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親34

    宇宙環境在變,各方博弈的結果……所以,高科環境時代,一個舉動,要麼贏得大片生存空間,要麼永世覆沒走入末日……️

  • 2 # 李和平868

    “三百萬顆恆星”?你怎麼統計出來的?我覺的現在的人怎麼啦?要麼是人云即雲,要麼自己創造一個話題或概念讓別人跟著雲。

  • 3 # 科學矩陣

    這是不久之前,“巴塞羅那大學宇宙科學研究所”和“貝桑松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根據歐空局(ESA)釋出的“蓋亞探測衛星”觀測資料分析而來的結果,被髮表於《天文及天體物理學研究》期刊中。

    這一結論算是給天文學界提供了一項極其重要的證據,但如果放眼整件事情來看,300萬顆的數量又實在不值一提,最近被一些文章刻意突出描述頗有些刻意吸人眼球的意味。

    因為在整件事情當中,銀河系並不是暴增了300萬顆恆星那麼簡單,而是恆星數量整整翻了一倍還不止,連太陽也是其中之一。

    這事要從8年前開始說起

    2011年的8月24日,日本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英國《自然》雜誌網路版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表示銀河系的中心橢球部分(上圖黃色部分)可能在2500萬年前出現過一次“恆星嬰兒潮”事件。

    “恆星嬰兒潮”是指特定範圍在某個時期忽然誕生了一大批恆星。

    據日本研究小組的說法,他們於2001年-2008年對銀河系的中心橢球進行持續觀測,結果在8萬多顆恆星中發現了三顆“造父變星”。

    變星是指亮度會發生週期性變化的恆星;而“造父變星”則是光變週期與光度成正比的變星。造父二字沒有特殊含義,得名於經典的造父變星“仙王座δ”的中文名“造父一”。

    造父變星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恆星,在同一區域集中出現三顆,就預示這一區域極有可能在同一時期內誕生了大量恆星。

    此外,他們還發現這三顆造父變星的光變週期均為20天,這也表示它們均誕生於2500萬年前。

    這一驚人的結論幾乎吸引了全世界天文學的注意及追蹤研究,但一開始並沒有獲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直到兩年之後,天文學界發生了一件普天同慶的“大喜事兒”。

    “蓋亞(Gaia)”探測衛星的升空“蓋亞”探測衛星▲

    2013年的12月19日,“聯盟號飛船”帶著歐空局的“蓋亞(Gaia)”探測衛星,從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升空了。

    儘管“蓋亞”衛星談不上專為“恆星嬰兒潮”事件而生,但它確實專為銀河系的恆星而生——它的任務是持續而精確地觀測銀河系內數以十億計的恆星。

    歐空局的每隔幾年,便會在相關網站上公佈一次蓋亞衛星的觀測資料,每逢公佈之日,天文學界那叫一個“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按照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天文學家黃崧的說法,那日子簡直就是天文學界的“雙十一”。

    對不起,扯遠了。

    300萬顆恆星的分佈位置▲

    這300萬顆新增的恆星大約誕生於3億年前,不過“銀河系暴增300萬顆恆星”這種描述是錯誤的。

    之所以是300萬顆,是由於研究人員拿到歐空局於2018年4月公佈出來的資料後,只詳細分析了這300萬顆恆星的資料,目的是為銀河系的“恆星嬰兒潮”提出實質性的證據。

    實際上,根據研究結果,“銀河系恆星爆發事件”在50億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並在大約20-30億年前達到了峰值。

    按照天文學家提出的觀點,這一事件可能是由於某個富含氣體的小星系與銀河系合併,重新激活了恆星生產的條件所致。目前銀河系50%以上的恆星都是在這次合併之後形成的,太陽也不例外。

    因此,這項研究所針對的其實是整個銀河系的演化歷程,300萬顆“新增”恆星只不過是300萬個具體的研究物件而已。它們只是銀河系演化史中的冰山一角,而不是一次突發性的意外事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範笑歌的書法為何被稱為集大成的書法?歷史上還有誰是集大成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