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子dream
-
2 # 瞧我這張嘴呀
朱元璋經常為了批閱奏章熬到深夜,也會為了工作錯過了吃飯時間。一次,他突然聽到了幾聲“咕咕”的響聲,於是,他喊了一聲,來人,朕餓了,趕緊讓人備好膳食。一個老太監應聲出現在了殿門處,揖手回道,是,皇爺!不一會兒,這個老太監便返了回來,對老朱說,皇爺,膳食已經弄好了,您移個駕,過去吃吧?
朱元璋一聽,怒了,我可是皇帝,吃個飯還要我挪步過去?太放肆了!讓人給朕端過來!不然砍了你這個狗東西的狗頭!不一會兒,老太監領著一群小宮女端著飯菜進來了,朱元璋手一抬,隨便點了一個小宮女,讓她將自己捧著的菜餚端到自己面前,然後拿起碗和筷子,用筷子在碗裡隨意地攪了攪,正要吃的時候,他突然發現碗裡有一條黑黑的、細細的東西,結果他仔細一看,是一根頭髮。朱元璋勃然大怒,狗東西,為什麼膳裡會有頭髮?老太監嚇的趴在地上,他也不知道,就叫來了廚師。
廚師聽了,總覺得脖子涼颼颼的,想了想,笑著說道,皇爺,這可不是頭髮,是龍鬚。老朱心裡一個咯噔,龍鬚?然後不由自主地用手捋了捋鬍鬚,攤開手一看,果然,手裡有一兩根鬍鬚。原來,自己竟然掉鬍鬚了,朱元璋心想,看來自己最近確實太累了,需要好好放鬆放鬆了。不過,他很快回神過來,看著老太監和廚師,這真是太尷尬了。所以,朱元璋只好又厲聲罵了老太監和廚師幾句,便讓他們退下了。
-
3 # 水月觀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朱元璋作為一代帝王,殺伐果斷,底下的這些個服務人員自然是心中有數的。
朱元璋吃飯的時候,發現飯中有頭髮,遇到這類問題,我們來看廚子是如何機智應對、虎口脫險的。
首先,遇到事情不慌張。正因為朱元璋大怒,廚子更要冷靜,皇帝身邊,稍有差池,腦袋就搬家了。古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就是教導我們遇到再大、再緊急的事情,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這個廚子做的不錯,沒有大驚失色、大喊饒命。
其次,要找到事情的起因。皇帝說飯裡有頭髮,那廚子得去辨別到底是不是頭髮撒?莫不是海帶絲、綠葉菜啥的,被皇帝誤認了呢。如果真是頭髮,那得分析分析頭髮從哪裡來撒,自己的?端菜的?皇帝自己的?這樣才能做到心裡有數,為下一步想好應對之法打好基礎。
最後,要準備好說辭,不一定是陳述事實,但是一定要對著皇帝的心理,讓皇帝高興、不追究。故事裡這個廚子發現是皇帝的鬍鬚,就說:“皇爺,不是頭髮,是龍鬚撒。”這一說,可不把皇帝逗得屁顛屁顛的。
你想想,朱元璋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只要下屬的解釋合情合理、合他心意,他又怎麼會濫殺無辜、斤斤計較的呢。
其實,平時我們在飯店就餐的時候,也難免會出現頭髮、蒼蠅、雜質這類事情,如果飯店的服務員能學會這樣處理事情的方法,顧客又哪裡會大吵大鬧呢?
回覆列表
自古以來一日三餐是人們的生活規律,在平民百姓家吃飯沒什麼講究,而在一些大戶人家還是有一定排場的,尤其是在封建王朝的帝王家,飲食可謂非同小可,不容忽視。
眾所周知,朱元璋堪稱史上傳奇,從市井小卒到繼承大統,跌宕起伏的經歷使他養成了暴躁的性格。然而就在朱元璋身上發生了一件碗裡藏發的事,他又豈會善罷甘休。
根據《前聞記》中記載:朱元璋正興高采烈地與馬皇后用膳,突然一根頭髮的出現打破了吃飯的興致,此時朱元璋放下碗筷,大發雷霆,命人將掌管膳食的光祿官抓來一問究竟。面對此景,很多人都會以為光祿官會被嚇得魂飛魄散,但恰恰相反,他極為冷靜,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對於朱元璋的質問,更是沉著應對,回答道:“陛下,您再看看,哪裡是頭髮呀,分明是您的龍鬚”。還真別說,光祿官一箭雙鵰的話術,著實令人欽佩不已,不僅使自己脫離險境,安然無事,也讓朱元璋心生喜悅。之後這件宮廷事件也就不了了之。
其實在這件事中,我們可以明白:遇到任何困難,學會隨機應變,終將會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