拔罐祛溼 拔罐是透過一種體外的物理方式將體內毒素逼出體外的過程,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面板皮下“充水”,體內的痰、飲、水、溼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進入並停留在面板中形成的。 拔罐是一種中醫養生保健療法,能夠消除疲勞、祛溼排毒。拔罐後要注意不能馬上洗澡,以免加重體內溼氣。如面板有破損傷口,要注意避免感染。
3、按摩排溼口 按摩排溼口亦可起到祛溼的作用,一般最能祛溼的排溼口就是膝窩。膝窩又稱膕窩,在膝窩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通道。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5—10分鐘,至淤斑痧點顯出,每一兩週拍打一次,可起到祛溼作用,輕微溼氣可用。
另外再推薦一個老中醫祛溼效果最好的一個方法:祛溼良方 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透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溼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在《清太醫院配方》一書中,載有“仲醫源祛溼膏”之防病保健方:藥用茯苓、茯實、赤小豆、蓮子、覆盆子、砂仁、山藥、白扁豆、白茅根、冬瓜皮、麥芽糖等,熬製成膏體。現謀 #宔可偶遇。 服用方法:開水沖服,每次2勺,隨時都能喝。 功效:具有藥食同源的祛溼效果,對調理脾胃也有很大的幫助。
回覆列表
運動是除溼氣重最好的辦法,其次就是每晚用熱水泡腳,紅豆薏仁湯也行,再就是拔火罐夜比較有效,但要注意次數不能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