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律明
-
2 # 陳大舍
首先,商人是東夷,來自於東北部,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不是“中亞遊牧民族”。 造成這種說法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商人的畜牧業十分發達。第二是商人從母系方面可能有北方遊牧民族的血統,而從西方學習了不少東西,比如馬車和青銅文明,而且青出於藍。
復原殷墟出土商代晚期馬車,比同時期埃及的馬車不知道高到那裡去了。
以前我們回答先秦歷史時經常講的個觀點就是:中國在虞夏商周時期是以諸多關係複雜的城邦組成的,也就是春秋時期所指的諸夏。城邦的實力此消彼長,最強大城邦國君的就會被承認為天子,而衰落之後的“朝廷”則會以諸侯的形式繼續延續下去。比如虞夏就分別經歷了“虞——有仍——陳”和“崇——夏——羌、土方——杞、匈奴”的傳續過程。所以,商與虞夏其實一直是並存的。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這個神話就正好證明了商人的祖先起源於東夷,因為東夷民族的祖先神話都是和鳥類有關,而且直到近世滿洲人也有著崇拜烏鴉的信仰。根據考古,殷墟王陵的方位都會偏向東北方,按照朱彥民先生解釋,這是因為商人是希望死後靈魂會回到故鄉,所以墳墓便朝向祖先生長的地方。
而在商朝滅亡之後,一部分商朝遺民在箕子 的帶領下北上回到故鄉,這就是殷周之際著名的亳姑遷徙,這一次遷徙形成了箕子北韓,而在河北東北部的遷安市馬哨村出土的一個青銅簋,底部有一“箕”字,銘文為“大任爵作寶彝”,證明了這一段歷史。
位於平壤的箕子陵。現在以已經不復存在。
根據文獻及考古整理,商人立朝之前的譜系是:
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王亥)—微(上甲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商湯)
從契到冥,商人一直負責這治水工作,據《詩經·商頌》記載:
“相土烈烈,海外有載”,
就是講的治水,而此處的“海”,是指的華北的大澤。而到了商人第六代首領冥時甚至為治水而死。
據說冥的兒子是振,也就是歷史上記載了不少緋聞的王亥。據《世本•作篇》記載:
“相士作乘馬,亥作服牛”。
也就是說,至少這個時候,商人趕著馬車,並販賣牛羊了。
歷史上王亥也是第一個客死他鄉的“商人”,據《周易·大壯》有“喪羊於易”之辭,而《楚辭•天問》中更詳細的講了這個故事:
“該(該通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終弊(弊通斃)於有扈(扈通易),牧夫牛羊?”
——亥繼承了父親的品德,得到了父親的稱讚。亥去放牧牛羊,卻為何最終在有易喪了性命?
傳說,王亥用誘惑性的舞蹈來勾引有易氏的女人,為此找來殺身之禍。
但是死亡並沒有阻止商人開拓市場的步伐。在甲骨卜辭中王亥被尊為“高祖”,他的商業體系也在發揚光大,以至於“商”就等同於“生意人”。
在商朝滅亡後,商的遺民依然維持著自己的商業帝國。孔子是商之苗裔(商王帝乙十五世孫、宋閔公十一世孫、宋國大司馬六世孫、陬邑大夫之子)所以對商業也非常肯定,類似“沽之哉”這樣的商務術語在《論語》中是很常見的。
回覆列表
“史記”記載著商紂王的暴孽,以及武丁、婦好的隻言片語。但是,“西京賦”記載:殷人屢遷,前八後五。就是剛開始在山東滕縣建都,後來在河南商丘三次,在河南安陽二次。郭沫若認為商人是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周武王滅掉了商朝,周朝一直認為殷商是東夷,就是居住在現在陝西東面的蠻夷。因為商人喜歡殉葬,就是將活人在祭祀或葬禮中殺掉,或者將活人直接活埋,少者幾個,多者幾百個一起埋掉。周公旦頒佈周禮,禁止了殉葬,禁止有血緣關係的亂倫。譬如:父與女、母與子、兄與妹等。實際上,殷商是茹毛飲血的遊牧民族,也是中華民族有文字的起源,甲骨文就是中華民族文字的源頭,追本溯源的開始,易中天所說的中國歷史是3700年,是有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