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假貳十
-
2 # 擺渡紅塵與君絕
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是個特別的問題,因為我只是一個初中沒畢業的文化程度,對於當今社會就像是個文盲,我寫的任何作品都是心靈的感受,發自內心的,不參借外表的。所以寫出畫面美我沒有太多的經驗。
-
3 # 紅楓紫森
《勾春來》
碧水藍天難分斷,白雲幽幽天地間。
鷺飛燕舞喜歡天,單鶴也憫柳孤單
一葉小舟蕩江上,獨翁可否鉤春暖?
-
4 # 家族夢201
卿本佳人非是花,
冷月半截懸天掛。
佳人配得半截月,
恩愛羨煞伴天涯。。
下面是我為這幅圖賦的詩:
閒雲野鶴逐湖天,孤人獨鷺望柳山。
不明冬去春來意,誰解鱸魚系網愁。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詩詞的畫面之美。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幾句出自王維《山居秋瞑》,王維用繪畫的方法為大家描繪了一副清新美麗的畫面;蘇東坡在評論王維的詩時說:“味摩詰(王維字)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由此可見詩詞中的畫面之美是多麼重要。
1.層次之美
好的詩文都有一定的層次之美。例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層次由遠及低再到高;又如上文我的詩層次是由遠及近,由高到底。
2.色彩之美
古人善用對比色,如“紅”和“綠”“藍”,這樣使得顏色分明,給人以深刻印象和畫面感。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遊園不值》),以“綠”突顯“紅”;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紅”刻畫出日出江之美,“藍”刻畫出春來江面之生機;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碧”顯荷葉,“紅”襯荷花; 現代詞“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顯流光之情。濃郁的色彩讓詩詞有了畫面。
3.動靜結合之美
詩詞的動態之美是一種情懷,是一種永恆之美。自然界和人本就充滿生命活力,詩作亦是如此。例如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幽草”是靜景;“黃鸝深樹鳴”、“雨”、“舟橫”是動景。這首詩動靜結合,風格深遠,如同一幅清幽水墨畫。當然還有化動為靜,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自行品讀; 化靜為動:“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綠”字將靜態的視覺動態化,盡顯春風之勢。動靜結合讓詩作反映出動態和傳神之美。
4.虛實相生之美
如散曲精品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此小令“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此小令用虛境創造了極其開闊的空間意境,引人遐想。“空”的奧妙讓此首小令千古流傳。
中華詩詞成千上萬,詩詞的畫面之美讓詩詞的意境和情感更加和諧統一。文中之言難免有些許片面,如有不當,請多指正!還有後續……上篇文章是關於詩詞意境,可以點選我的頭像去觀看!下篇文章我將分享古詩詞中的優美詞藻!多多點贊喲!創作不易 接下來我留一首詩,由各位頭友賞析其畫面之美!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飲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