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詩書君

    國學大師陳寅恪年輕的時候去拜見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夏曾佑對陳寅恪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

    陳寅恪先生一聽甚是驚訝,心想這位老先生是不是糊塗了,等到陳寅恪先生晚年的時候,覺得夏曾佑先生的話很有道理。

    夏先生說的書讀完了,並不是真的讀完了所有的書,而是真正的讀完了中國的文化根源,只要這些根源瞭解了,那麼其他的書籍讀起來相當輕鬆,幾乎沒有什麼難度了。

    而中國書籍的根源一共十幾種,就包括四書五經在內。

    先說五經。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六經毀於一旦,於是就造成了今文經和古文經。六經之一的樂經失傳,所以才有的五經的說法。

    五經分別指的是詩經、書經(尚書)、易經(周易)、禮記、春秋。

    對於今文經學而言,田何傳《易經》,伏生傳《書經(尚書)》,《詩經》分齊魯韓三家,高堂生傳《禮經》,《春秋經》分為《公羊》和《穀梁》。

    今文經這還沒有完,《易經》又分為四家,《書經》分為三家,《公羊》分為兩家。這麼說不甚明白,下面這張表能夠一目瞭然。

    古文經學並沒有今文經學這麼複雜。具體如下圖:

    下面說一下五經的具體內容。

    詩經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今天的詩經一共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笙歌沒有內容,只有題目,根據龔鵬程先生的說法,這六篇笙歌不是沒有文字,而是因為本身就是樂譜,所以就像很多古曲一樣,旋律早已經失傳,笙歌沒流傳下來也很正常。很多的文獻記載都說原來的詩經有三千篇,孔子刪減為三百篇(取整數)。個我個人而言,不贊成這種說法。孔子不可能根據數學運算十篇取一篇吧,而且標準是什麼?詩經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論是後來的漢樂府,還是魏晉六朝詩,以及唐詩宋詞,都從詩經裡面汲取營養。

    尚書,又稱書經。尚書,顧名思義,就是上古時代的書籍。根據錢賓四先生的說法,尚書的作者是周公。尚書佶屈聱牙,用詞古奧,因為年代久遠,不加註釋的情況下,基本上,幾乎看不懂。尚書是研究上上古歷史的一手材料,裡面記載了很多商周之際的事情。而且,後代的人在寫作的過程之中經常引用尚書,如果不能夠誦讀尚書,有些書是不能夠看懂的。

    易經也是一部古老的書籍,而且是一部華人關於宇宙與人生關係的一部書籍。易經裡面的很多話成為了我們經常使用的成語,也有的成為了格言。

    禮記是儒家關於制度和禮儀的一本書,普遍認為成書於漢代。禮記內容非常之多,梁啟超的讀書指南里面對禮記的讀法有相當全面的介紹。

    春秋,相傳是孔子所作。是一部編年體史書,這本書雖然是編年體,但是卻意味深遠,雖然不評價,但是褒貶早已經透過句子表現出來。

    中國的古代人們相信有經就有維,所以偽造了很多了緯書,但是大部分都消亡了。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開頭就論述了易經的問題,並且提到了一本名叫《易維》的書籍。

    四書是朱熹提出來的說法,他將論語、孟子以及在禮記裡面抽出來的中庸、大學並列在一起,稱為四書。

    論語,是記載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很有可能屬於曾子的傳人,因為曾參的年齡最小,而且史記裡面有關於曾子的語錄。論語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博大精深,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誦讀,也必將繼續誦讀下去。

    孟子,是記載孟子言行的一本書。孟子是儒家僅次於孔子的二號人物,被後人尊稱為亞聖。孟子的這本書裡面涵蓋了孟子的言行以及他的政治主張,開篇的義利之辨為整本書定下了基調。

    讀過禮記之後,就不用讀中庸大學了。

    最後要強調一句:這幾年流行起傳統文化,這是好事,但是有的人拿起了四書五經,就不再學習自然科學,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傳統要學習,但是自然科學也不能夠拋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碼寶貝天使獸為什麼前後戰鬥力差距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