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毛毛大世界

    事實上電視劇中的魏東亭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只是一個人的原型,這個人就是曹寅。

    歷史上曹寅是康熙的伴讀、侍衛,曹寅他母親又是康熙的乳母,而且曹寅還做過江寧織造。因此,曹寅更加符合魏東亭的形象,而在當時康熙南巡的時候,曹寅負責安排康熙的一切支出和行宮消費。在這類的支出上花費了很多的錢,也算是留下了一個很大的窟窿。而曹寅和康熙都知道這件事情,因此當時的康熙並沒有發作。

    然而在康熙離開江南的時候,當時的曹寅很有可能會被其他人告發,作為康熙從小玩到大的夥伴,康熙並不希望這個人在以後的牢裡相見。因此,或許是出於一種保護的目的,當時的曹寅被康熙安排到了臺灣去做知縣。

    無獨有偶,其實當時的臺灣也是剛剛解放,康熙也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去臺灣當知縣,因此在各種巧合之下,曹寅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魏東亭最後去到了臺灣,表面是被貶,但是實際上卻是一種信任和升職。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魏東亭這個人在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是已故凌先生(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中虛構的一個人物。有人根據魏東亭的一些經歷,牽強附會地把他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掛鉤,說魏東亭的原型就是曹寅。實際上並不準確,魏東亭的一些經歷的確和曹寅相似,但僅僅是一些經歷相似,兩個人並不能劃等號。

    魏東亭被貶為臺澎知縣是號稱“天雷滾滾”的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的片段,與凌先生的小說《康熙大帝》又有不同,與真實歷史就更加沒有什麼聯絡了。這裡單就電視劇《康熙王朝》的劇情而言,不牽涉其他。康熙為什麼要把魏東亭貶為臺澎知縣?

    首先是處罰。康熙將身為總督的魏東亭貶為知縣,既是對魏東亭所犯過失的處罰,同時也是明確告訴群臣、百姓,身為皇帝的自己處事公允、絕不護短,即便是自己的“發小”,犯了錯照樣要受罰,而且幾乎是一擼到底。實際上這也是在警告朝中勢力,別以為自己這相那相、此王彼王的,如果犯了事,我照樣不手軟,你們自己掂量著辦、該收斂的還是收斂著點兒。

    其次是另有他用。彼時臺澎地區剛剛被施琅收復,施琅作為鄭氏政權的降臣,同時又是漢臣(雖然後來被劃入漢軍鑲黃旗,在康熙眼中還是被定為漢臣的),加之短期內鄭氏經營日久的基層政權還沒有被徹底肅清,康熙對施琅始終是有些不放心的。一旦施琅起了異心,效仿鄭氏父子割據,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彼時,施琅大勝、臺澎初定,為了維持局勢平穩,又不宜直接派大員接手、架空施琅。於是,摻沙子便成了最佳方案。借貶謫將自己的心腹魏東亭派往臺澎,既起到了摻沙子、牽制施琅的作用,又起到了監視施琅的作用。同時,臺澎初定,需要休養生息,行政、理財能力出眾的魏東亭也的確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一舉數得。

    再其次是保全。彼時朝中黨爭激烈,索額圖、明珠勢成水火,太子、直王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這個時候,身為地方大員的魏東亭稍有不慎就會牽涉其中,踏錯一部就可能萬劫不復。康熙這個時候將他貶為臺澎知縣實際上是對他的一種保護,讓他儘量遠離是非、置身事外。同時,也避免了因為魏東亭站隊而引發權力天平傾斜,使得政局更加動盪。

    最後是留底牌。康熙把魏東亭貶為臺澎知縣,讓其置身事外,實際上也是在為自己留底牌。魏東亭不站隊,不偏向任何一方。那麼,只能跟著康熙一條道走到黑,而且彼時這也的確是最佳選擇。一旦朝中局勢有變,魏東亭隨時可以被康熙重新啟用,成為康熙手中的一把利劍。同時,因為沒有牽扯到朝中各方勢力的利益,魏東亭也沒有什麼顧忌,康熙用起來自然也會非常順手。同時,作為康熙的“發小”,魏東亭對康熙是忠心的,這一點康熙自己也是確信的。因此,留著康熙貶謫魏東亭實際上也是給自己留下應急的底牌。

    能力有限,大致就能分析出這麼多了。一個虛構的人物,分析這麼多實際上意義不大。既然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就隨便謅幾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亮劍》裡李雲龍被降職成營長後,為什麼還能領導獨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