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鎮的墨客

    1864年,湘軍攻破南京,太平天國覆滅。此時曾國藩指揮的軍隊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且當時同治帝年幼,慈禧擅權,可謂起兵的絕佳時機。

    傳聞曾國藩的部將水師統帥彭玉麟給他的一封密信中寫道:“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曾國藩嚇得直接將字條吞進了肚子裡;也有傳聞天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投降後,也勸曾國藩稱帝,還甘願做前鋒攻打北京。

    但曾國藩最後也沒有自立為王,他又是為什麼不反?

    第一、湘軍的性質。

    曾國藩雖然手握精銳,但湘軍計程車兵只能叫“勇”,“兵”和“勇”一字之差卻有本質區別。

    “兵”是清朝的正規軍,包括八旗軍和綠營軍 。八旗軍為滿兵,綠營兵則是漢人組成的漢兵,他們都歸大清,統一拿朝廷的俸祿,效忠於皇帝。

    但後期清朝軍隊腐敗,這些八旗兵和綠營兵戰鬥力都不行。所以戰時只能就地取材,臨時招募鄉勇組成軍隊,仗打完了就解散。所以“勇”就是當地官用國家糧餉私募的武裝,即“兵為將有”,士兵和軍官只忠於自己的長官,不直接效忠皇帝,湘軍就是曾國藩私募團練出來的。

    打仗首先靠的是什麼?錢啊!但仗一打起來,朝廷補貼的那點兒軍餉根本不夠。軍費得自己找,怎麼弄呢?大地主們捐點,還有守住路口設稅卡,收商稅,這些錢叫作“厘金”。這個也可以看《曾國藩家書》,他寫給弟弟的信中經常提到厘金。

    所以弄明白了湘軍的性質後再對比,錢和軍隊補給上曾國藩和朝廷根本沒法比。雖然曾國藩當時是兩江總督,聽著管轄的地方挺富裕,但當時那一帶打了十幾年仗,靠商稅能收多少厘金。先不說內部朝廷總督一共設有八個,當時清朝已建立起一整套新式海關,由於採取西方式的管理制度,海關竟成為晚晴官場難得的清廉機構,海關稅也成為清政府最可靠的財政來源。

    另外湘軍的組織核心是湖南計程車紳階層,各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原先農民軍來了士紳會先被殺,加上曾國藩“忠君愛國”的口號,那就加入跟著幹吧。但現在天平天國滅了,還搶了那麼多寶貝,老家良田土地啥都有,回家和老婆平平安安過日子多好,幹嘛還跟你一起幹造反這個成功率一直很低的事兒,況且輸了還可能滅九族。

    第二、朝廷的防範

    先不說朝廷在天京周圍布有重兵,如官文、富明阿、僧格林沁等,以防有變。光左宗棠和李鴻章這兩人,就不好處理,畢竟大家都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的,誰比誰能差多少。

    1863年也就是攻破南京頭一年,左宗棠被破格提拔為閩浙總督,與曾國藩地位相等,並且不讓曾國藩節制浙江的軍事。按說左爺原是曾公的人,但大家都位極人臣了,你要是反,那就得重新考慮了。跟你一起反,先不說勝的機率低,即使僥倖勝了,我現在官已經這麼大了,你能給我進多少,而且最後會不會來個飛鳥盡,良弓藏。另外左爺的性格也很是自負,會跟著你反嗎?

    李鴻章雖然是曾國藩的學生,但也不是省油的燈,20歲就寫下了“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的詩句,可謂志向宏大,不甘久居曾國藩之下。何況當初南京被圍的差不多時,朝廷也是讓李鴻章一起攻擊南京的,但曾國荃不想讓他插手,李鴻章也不想搶這個頭功。但關鍵時刻,誰保證不會反戈一擊?

    第三、曾國藩個人

    曾國藩這個人是典型的儒生,忠君愛國、匡扶社稷的思想根深蒂固,本性上也不是很想造反,何況現在已經功勳卓著,一不小心卻是功敗垂成。

    曾國藩1811年生,1872年去世。攻破南京時已經53了,身體也不是很好。他兒子也都不是領兵的料,但曾國荃這個弟弟很是能打仗。曾國藩也不得不思考,將來即便黃袍加身,會不會再來個斧聲燭影。

    所以最後曾國藩以一副對聯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亡是什麼?死亡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