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直男沒有癌

    這是一個對未知資訊的恐懼問題。

    吃飯有沒有壞處?有,吃多了會撐死,吃少了會餓死,吃涼的會胃疼,吃燙的會有口腔黏膜問題。

    但人們談吃飯色變嗎?並沒有,人們按照自己的需求,各自選擇。

    但轉基因呢?對自己有沒有影響?對後代有沒有影響?哪些影響大?哪些影響小?會影響哪些方面?多長時間?程度是怎樣?你都瞭解嗎?這些,專家學者都閃爍其詞,市場也沒有貼出標籤讓你有選擇的餘地,所以,恐懼是必然的。

  • 2 # 幽視界

    那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劣幣驅逐良幣。

    從前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通常都是正規機構發行的書籍,刊物,影像等,這對知識的準確性與嚴肅性有一定程度的保證。

    但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機構的壟斷,極大的降低了知識釋出的門檻。知識產量極速飆升,開始氾濫成災。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知識與受眾的關係,開始反轉。

    如果說,在知識匱乏的時代,人們是用眼睛來尋找知識,而知識氾濫的時代,是知識來主動撞擊人們的眼球。

    在從前,知識如同一個高貴冷豔的女神,總是高高在上,你必須低三下四的去追求,還未必能夠得到。但現在,知識則一個個打扮的花枝招展,主動對你投懷送抱,任你挑選。

    但大部分人都意識不到,知識有真偽的分別,有價值的不同。真正的知識依然高貴冷豔,她不會做任何的妥協,也不會向任何人獻媚,你必須忠貞不渝,苦苦追求,才能得到她的青睞。那些圍繞在你身邊,千嬌百媚,溫言軟語的,不過是一群盯著你錢包的Bitch,是一堆資訊垃圾。

    知識的災難從來不是稀缺,虛假的泛濫才是知識最大的敵人。網際網路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筐,珍寶與垃圾並存。而且,垃圾從數量上遠遠超過珍寶,它們會將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深深掩埋起來,使她難以發出光芒。

    網際網路經濟有個最大的特性,就是“媚俗”。因為網際網路經濟的價值衡量標準,就是使用者數量,就是眼球。它必須照顧最大數量的使用者群體,投其所好,才有可能獲得利益。沒有任何一個商人願意和大眾做對,大眾的矇昧狀態對他們是有利的,人越傻,越容易收割智商稅。

    在這種環境下,真正的知識是無法和偽知識比傳播的。

    因為真正的知識第一重要的是準確性,這是一個不容動搖的原則。而偽知識強調的是傳播性,它的第一要點就是“媚俗”,會根據受眾的需要任意變形,可以隨心所欲的說謊與造謠。

    偽知識可以緊密貼合受眾的智識層面,而迅速被大眾所認同和接受。而真正的知識必然高於大眾的智識水準,很容易形成理解障礙。

    在眼球經濟下,資訊的權重必然和使用者的數量掛鉤,資訊的權重越大,越有利於傳播。所以,在這種迴圈效應下,往往偽知識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迅速積累人氣,而將真正的知識擠入邊緣。

    網際網路上面可以很容易因為認知上的共鳴產生群聚效應,這是古斯塔夫・勒龐所描述的“烏合之眾”產生的理想環境。當一個無知者在孤獨的狀態下,可能是自卑而懦弱的,但身在一個群體中,他會產生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感,可以對一切反對者發起毫不留情的迫害。

    群聚者首要的道德要求是對群體的忠誠,他們會對自我的理性進行徹底的湮滅,然後以“正義”的名義為非作歹,即使卑鄙下作到極致也不會自知。當一個人進入這種狀態,他基本上就關閉了認識真相的門窗。

    網際網路隨處可見這種“群氓的盛宴”。

    人們對轉基因的恐懼確實是出於一種無知,而網際網路虛假資訊的泛濫則加強了這種恐懼的傳播。在一個沒有規則的環境中,君子永遠鬥不過小人。知識遇到謠言,科普對上罵街,只能是深深的無奈。

    所幸,無知者從來成不了大器,他們也沒有能力左右歷史的走向。這些人必然會被文明的車輪拋下,人類前進的腳步無可阻擋。縱使今日妖孽橫生,也總有云開霧散,天下清朗之時。

    今日之是非,明日之笑料。有人或銘記史冊,有人或遺臭萬年,靜待歷史評判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薰香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