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G數字經濟產業圈

    人類利用能源的水平依舊停留在燒開水,只不過換著法燒罷了。

    這哪裡是極限?這壓根就沒開始啊!

    好吧…既然很多答主都從物理角度回答了【都是科普讀物的內容誰不知道╮(╯▽╰)╭】,那我再來補充同是基礎學科的化學【看好了我要拿前沿的東西裝逼了(ง •̀_•́)ง】。

    前些日子讀到一篇新鮮出爐的文獻,驚出一身冷汗:

    A platform for automated nanomole-scale reaction screening and micromole-scale synthesis in flowscience.sciencemag.org

    這幫人造了一臺化學反應篩選器,每天可測試1500多個反應。

    一個化學磚工一天能有10個反應就基本上是超人了,而且按照傳統的篩選方法,僅能得到還算湊合的條件(溶劑,濃度,溫度,催化劑量,投料比等等引數)。

    透過大通量刪選,得到的反應條件幾近完美,百分百的轉化率和極高的產率,並且規模化放大以後依然能保持。而進行1500個反應所消耗的原料總共才50-200毫克。

    當然很早就有人就用這種思想做實驗了,比如組合化學;用“forced serendipity【強行科學發現,是的你沒看錯】”尋找點選化學反應等等。然而這篇文獻把大通量篩選又送上了一個臺階,以納摩爾級(十的14次方個分子)的尺度做化學實驗。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未來,化學反應會越來越精細化,幾千個分子就足有統計學意義,而實驗的數量級也會不斷擴大,一臺機器日行十萬百萬個測試,這會是化學的終結,也將是化學的開始。

    極限?不存在的。有機化學發展200多年以來積累的所有知識,以科學史的眼光看,如今仍處於播種階段,正等著上述大殺器掀起一場狂風驟雨,然後爆發長成一棵參天大樹,一片森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餐技校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