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型人格障礙是一種較常見的人格障礙,據l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衛生調查,這型別人格的人數佔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一2一R)中將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症狀表現描述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因而有時反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堅持別人也要嚴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則心裡很不痛快,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
3.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
4.常有不安全感,窮思竭慮,反覆考慮計劃是否揭當,反覆核對檢查,唯恐疏忽和差錯。
5.拘泥細節,甚至生活小節也要“程式化”,不遵照一定的規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後常缺乏愉快和滿足的體驗,相反容易悔恨和內疚。
7.對自己要求嚴格,過分沉溺於職責義務與道德規範,無業餘愛好,拘謹吝嗇,缺少友誼往來。
患者狀況至少符合上述專案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強迫型人格障礙。 強迫型人格具體行為表現有三個方面:
(1)心裡總籠罩著一種不安全感,常處於莫名其妙的緊張和焦慮狀態。如門鎖上後還要反覆檢查,擔心門是否鎖好,寫完信後反覆檢查郵票是否已貼好,地址是否寫對了等等。
(2)思慮過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總以為沒達到要求,別人一懷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為循規蹈矩,不知變通。自己愛好不多,清規戒律倒不少。處理事情有秩序、整潔,嚴守時刻,但對節奏明快,突然來的事情顯得不知所措,很難適應,對新事物接受慢。總之,強迫型人格總是給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強迫型人格障礙是一種較常見的人格障礙,據l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衛生調查,這型別人格的人數佔心理障礙總人數的5%。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一2一R)中將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症狀表現描述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因而有時反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堅持別人也要嚴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則心裡很不痛快,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
3.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
4.常有不安全感,窮思竭慮,反覆考慮計劃是否揭當,反覆核對檢查,唯恐疏忽和差錯。
5.拘泥細節,甚至生活小節也要“程式化”,不遵照一定的規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後常缺乏愉快和滿足的體驗,相反容易悔恨和內疚。
7.對自己要求嚴格,過分沉溺於職責義務與道德規範,無業餘愛好,拘謹吝嗇,缺少友誼往來。
患者狀況至少符合上述專案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強迫型人格障礙。 強迫型人格具體行為表現有三個方面:
(1)心裡總籠罩著一種不安全感,常處於莫名其妙的緊張和焦慮狀態。如門鎖上後還要反覆檢查,擔心門是否鎖好,寫完信後反覆檢查郵票是否已貼好,地址是否寫對了等等。
(2)思慮過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總以為沒達到要求,別人一懷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為循規蹈矩,不知變通。自己愛好不多,清規戒律倒不少。處理事情有秩序、整潔,嚴守時刻,但對節奏明快,突然來的事情顯得不知所措,很難適應,對新事物接受慢。總之,強迫型人格總是給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