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津城沐雨
-
2 # 五葉談
春秋(前770年--前476\453\403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春秋時期開始
而春秋時期結束的年份有三個
①公元476年,奴隸制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隸制走向崩潰,周敬王在位的最後一年,因此學術上把前476年當做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誌年份,也就是春秋戰國的分界線
②公元453年,趙氏聯合韓氏﹑魏氏滅掉了智氏瓜分晉國,春秋五霸之一(齊、宋、晉、 秦、楚)的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因此有人把公元前453年當做春秋的結束,戰國的開始
戰國(前476\453\403年--前221年)
公元476年是司馬遷因為戰國各國史籍被秦國付之一炬,遂採納秦史書《秦記》所載,《史記》定戰國始於前476年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晉國三分已定,七國爭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局面已經形成,應該以此作為戰國的開始
公元前403年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以“三家分晉”一事代表周禮崩壞,群雄競逐,而定戰國始於前403年
公元前221年秦滅齊(六國最後一個),秦王政稱皇帝,為始皇帝,戰國結束
-
3 # 坐看雨收雲散
春秋和戰國,是東周的兩個時期。東周開始於周平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七百七十年。春秋是從平王元年的公元前770年到三家分晉的公元前403年。為什麼把這一時期稱為春秋?是因為孔子改編的《春秋》是記錄這一時期的,所以歷代史學家把這一時期稱為春秋時期。從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這一時期因西漢劉向編寫的《戰國策》是記錄這一時期的,所以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列國。
春秋時期的國君大都是周朝的封號稱謂,如秦穆公,晉文公,齊恆公,等。只有楚國自稱楚莊王。因楚是蠻夷不尊周王。春秋時期的周王和諸侯國的關係,用現在比喻就是一個大家庭裡面的小家庭,只不過是大家庭漸漸衰老了,小家庭各自都強大了。春秋時各國的戰爭,不是侵戰地盤和滅國。而是爭奪話語權。是弱國要尊敬強國,強國要有尊嚴和威望。春秋時期的戰爭稱為爭霸戰,最後,齊,楚,晉,秦,燕,五大霸主產生,但是依然尊周王為共主。
公元前403年,晉國被趙,魏,韓三分。周天子予以封號,天下震動。從此列國不再是君子國的稱霸,而是以奪地滅國為目的。各強國也紛紛稱王,把周朝的公,侯,伯,子,男的爵號拋棄。開始真正的兼併戰爭,戰國是真戰,真滅國。最後秦國勝出,贏政與前221年滅六國稱帝。列國時期也終結了。
-
4 # 左說春秋
這個問題無絕對答案,主要有兩種分法:1、以周元王元年(前476)分界,側重於完整紀年劃分。2、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為界。這種分法出自《資治通鑑》,主要以大事件劃分。大家多習慣這種分法。前404年田和自立為諸侯,掌控了姜齊,剛即位的姜齊康公姜貸成為擺設,酗酒泡美人。次年周王封晉卿三人為韓、趙、魏為諸侯,晉侯也成為擺設,戰國七雄全部登臺。
-
5 # 靜夜史
春秋和戰國時代目前公認的是以韓趙魏“三家分晉”為標誌。
關於戰國開始的時間,有前475,前453,前403三個不同的時間。前453年晉國卿大夫韓趙魏三家消滅智氏,隨後將晉國土地瓜分殆盡,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正式被周天子封為諸侯,三國正式取得諸侯國地位,戰國大幕拉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回覆列表
歷史上,春秋和戰國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來界定。
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以爭霸為主,仍然屬於奴隸制;而到了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爭更加激烈,為了圖強生存,各國相繼變法圖強,改革制度,先後由奴隸制進入封建制。而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成為春秋戰國的分水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