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靜48499

    當然會了,春節本來就是團結的日子,一家人開開心心的,無論是一起準備年夜飯,一起坐下來聊聊天,都是幸福的時光。

  • 2 # boulder1

    會的,肯定會的,而且是必須的!

    我父親去世得早,已經二十多年了。母親今年85了,身體很好,精神也很好。我能有今天,全靠母親。無論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第一個關心我的就是母親。母親是個能力很強的女人,曾經是國家幹部,在轉公務員之前就退休了,退休後一直自己獨立居住,後來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住到了妹妹家,一直到現在。有人曾打趣,說我這個兒子不養母親,反倒是嫁出去的妹妹養母親終老。其實家家都有難唸的經,箇中原因也不便為他人道!

    每年春節,我和妹妹倆家,到了年三十,都和母親在一起,聊家常,吃年夜飯,年年如此,從未中斷。以前都是到各家輪流過,現在年紀大了,觀念也變了,所以都是去飯店吃年夜飯。而母親也總叨叨,說去飯店不去在家氣氛好,我們也總是忽悠母親說,“明年吧,明年在家過!”所以心裡也有點愧疚,但又實在不想在家忙!

    母親身體好,我們做兒女的心裡高興,我心裡祝願母親一直健健康康的,到九十歲時,我希望在自己家裡給母親做壽,而且到了那年的年三十,也在家過,和母親一起重溫幾十年前那種溫馨的,充滿當年情趣的“年味兒”!

  • 3 # 三水三心

    北方叫做年夜飯,而在我們西南地區,通常叫做團年飯——因為,西南地區是大年三十中午團年。所以,我後面,就來談談和父母準備團年飯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在農村,團年飯,是一年四季中,最最豐盛的一頓。由於從小生活在偏遠貧困山區,我們小的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那時,流行一句話“大人盼掙錢,小孩盼過年”。

    從我記事開始,和父母一起準備團年飯,就是我每一年的必備的功課!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母親就會開始忙碌,燉豬腳、蒸糯米,準備各種小菜。

    由於家裡哥哥姐姐都比我大,所以,我需要做的,其實就是時不時往土灶裡添幾根柴火。那個時候,最喜歡乾的事,其實是在灶臺周圍轉,隨時可以把煮好的臘肉,拈一塊塞進自己的嘴裡。這在平常,是不允許的,但過年例外,母親最多笑笑,罵一句“饞貓”。

    再後來,我大一些了,可以幫母親舂餈粑——就是把蒸好的糯米,用木杖,舂得軟糯,然後製作成餈粑,可以直接蘸白糖吃,也可以揉成團,曬乾之後蒸著吃或者炸著吃。一般是哥哥拿大木杖舂,我用小木杖翻,幾十年下來,我們兄弟兩已經配合的天衣無縫了。餈粑是我最喜歡的春節食品,一直到現在,每年離開老家的時候,母親還會給我準備兩大團餈粑,叫我帶回城裡,“想媽的時候,就吃幾塊媽做的餈粑!”母親總會笑著給我說,然後轉身,抹去眼裡的淚水。

    大多數時候,廚房,都是女人們待的地方。只是在需要做一些力氣活的時候,我們這些男人才出場。

    父親去世十多年了,母親年近八旬,也漸漸老了。現在,嫂子接過母親的指揮棒,每年的團年飯,都是嫂子來安排,做主廚。母親,就負責燒火!其實,每一件工作都需要經驗,我愛人曾經想幫母親燒火,結果,經常由於火太旺或者需要大火的時候,火很小,被嫂子笑話。母親就不會,該大的時候大,該小的時候小,總是能配合嫂子的需要。我呢,有時候就在灶臺邊,有一茬沒一茬和母親說著話!

    本來,我還有一樣事情可以做,就是剖魚,因為本來喜歡釣魚,對魚的習性還算了解。但隨著侄兒們長大成人,唯一讓我可以體現存在價值的事,也被剝奪了——侄兒們說,那麼多的小輩,哪裡需要長輩出手,弄得一身髒兮兮的。

    去年,我和哥哥舂餈粑的權利,也被兩個侄兒剝奪了——大侄兒擔當了哥哥的角色,小侄兒當但我的角色,兩人一下一下的,還算不錯!這一來,我們兄弟倆,就只好在旁邊做起了指揮官。

    明天,就要帶著孩子回老家去了,已經好幾月沒看到母親了!再等幾天,又要開始準備團年飯了,今年,我在網上學了幾個菜,希望有機會展示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節,媳婦給了丈母孃兩千塊,只給了婆婆兩百,作為老公該計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