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格律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即使格律誕生以後,格律詩恐怕也比非格律詩的數量少。

    一、永明體的特色

    在南北朝以前,沒有格律詩,押韻是按照口語押韻,對偶倒是很早就有了,因為沒有平仄的概念,並不如後來的對仗那麼嚴格。

    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出現了四聲之說,周顒、沈約等人根據四聲和聲韻來研究詩的聲、韻、調的配合,後人稱之為永明體。

    他們的詩歌開始注重平仄、對仗,但是沒有後來的黏連,同時因為沒有統一的韻書,所以押韻也沒有隋唐時那麼嚴格。下面看兩個例子:

    1、《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南北朝] 謝朓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例如: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已經是嚴格的律句,對仗工整。與後來格律詩主要的不同之處是:押仄聲韻;沒有黏連。

    2、《十喻詩·靈空詩》[南北朝] 蕭衍

    物情異所異,世心同所同。狀如薪遇火,亦似草行風。迷惑三界裡,顛倒六趣中。五愛性洞遠,十相法靈衝。皆從妄所妄,無非空對空。

    如:“狀如薪遇火,亦似草行風。”中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已經是格律詩的對仗了。而且押的是《平水韻》的一東韻。但是沒有黏連,有些不是律句如:迷惑三界裡,顛倒六趣中。

    以上的特點還有,就是篇幅都比較長,不象常見的五七律只有八句。

    二、合乎規則格律詩的出現

    從齊永明至梁陳100餘年間, 包括何遜、陰鏗、徐陵、庾信等對新體詩進行過有益的嘗試,為格律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時候開始出現了完全合乎後來規則的格律詩。

    1.侍宴賦得夾池竹詩 [南北朝] 陰鏗

    夾池一叢竹,垂翠不驚寒。葉醞宜城酒,皮裁薛縣冠。湘川染別淚,衡嶺拂仙壇。欲見葳蕤色,當來菟苑看。

    這首詩放在初唐已經是合格的五律了, 唯一的問題是第一句,平平平仄仄的變體應該是平平仄平仄,這裡第一個字夾是入聲,仄平仄平仄不是標準律句。

    2.《新成安樂宮》[南北朝] 陰鏗

    新宮實壯哉,雲裡望樓臺。迢遞翔鵾仰,連翩賀燕來。重櫩寒霧宿,丹井夏蓮開。砌石披新錦,梁花畫早梅。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

    平仄、黏連、對仗無誤,韻腳全部是十灰韻。這是一首標準的排律。

    三、格律詩出現以後

    1、古體詩與格律詩

    舊體詩我們分作近體詩和古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即使是唐朝,也有大量的古體詩出現,因此,即使是古人也不是都寫格律詩。

    但是有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押韻不在是按照口語押韻,而是嚴格按照官方認定的韻書押韻。古體詩相對押韻寬鬆,但是最多放寬到鄰韻。比如:寒、刪、先三個字在格律詩中不通押,在古體詩中可以。

    2、關於韻書

    到了隋朝,開始有了權威的韻書:《切韻》,由陸法言執筆把劉臻、顏之推、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魏彥淵這八個當時的著名學者商定的審音原則記下來,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編寫完成。

    陸法言《切韻序》說:“”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統一的韻書折衷了南北的不同方言語系。

    從此開創了韻書修撰的體例,從隋唐至近代沿用不廢。經《唐韻》、《廣韻》、《集韻》等等一脈相承的增補,一直是官方承認的正統。直到今天我們作詩還是沿用傳下來的韻書,詩用《平水韻》,詞用《詞林正韻》。

    結語

    今天我們寫詩沒有功利色彩,完全是個人喜好。您是否寫格律詩完全是自己做決定,不過如果真的喜歡舊體詩,還是一定要學會格律知識。

    2018-3-2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