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魯中居士
-
2 # 西蜀府河人
慎獨,不是獨處,而是慎的“莫現乎隱,莫顯乎微”,看不見摸不著的駕馭身體的——道(精神),不要以為看不見它就不存在!
-
3 # 詩驀詩書畫
慎獨是一種情懷;慎獨是一種覺悟;
慎獨是一種境界;慎獨是一種自警。慎獨一詞出自,曾子所著的《大學》裡,原文是:“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慎,指的是謹慎,小心翼翼。獨,指的是獨立,自我控制約束。慎與獨相結合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慎獨引申來講是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也關乎個人品行的操守,總體來講是儒家君子風範的最高境界。比如說,我平時一般只吃一碗,今天飯菜太豐盛,我想吃兩碗,那可不行!一碗就一碗,飯菜再豐盛也不能多吃。還比如說,我嘴裡嚼著口香糖,沒味道了想隨地吐掉,那可不行!我要拿張紙巾包起來,再找個垃圾桶分類扔掉,這樣才行。當然,在我們的現實日常生活中,還有諸多的例子,小編就不一一說明了。所以,題主說的一個人最難做就是“慎獨”,小編贊同此說法,一個人做什麼事都要非常謹慎,自我控制慾望,自覺約束一切行為舉止言談,做到盡善盡美,確實比登天還難。不過話說回來,世人皆庸俗,何必要“慎獨”呢?
-
4 # 老張說學而君子
《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為什麼君子可以慎獨,而小人閒居而為不善呢?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荀子在《勸學》篇裡發揮了這句話:“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真正的學者是為了自己在學習,也就是說君子之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為,而小人的學習是為了謀利,所謂為人,不是利他,是做給別人看的。君子是自覺的,自律的,任何情況下都努力提高自己,所以不論人前人後都一樣,都是嚴謹的。小人是不自覺的,是需要外在約束力的,利益牽引可東可西,有利可圖什麼事都能幹,必然有其多面性。
怎麼才能有這樣的定力呢?這份功夫需要苦練。但是前提是“知止”,也就是知道“止於至善”。知道圓滿境界,才有動力去練功夫。什麼是圓滿境界呢?可能是“修己以安百姓”,自己覺悟,修為提高到一定程度,並利益天下百姓。有這樣堅定的心念,才能不被幹擾,勇往直前。不到西天不回頭,才能克服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得正果,利益天下蒼生。
孟子曾說過一句話“物交物而蔽於物”,可以從六根、六境角度來理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對色香聲味觸法,物物耦合而陷於其中不能自拔。所謂“色即是空”,即色之本性為緣起性,為緣起性則為空性。不被纏繞並不是象悟空那樣把六個毛賊都打死,而是讓六個毛賊為我所用。好比唐僧並沒有不要悟空等四個罪犯,而是收服、度化。不廢假名而悟空性。
俗話說“悲心願力具足是真菩薩”,有心無力是氣急敗壞菩薩,有力無心是自掃門前雪菩薩。有仁心有定力才能真正做到慎獨,才能真正提升。
-
5 # 每天成長一釐米
之前覺得最難做到慎獨,但是慢慢發現慎獨只要自控力強就可以,基本達到。
感覺認知自我,接納自己,更難一些
-
6 # 泰山124453211
真的很難,諺語說:群坐防口,獨坐防心。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若無明智便會走火入魔。
孤獨時沒有娛樂,沒有別人的指責,也沒有高人指點迷津,所以孤獨對普通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
而孤獨又是聖賢精英的八卦爐,從孤獨中悟出聖賢的哲理,從而孤獨中啟明精英的心智。
不過現在一般來說也不必擔心什麼慎獨了,因為人們都有手機這個伴侶在交流。
-
7 # 自然285589719
慎獨莫為毒中行,
道法自然天地中
茫茫宇宙乾坤大
上善若水歸同宗。
-
8 # 平平安安33795
慎獨,難道了人間許多的真君子!
-
9 # 微知一二
”慎獨"這詞不知出何典,愚以為理解為懂慎從事,獨立思考,足可。
-
10 # 大自在
是的。時刻做到見賢思齊之心之行。
-
11 # 大0慶
贊同,慎獨是一種境界。不到一定高度的人做不到。起碼,我自己做不到。
-
12 # 陳國營
贊同但是自身要求比較高點的。最好有一個最好的助理。
-
13 # 師太73362816
沒有什麼最難不最難的問題,只有你想不想的問題!靈格一到,自然慎獨!
-
14 # 末學王五
這是一種境界,因為心賊難防。
回覆列表
當然贊同!只可惜自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後,華人漸拋四書五經,至今更無人讀書!致使學子不知橫渠四句。世無不沉於紙醉金迷紅塵中,摒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於室外,視"慎獨"為異類且落後,惟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