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愛鄂西北
-
2 # 美的熱泵
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說說二種供暖方式的區別,空調在冬天制熱時是從上而下式供熱,地暖是從下而上式供熱,中國有句俗語叫腳暖頭涼更能有助於人體的血液迴圈,從而更助於養生。還有就是熱氣上浮,在空調供暖是會出現本來房間是熱的但是地面卻是涼的,會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如果是採用普通空調供熱會出現死角。更會產生不適感。地暖是採用地面鋪設的方式,在房間任何位置都能感覺到熱量,不會出現死角和不舒適感。以此地暖供熱要優於空調供熱。特別適用於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
-
3 # 暖通軼事
最近新一波寒潮來襲,冬季制熱再次達到高峰期!對於供暖裝置,不少人會產生疑惑,家裡安裝的中央空調,已經有制熱功能了,還需要裝地暖嗎?裝了會不會顯得有點多餘?還真是讓人糾結之餘,還摸不著頭腦?今天實陽機電就來給大家算算帳!
中央空調透過空氣的對流散熱實現房間的制暖。而地暖是以整個地面為散熱面,熱量分佈均勻恆定,地暖熱量是從腳下向上散發,符合傳統中醫"溫足而涼頂"的養生理念。
至於兩者一起安裝到底算不算浪費呢?今天實陽機電就從以下幾點,給大家來分析分析!
功能作用
中央空調
中央空調的主要功用是製冷,制熱是第二功用。製冷時氣流迴圈更合理,室內溫度更均勻,可以保持±1℃的恆溫狀態,是夏季製冷首選。但制熱時,當室外溫度低於5℃時,空調外部的交換器可能出現結冰結霜的現象,空調功率將會大大降低。
地暖
地暖的最大功用就是制熱,以整個地面為散熱器,透過地板輻射層中的熱媒,均勻加熱整個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熱和熱量向上輻射的規律由下至上進行傳導,來達到取暖的目的。具有恆溫可調、舒適健康等特點。
總結
安裝了地暖的家庭,可減少中央空調使用頻率,僅夏季製冷用,從而延長空調的使用壽命。
採暖效果
中央空調
中央空調採暖時,採用強制空氣對流制熱,室內空氣流速加大,熱空氣容易使人感覺乾燥、悶熱。且室外氣溫越低,空調的制熱效率越低。
地暖
與中央空調的對流供暖不同,地暖是輻射供暖,其供暖時人或物體受輻射照度和環境溫度的綜合作用,人體的實感溫度比室內實際環境溫度高2~3℃。使用地暖的房間,地面溫度均勻,室溫自下而上逐漸遞減,舒適度高,能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對身體有保健作用。
總結
採取地暖制熱,相比中央空調更具備舒適性能。特別是對老人、小孩、孕婦等特殊群體的健康更有好處。
執行費用
中央空調
中央空調製熱效率沒有製冷效率高,冬季室外溫度低增加空調能耗,無形中增加了執行成本。
地暖
地暖熱效率比空調採暖高10%以上;熱損失比空調採暖少10%-20%;且蓄熱效能好,停止供暖後,也可保溫。地暖與中央空調製熱相比,綜合節能和執行費用更理想。
總結
中央空調的製冷效果是強項,而冬季制熱耗能會略高;而地暖採用間歇式供熱的形式,室溫達到預設溫度後自動保溫,有效節能,更經濟舒適。
結論
實陽機電認為地暖在取暖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中央空調的製冷功能在目前還無可取代。因此,有了中央空調後也可以裝地暖,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保障一個家庭的冬暖夏涼!再說了實陽機電認為選擇了中央空調的您會差那兩萬塊錢裝地暖嗎?
為什麼有了空調,有的人卻還要裝地暖?
最近天兒是越來越冷了,起床困難戶又該增多了。在起床這件事兒上,小夥伴們各出奇招,有的睡覺不穿衣服,有的把鬧鐘放在手拿不到的地方,有的把自己孩子的哭聲當鬧鈴聲,有的,有的居然還在前晚睡覺前猛喝水,然後,然後到了第二天早上美夢總被尿憋醒……
除了起床困難戶,冬天還有一類人增多,蝸殼族。對,把冬天在室外穿著厚厚的殼,在辦公室、家裡等室內也要穿著厚厚殼的人稱為蝸殼族,像蝸牛一樣,揹著厚厚的殼。當然了,室內有采暖裝置的小夥伴可以穿著薄衣清爽地過冬啦。
在採暖這個事兒上,
不少小夥伴可能冬天會選擇空調,
尤其南方的小夥伴。
這好不好呢?
當然不是最佳選擇。
不然不會費口舌說這事兒了。
究竟空調採暖有哪些不好呢?
且看地暖圈為您道來:
缺陷一
空調採暖同樣易得空調病,空氣乾燥、浮塵多、細菌多,久了會有悶熱頭昏的感覺。
缺陷二
空調採暖噪音大,會對夜間生活和休息造成一定影響。
缺陷三
空調採暖低溫啟動難,尤其當氣溫低於零度時,頻繁化霜,制熱效果差。
回覆列表
吹空調有"空調病"一說,不管是製冷還是制熱,因為要進行空氣交換,空調實際上不光是改變了空氣的溫度,還改變了空氣的成分和乾溼度,空調的風口也是病菌密集的位置。有些敏感體質的人,吹空調會覺得嗓子不舒服,身上的面板乾燥難受。地暖完全就是散熱的原理,就像家裡鋪了一個大的熱水袋,它只把熱量傳遞給空氣,所以地暖比較舒服。我冬天喜歡穿襪子踩有地暖的瓷磚,瓷磚微微發熱,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