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山村泉哥

    農業現代化能夠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經營方式的產業化、增長方式的集約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能夠培育大量懂市場、懂技術的現代化農民,提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發展現代化農業能夠實現農業發展與生態維護共同前行,加快新農村建設程序,呈現新的農村風貌。那麼如何發展農業現代化呢?推進農業現代化主要有以下三點:

    勞動力是最活躍的生產力。把農民創新活力和創收潛力充分激發出來,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所在。30多年來,農村改革的主線是向農民賦權。改革初期,賦予農民自主經營承包地的權利,很快就解決了農民自身溫飽和國家農產品短缺問題。20世紀80年代中期,賦予農民在農村從事非農產業的權利,創造了鄉鎮工業佔據中國工業半壁江山的奇蹟。20世紀90年代以來,允許和鼓勵農民進城就業,農民工已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主力軍。“十三五”期間,可以賦予農民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參與城鎮化的權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與資本合作,既能使農民得到持續的農村建設用地股權收入,又能降低工業化、城鎮化的土地成本和融資難度,增強工業化、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帶動力。

    近些年,農地流轉越來越活躍。隨著農地流轉規模的擴大、流轉形式的增多,現行農地產權安排已無法滿足農民需求。對於土地流轉引發的問題,解決辦法是把隱含在農村集體土地中的股權顯性化。現在,農民越來越關注土地的收益權而不是生產權。農村集體土地的股權是穩定的,適宜用權證的方式界定;土地經營權是變動的,適宜用契約的方式界定。股權形態的產權比實物形態的產權更便於土地的整理和細分。對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而言,無論自己使用歸其名下的集體土地經營權,還是將其全部或部分讓渡出去,土地股權證都在自己手裡。這既有利於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也有利於土地經營權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經營。

    考慮到農業具有弱質性,國家近些年持續增加農業補貼。從根本上說,其政策取向不僅是消除農業弱質性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消除農業的弱質性。“十三五”期間,應從提高農民素質、完善農業產業體系著眼,對農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使其主動掌握所需知識、技能、經驗和資訊,形成依靠人力資本投資興農、富農、惠農的局面。

    實踐表明,超小規模農業能夠解決農民溫飽和農產品供給短缺問題,但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近些年,願意從事超小規模農業經營的農民越來越少,“誰來種地”問題凸顯。這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具有自生能力,能夠自行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銀行會願意為其提供貸款,保險公司會願意為其提供保險,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就形成了。政府的責任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育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把他們推向市場,並將試圖套取政府農業補貼的投機分子清理出去。

    當前,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進口農產品價格。在這一嚴峻現實下,越來越多的農民不願從事超小規模農業經營,這為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供了條件。據調查,農業經營規模至少要達到30畝,才能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際生活水平不低於主要勞動力在非農部門就業的農戶。這就需要從提高農民非農就業技能和非農就業收入的穩定性入手,促使農民轉移就業和土地流轉,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農業除了具有農產品供給功能,還具有調節氣候、淨化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服務功能和休閒、教育等文化服務功能。農業功能拓展越充分,農業產業體系就越健全,農民增收渠道就越通暢。“十三五”期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拓展農業功能:以微生物資源產業化為抓手,將植物、動物二維農業拓展為植物、動物、微生物三維農業;以海藻資源產業化為抓手,將陸地農業拓展為陸地與海洋交融農業;以國民日益增長的遊憩需求為抓手,合理有序開發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農家生活以及農耕歷史文化、民族傳統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旅遊資源,促進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有機結合;以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為抓手,推進生態建設產業化,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

    中國是土地資源相對稀缺的國家,農民重視化學品對土地的替代。化學品投入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產量,但化肥、農藥和薄膜的過量使用影響農產品質量和農田生態環境。這種高耗肥(藥、膜)、高耗水、高耗能的農業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持續。農業是一個具有顯著外部性的產業。提高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需要對增強農業正外部性的行為給予足額補償,對增強農業負外部性的行為進行經濟處罰,實現外部收益(或成本)內部化。

    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是否完成,可用全要素生產率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來衡量。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有20多個百分點的差距,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還要做很多工作。例如,在資源環境約束下,實現農產品供需平衡、農業競爭力提升與突破資源環境瓶頸的統一,必須加快技術創新,促進技術對資本、土地、勞動力的替代。又如,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必須優化農業產業體系,以需求為導向,以制度、組織創新為手段,以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為約束,優化農業佈局規劃,形成符合資源、生態和市場要求的農業產業體系。重點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增加產能、穩定產量、提高效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2 # 公明先生八字算命

    一、農業現代化的內涵與性質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的由落後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了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農業現代化的農業。

    動態性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相對性比較強的概念,其內涵隨著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而變化,即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業現代化只有階段性目標,而沒有終極目標,即在不同時期應當選擇不同的階段目標和在不同的國民經濟水平層面上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

    區域性

    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特點,不同國家的區域性特點不同,即使同一個國家不同區域,同一區域的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的條件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農業現代化內涵具有區域性特點。

    世界性和時代性

    需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來分析農業現代化,將區域農業現代化放在國際大舞臺之上,依據國際公認的標準來判斷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是否實現了。

    整體性

    農業現代化不僅包括農業生產條件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現代化和農業生產組織管理的現代化,同時也包括資源配置方式的優化,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安排。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提出: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髮展與進步的保障,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發展了、農民收入增加了、農村逐步繁榮起來了,可農業的基礎地位仍不牢固、農民收入仍需要增加、農村建設嚴重滯後於城市建設和城鎮化步伐。

    發展現代農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必然要求。

    三、中國農業現代化面臨的問題

    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需要著力克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農業科技相對欠缺,普及程度不高;

    二是規模化經營沒有成為主體,分散了農業資源,降低了農業效益;

    三是相當大部分農戶不具備現代職業農民素質,多以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四是農業合作經濟組的滲透度有限,農民受益度和受益農民範圍有限。要用好國家“三農”政策,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啟用農業發展內生因子,盤活農業資源,培育現代農業新形態新模式,讓鄉村發展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

    要發揮黨建促農業現代化作用,激發基層黨組織在發現、培養、扶持農業專業化人才的關鍵作用。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研究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

    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導和支援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

    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引導工商資本積極投入鄉村振興事業。繼續實施“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援計劃,深入推進大學生村官工作,因地制宜實施“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等計劃,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青春建功行動。

    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機制。全面建立城市醫生教師、科技文化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

    要加強職業農民的培養和教育,依託新型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基地培育懂農業懂技術懂經營懂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

    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培養新一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

    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支援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創新培訓組織形式,探索田間課堂、網路教室等培訓方式,

    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

    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

    要推動農業產業化,培育新型農業產業,從政策和資金上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大力發展悠閒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

    依託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產品加工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等,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平臺載體,促進農業內部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農業新型業態等多模式融合發展。

    加快培育農商產業聯盟、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產業鏈主體,打造一批產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叢集。推進農業迴圈經濟試點示範和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

    加快培育一批“農字號”特色小鎮,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培育特色商貿小鎮,推動農村產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

    要大力培育農業企業、農業品牌,推廣網際網路+農業模式,在廣大農村建立電商平臺,將各類優質農產品推銷出去。

    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快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格局。

    推進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擦亮老品牌,塑強新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農業品牌和國際品牌展會。

    做好品牌宣傳推介,藉助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等渠道,充分利用電商、“網際網路+”等新興手段,加強品牌市場營銷。

    加強農產品商標及地理標誌商標的註冊和保護,構建中國農產品品牌保護體系,打擊各種冒用、濫用公用品牌行為,建立區域公用品牌的授權使用機制以及品牌危機預警、風險規避和緊急事件應對機制。(唯美鄉村)

  • 3 # 小李談世界

    現代農業是指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在按農業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是最新發展階段的農業。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係全域性、影響長遠的大事。

    (1)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3)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4)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推廣節水灌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

    (5)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6)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迴圈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一、農業現代化的內涵與本質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和手段。這個過程中,農業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由落後的傳統農業轉化為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現代化農業。

    二、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是維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進步的保障。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得到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農村逐步繁榮,但農業的基本地位仍然不穩固,農民收入仍需增加,農村建設嚴重滯後於城市建設和城鎮化步伐。

    現代農業的發展是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不斷增長的必然要求。

    三、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要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必須克服以下問題。

    一是農業科技相對欠缺,普及程度不高;

    二是大規模經營沒有成為主體,農業資源分散,減少了農業效益;

    三是大多數農民不具備現代職業農民的素質,經常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四是農業合作經濟群體的滲透性有限,農民受益程度和受益範圍有限。

    四、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

    用好國家農業政策,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啟用農業發展內生因子,盤活農業資源,培育現代農業新形態新模式,可使鄉村發展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農業現代化發展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充分發揮黨的建設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發現、培養和支援農業專業人才方面的關鍵作用。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措施,鼓勵社會人才參與農村建設。

    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援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專案、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

    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貼、稅費減免等配套政策,引導工商資本積極投資農村振興。繼續實施“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援計劃,深入推進大學生村官工作,因地制宜實施“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等計劃,開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青春建功行動。

  • 4 # 炎陵阿龍

    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現代化農業,農業現代化是指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來裝備農業,用現代經濟科學來管理農業,創造一個高產、優質、低耗的農業生產體系和一個合理利用資源、又保護環境的、有較高轉化效率的農業生態系統。是一個牽涉面很廣,綜合性很強的技術改造和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既是一個歷史性概念,也是一個世界性概念。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是建立發達的農業、建設富庶的農村和創造良好的環境。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係全域性、影響長遠的大事。為此,要:(1)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3)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4)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推廣節水灌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5)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6)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迴圈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 5 # 荊楚小小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投身於農村經濟發展的浪潮中,使得這個被遺忘已久的地方重新的進入到了我們的視野中。從前的農村給絕大多人的印象是落後而蕭條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絕大多數地方都已經煥然一新,而有的地方則是有著自己的特色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的嚮往,嚮往鄉村間的田園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有關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的公司越來越多的湧入其中的市場,從中獲得收益與樂趣,而在另外一方面鄉村夢工廠,田園鄉村等等浮現在多個地方。

    而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從本質上根本性的改變農村現有的經濟條件。絕大多數的企業湧入鄉村確實是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好處,徵地拆遷補償,後期生活安置,還有給予工作機會。但是還是有些東西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很多時候還都是授魚而未見漁。

    鄉村要發展起來,首先要做的就是以鄉村現有的事物與東西為主,同時要發展自主的特色產業,特色的鄉村文化,在此過程中企業可以與村民共同為其創造更好的價值,得到共同的收益,讓企業和村民都可以共同成長和進步。我認為這就需要政府,企業,鄉村之前要尋找的方向,達到共同富裕,共享富裕。

    鄉村的發展還是要基於鄉村人民的這個主體之上,依靠與企業之間的結合,還有與現代化的網際網路科技的結合。在其原有的特色基礎上發展與進步。

  • 6 # AAA不折耳的折耳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同時要大力發展推廣先進的科技成果在農業上的運用,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才能提升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

  • 7 # 只想與你醉

    誰都知道現在種地划算,但種地賺錢是賺不了一點錢的。

    要想賺錢,第一,要靠山吃山,營林造林伐林,賣木頭。這一點最重要。

    第二,要給別人幫工,現在農村幫工日工資在五十至八十元之間,也不算很低了。這一點其次。

    第三,經常瞭解縣裡的市場行情,什麼俏銷就弄些什麼去縣裡賣,最好是不用成本的野生藥材呀,野菜呀之類的。

    第四,其他副業說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的,要搞特種種養殖,在一個村裡一家是搞不起來的,種藥材你還沒收別人就偷光了,養雞養狗更是幫小偷養,養豬還可以,所以種地只要講究方法,選好品種,下好農藥,儘量高產些就好了。

  • 8 # 豫南老五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投身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浪潮中,使得這個被遺忘已久的地方,重新的進入到了我們的視野中。

    從前的農村給絕大多人的印象落後而蕭條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絕大多數地方都已經煥然一新,而有的地方則是有著自己的特色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民的嚮往,嚮往鄉村間的田園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有關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的公司越來越多的湧入其中的市場,從中獲得收益與樂趣,而在另外一方面鄉村夢工廠,田園鄉村等等浮現在多個地方。

    而值得思考的事,如何從本質上根本性的改變農村現有的經濟條件。絕大多數的企業融入鄉村 確實是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徵地拆遷補償,後期生活安置,還有給予工作機會,但是還是有些東西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們常說,授之以漁,但很多時候還都是授魚而未見魚。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謝謝

  • 9 # 愚樂茶館

    這是個好問題,也是一兩下說不清的問題。不過我預言未來2040年到2070年,是農村發展的一次高潮。

    要發展農業現代化,首先就要重點發展農村,就是迴歸農村。

    當城市飽和,渴望土地,需要更好的生活環境時,那時候,自然發展的重心就會落到農村。而未來幾十年,農村已經幾乎沒有年輕人,不管讀書不讀書,都被帶進城裡,在農村的沒進城的也都老了。

    當年進城的人的兒子,孫子就會反過來回農村搞投資,第一個就是城鄉結合部,但結合部的土地還是有限。做不大。所以農村未來無可限量。

    只有這樣,才能啟用生產工具需要現代化。一方面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工具,一方面自己研發,一方面把農業分類發展。科學經濟的進行分類發展。

    中國是農業大國,把路修好,把銷售渠道弄好,剩下的就簡單了。

    大有作為,廣闊天地!

  • 10 # 張宗毅農機評論

    發展農業現代化,就需要現代化的人、裝備、標準、規模,現代化的要素。具體來說,要農田宜機化、作物生長環境控制設施化(水、肥、溫度控制)、作業工具機械化與智慧化、生產過程標準化規模化、產品分級並品牌化銷售、銷售渠道扁平化、運輸過程冷鏈化

  • 11 # 業餘愛好寫作

    發展農業現代化首先要農民從意識上提高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對比,加大機械化投入,減少人力物力的利好意識,與農業機械現代化生產廠商的不斷摸索,不斷的培訓農民對現代機機械的使用技術,最好的農業機械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實用的農業機械是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是農村對農民脫貧致富的最好幫助。

  • 12 # 農村小吳助農記

    如何發展農業現代化。

    我的回答是。現代化就是機械化種植,養殖。從播種到收割全部都是機械化。這樣會節省不少人力物力。所以,說的才是現在的農業現代化。如果以後能,你們一人承包幾十畝幾百畝地。農業發展會更快然後會節省不少人力物力。

    以後不管是種植養殖全部都是自動化機械化。怎麼省力怎麼做。

    而且現在農村留下來的全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勞動力,嚴重不足。所以,說,農業現代化發展,一定要從機械化種植收割開始。

  • 13 # 婁一LGS

    改革農地所有制,改變三農補貼政策,加速城鎮化,儘快振興農業!

    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業興、農民富、農村美是國之重任。只有農業振興,農民才能富足,富裕的農民才會建設美麗的鄉村。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變三農補貼辦法,加速城鎮化,推進土地連片集中,實行規模化現代化經營是農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必經之坦途。

    根據目前現狀,土地集中切實可行的方法以土地經營權流轉為主,一次性買斷為輔。但目前土地宅基地村集體所有制,小農戶承包經營嚴重阻礙了土地集中,城鎮化發展。鉅額農業補貼漏洞大,種類繁多的農補效益差,按地按人補貼成福利,總之農業補貼存在不合理、成本高、效益低,甚至有的成為腐敗的溫床,土地集中的減速器,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所以要快速振興農業,實現民富國強就必須深化體制改革,改變農業補貼辦法。對此本人見意如下。

    1,首先進行體制改革,土地及宅基地由現行的村集體所有改為鄉鎮所有。以行政手段,將放棄土地承包權、放棄土地使用權及不願棄權的土地分別調整集中在一起。取消種類繁多的農業補貼,集中用於贖回農地、農地流轉。鄉鎮以較高價用支農資金贖回進城農戶自願放棄的農地,再將贖回農地以低價出讓或發包,其收益歸鄉鎮財政,這樣財政有所收益也避免財政投資個別村民受益。有利於農戶落戶城鎮,加速城鎮化。搬遷村、空心村的農地山田收歸鄉鎮另行出讓轉包得以合理利用。鄉鎮用國家支農資金適當高租金(比如如當地正常生產畝均純利潤的2倍)流轉農戶農地,再以低廉(比如當地正常生產畝均純利潤的一半)租金(甚至零價、補貼),以適當規模(百畝左右為單元,可流轉多單元經營)流轉租給有意願有能力的承包人。中間地租差價用支農資金補貼。這樣以鄉鎮為媒,價格統一,雙方互信,補貼單一透明,效率高,成本低,土地集中會大大加快。

    2,尤先支援大平原宜農基本農田區農村人放棄農地、流轉土地,安居城鎮。大力推進貧困山川地區農村人放棄農地山田搬遷至城鎮定居。對放棄農地按人頭地畝補、棄民宅按處補,一刀切、成本低,好執行,比如1人棄農田轉城補1萬另1畝地補1萬,一處宅基地補2萬,依照先易後難,先少補後多補,逐步推進。鼓勵資本下鄉購買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使用權。

    3,規模化流轉的農地必須按國家用地規劃管理,尤其是基本農田必須接國家規定種植。比如必須種植適合機械化種植的糧油棉等,限制種樹種草種菜等,

    4,享受國家補貼的規模化經營者必須適當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貪困人員就業脫貪。這樣在有人關照下貪困人員即可發揮能力也可持續脫貧(比政府給點錢,給點羊等有效)。

    5,對不願放棄土地且有能力耕種者可將其承包地調整集中在一起!不再享受農補,但鼓勵其種植不宜機械化生產、收益較高的的農品!(因大規模土地不種此類農品,其價格會高,不補也收益可觀)。

    附:振興農業歌

    農村窮,農民苦,

    人多地少是因素。

    補貼多,糧價高,

    幾畝良田富不了。

    要脫貪、想致富,

    外出打工是條路。

    忙耕種、閒外出,

    兩項難顧窮跑路。

    棄良田,背水戰,

    創出天地一片片!

    人入城、地拋荒`,

    規模經營路寬廣。

    城域廣,農村亡,

    農家柴雞變鳳凰。

    農業興,農村旺,

    國家強盛民富康!

  • 14 # chaoqian2017

    中國農業落後是因為單幹,按每畝地的投入機械,化肥,農藥都不低,只是太分散,每個人都在做同樣的重複工作,很多環節確沒有開發運用出來,自然種地成本要高,從前勞動力不值錢,現在主要貴在人工上了,一個人兩畝地,一戶三四口人,算算要用多少個工,按每個工一百元,一年投入多少工,這都是種地的成本。要想農業發展進步,結束單幹,發展集體企業化經營,興辦農村工業,把深加工,銷售,都納入農業範疇,解決農民穩定就業,以試點示範,以點帶面,自下而上,自願組合,沒人去花錢買你的地,把地賣了的,想就業交錢,集體企業要有全員底墊基金,根據積累增值,越觀望,以後交錢越多,按集體產業總價值人均佔有額交底墊,剛開始就參加的可以少交錢。只有這樣,才能讓等靠,望風使舵的人死心,別等投機商來炒農村土地。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路才是出路,一夜暴富只是夢,靠做夢活著的人,都是傻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