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露居士

    歡喜佛和彌勒佛完全是兩個概念,他們之間毫無關係,不可混為一談。

    下面先說說彌勒佛是誰。彌勒佛又被稱為彌勒菩薩,因為他現在還只是菩薩,不是佛。只有在久遠的未來,彌勒才會成佛。

    彌勒菩薩是大乘佛教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可以意譯為“慈氏”。大乘佛教認為,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與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人。後來彌勒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入滅,為一生補處菩薩,生於兜率天內院。

    什麼是“一生補處菩薩”呢?“一生補處”原為“最後之輪迴者”之義,意思是經過此生後,來生定可在世間成佛,這也是菩薩的最高位——等覺菩薩。

    據《彌勒上生經》等記載,彌勒菩薩現居於兜率天,待此生盡,就會下生於人間,以補釋迦之佛位。彌勒菩薩將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以三會說法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帶領大家一同昇天。

    因為彌勒菩薩是未來佛,所以被佛教徒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雖然他現在仍然是菩薩。彌勒菩薩往往被塑造為佛的形象,和燃燈佛(過去佛)、釋迦摩尼佛(現在佛)一同被供奉在大雄寶殿中,稱為“豎三世佛”(還有橫三世佛,即西方阿彌陀佛、中方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

    那麼我們在寺廟一進門看到的那個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和尚塑像,又是誰呢?其實那也是彌勒佛,又被稱為布袋和尚。

    唐末至五代後梁時期,在明州奉化(現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有一位僧人,法名契此。此人大腹便便,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出語無定,隨處寢臥。而且他幽默風趣,聰明智慧,整天與人為善,樂觀包容,受到當地人的喜愛。

    傳說在後梁禎明三年三月三日,契此於嶽林寺東廊盤石上圓寂,臨終時他念了一首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契此就是彌勒佛的化身。後來漢傳佛教便將契此的形象供奉在天王殿中,一般是寺院的第一重殿。這樣香客們一踏入寺院,便看到大肚彌勒笑臉迎人,會心生歡喜,產生一種很親切的感覺。

    那麼歡喜佛又是什麼呢?這是來自藏傳密宗佛教的一類塑像,又稱為雙身佛。

    顧名思義,雙身佛是男體與女體相互緊擁的形象,看了往往叫人面紅耳赤。藏傳佛教認為,雙身佛是無上瑜伽密教的修法。其中男身代表慈悲,稱佛父,女身代表智慧,稱佛母,而慈悲和智慧是佛法的兩條根本法門。

    雙身佛還代表了藏傳佛教中一類修行法門,這並非純正的佛教修行方法,而是在印度教性力派影響下的產物。當然了,這種修行法門,並非為了滿足慾望,而是為了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不過究竟其實質如何,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藏傳密宗既然被稱為“密”,說明其中有許多秘密法門,不能向外人傳授,所以我們普通人很難了解其中的真相,也不必深究其真相。我們只要知道藏傳佛教中有這麼一種修行法門就可以了。

  • 2 # 息見

    歡喜佛也叫雙身像,並不是彌勒佛。藏傳佛教雙身佛像是表法用的,我們漢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法,因為我們漢地有儒家、道家做為文化基礎,所以漢地人根器好,執著輕,所以沒有雙身佛像和雙身法。雙身法和雙身像屬於西藏密宗,也叫藏密,由於西藏人沒有我們漢地人有儒家道家思想做基礎,藏地人基礎差,執著的很厲害,上乘佛法他們不容易理解,所以修行要由小變大,次第增上,雙身像他們叫佛父佛母,有佛父佛母才能生出佛來,我們漢地人聽著很可笑,但是藏地人就是那麼的執著,他們認為有佛就一定要有佛父佛母。我們漢地人就很容易理解,藏地的佛父我們漢地叫“體”,佛母我們叫“用”,就是禪宗說的本體和妙用。蓮花生大士在藏地傳此法時說過雙身法猶如兩頭蛇,修此法見此相如果動了淫慾心會直入地獄,如果不動心就直超三界,沒有第三條路,此雙身像不可以輕易示人,因為普通人乃至剛修行沒基礎的人不能理解動心就不好了,勸作者還是刪了這個影片為好。近代的大成就者母音老人對雙身法解釋的很清楚,值得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納瓦羅怎麼還是一套陣容打,阿蘭到底怎麼了,外援不能輪休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