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荊州情
-
2 # 放飛自我u9
稻田養黃鱔是可行的。
不過你要做好以下幾點。
1.首先學會如何養黃鱔。
2.多少平方養多少隻合適。
3.如何防蛇,老鼠等等的
4.你還要防人,有些人會來偷(應該不多)
5.把黃鱔養好養肥。
6.如何售賣,自己去集市賣還是讓人家收購,還是網上賣(這個考慮清楚就行)
-
3 # 魚聞天下王斌
稻田裡放養黃鱔:
我沒養過但小時候在四川姨媽家長大,看他們那些大人經常收割完水稻時,稻田裡那些草魚個個長的肥大肥大的,但也有人放養黃鱔靠買賣。
稻田裡放養黃鱔,沒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只須控制放養的數量。稻田中的水、陸昆蟲及其幼蟲就足夠當作飼料,無需另外投放飼料。這樣既有利於水稻生長,提高水稻產量,又可收到一定數量的黃鱔。稻田養殖黃鱔的成敗關鍵在於田埂是否加固、加高和有無滲漏。所以,放養黃鱔的稻田,要預先加高、加固田地埂,發現有漏水現象要及時修補,以防黃鱔外逃。同時,稻田所用農藥對黃鱔有影響的有蘇化203、敵敵畏,其次是樂果、223乳劑,而除草醚、馬拉松等農藥對黃鱔基本上沒有影響。
現代的養殖最好找個技術支撐才能有保障,因為現代的養殖講究科學養殖,投資少要快以前傳統的養殖靠的是經驗,以前傳統的養豬一年出一欄,現代是三四個月出一欄,但現在的疾病預防多。所以嘛,現在的養殖講究科學,那麼要講究的是效率。投資需慎重。
-
4 # 安徽熙垣生態科技
稻田黃鱔養殖模式是將保水效能較好的稻田稍加改造後作為養殖基地,既不影響水稻的耕作、管理和收穫,也可利用稻田裡良好的淺水條件和遮蔭環境實行黃鱔的半人工、半野生養殖,從而提高農田產出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要點一:稻田建設
稻田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水源無汙染、保水效能好,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寬50~70釐米、深20~30釐米,開挖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尼龍網片構築80釐米高(埋入土層20釐米)的防逃牆,同時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要點二:鱔种放養
鱔種要選擇無病、無傷、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個體,秧苗栽種後即可放養預處理的鱔種,按總面積放20~30克/尾鱔種1500~2500尾/畝,入田前鱔種用3~5%的食鹽水洗浴10~15分鐘可有效預防黃鱔體表疾病的發生。
要點三:施放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千克,另加過磷酸鈣30千克。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千克。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要點四:飼料投餵
在魚溝和魚溜中設定餌料臺,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5時準時投飼,日投餌量為鱔魚體重的6~7%,飼料以蚯蚓為最佳,也可投一部分蚌肉、螺螄肉、麥麩、瓜果、菜屑等飼料,並在池中佈置黑光燈引誘昆蟲供鱔攝食。
要點五:田間施藥
水稻防治病蟲害時要早防早治、防重於治,儘量使用低毒無殘留的農藥,並儘可能只噴葉面,同時加深水位,粉劑藥物應在早晨露水未乾時噴施,液劑藥物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霧起之前進行噴霧。
要點六:成鱔起捕
待稻穀收割後可將稻田中的水逐步排幹,只剩溝內水,先用抄網等工具捕撈黃鱔,剩下的黃鱔待泥土能挖成塊時,尋找黃鱔的洞穴,用鐵鏟等工具翻土捉鱔。需越冬的可在魚溝內留水,也可排幹水後在田面上蓋一層稻草防凍。
回覆列表
稻田養鱔當然可以呀,不過要防逃措施要搞到位,防止敵害生物侵入,如老鼠,黃鼠狼,黑魚,也可以進行生態養殖,是一種好的方法,並且水稻中間隔有一定的距離,要留有2米的空道,方便投料或休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