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漢山

    說諸葛亮夜觀天象預測天氣,應該是指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等橋段。其實這個並沒有那麼玄乎,三國演義神乎其神的描寫,說白了,就是為了襯托小說人物在一般人中的高度,達到小說的藝術目的。古人在沒有氣象衛星預測天氣的情況下,一般會憑著經驗和摸索,總結出一些有用的氣象預測知識,這個結合實際,就形成了古代的時令節氣,天象諺語,民間俗語等。還有古代的觀星術,也部分為農事,軍事,出行,等作氣象指導,另一方面,也為卜卦算命等作指引。

    所以,諸葛亮夜觀天象就當傳說去聽好了,和現代的天氣預報,就沒有一丟丟的可比性了。

  • 2 # 卍lol

    天氣誰都不敢說百分百預測,古人預測天氣的名句“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相比現在的天氣預報,準確度應該還是差了一些,但天氣預報這東西有時候也不準,這東西見仁見智。

  • 3 # sunjin6278

    古人很講究天人合一,天象即是將要發生的人事,因此很注重天象的變化,如日食、月食、隕星、星宿方位變化、熒惑守心以及地震等自然現象,古人認為都在向世人昭示將要出現的人世變化。為了躲避天象昭示的凶兆,帝王將相們就會做出一些避免凶兆的事情來,如帝王大敕天下、宰相辭職等等。有史書記載的這種情況太多了。

    就我們今天來看,古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天象的重視,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滑稽可笑。古人總結出的二十四節氣,一些農諺,確實是有科學根據的,就是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依然在用,如“月暈而風,礎暈而雨”,“天上魚鱗鱗,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以及一些星宿方位不同,就會告知人們該做什麼農事了,等等。但有些天象,如日食月食、熒惑守心等,將預示帝王將相為政得失,預示有災難刀兵,就毫無科學根據了。古人對天象的重視、研究和認識,正是我們今天天氣預報的前奏,天氣預報也正是在古人探索成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於古人對天象的觀測,有沒有今天天氣預報準確,這自然無法可比了,因為今天的天氣預報都是在科學儀器產生的科學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科學分析結果,自然更科學更準確。那麼古人透過夜觀天象,推測人間將要發生的事,那是很不科學的,或許以往偶然有相同天象,人間發生了一些事情,古人就會籍此預測以後人間又會出現同類事件,這是一偏概全的猜想,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其實我們現在都知道,地球在宇宙中微乎其微,恆星的出現與消失,與地球人事毫無聯絡。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借東風,祛邪禳星,那是小說中為了描述諸葛亮的無所不能而寫,只能在小說中出現,在現實那是不可能的。草船借箭,也許是諸葛亮在南方已久,對那裡的天氣規律有所掌握,測知三天後江面必有大霧出現;借東風,也許是諸葛亮知道冬至前後有東南風可刮吧,決不會是諸葛亮奪天地造化而借來的。至於《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夜觀天象,是不是比今天的天氣預報還準,如果放在《三國演義》裡,當然諸葛亮的夜觀天象更準了,因為就是今天的天氣預報也不能百分之百地把握天氣變化,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確是被神化的,他預測的每個天象,那可都是百分之百的會出現,不然就不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了。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可是萬能的,他想讓誰怎麼樣,那這個人就怎麼樣,你還別不服氣,有能耐你也寫本像《三國演義》這樣出名的鉅著啊!

  • 4 # 明燈國學

    怎麼可能,古人對於天象的觀察來自於長期對於事物的總結,別說諸葛,古代很多老百姓都會看天象,是因為古代農耕社會,肚子和老天爺緊密相關,所以大家就不斷地總結

    例如,石板潮,雨將到……

    又例如古詩: 山雨欲來風滿樓之類

    敬請參考

  • 5 # 不思議研究院

    三國中的諸葛亮經過作者的修飾,也許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

    我以為夜觀星象是對生活經驗等的利用,但其瑕疵之處一定比天氣預報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個人統一了世界,那他在人類史上的地位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