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ydsln

    唐詩裡,絕大多數的詩歌是把具體事物A詩化為具體事物B,比如“獨釣寒江雪”;而將抽象事物詩化為具體事物美的很少很少,實屬鳳毛麟角,比如劉禹錫《秋詞》中的最後一句“一行詩情上碧霄”,詩情是抽象的,但冠之於“一行”便躍然紙上。我在《唐詩鑑賞》文庫中找來找去沒超出十句。

    前言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抽象事物化作具體事物。題主還舉了一個例子:

    一行詩情上碧霄

    不過題主可能記錯了,或者有意改了一下。劉禹錫《秋詞》原句是這樣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類似的例子,其實還有不少。

    一、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有一首五言律詩《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遊子之意,古人之情,都是抽象的事物,李白用具體事務浮雲、落日相比。

    二、蠟燭有心還惜別

    杜牧的《贈別》是另外一種型別。用了諧音字,以芯代心。

    這首詩寫的是抽象的情感:惜別,作者巧妙的用具體的事物蠟燭來表達: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蠟燭有心,替人垂淚,此心即惜別的情感,作者用蠟芯比作人心,也是抽象事物詩化為具體事物的經典作品。

    三、春蠶到死絲方盡

    李商隱的七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也用具體事物表達情感: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對於愛人的思念,就如同春蠶吐絲一樣,到死方盡,又如同蠟燭點燃後流下的燭淚,成灰始幹。

    作者把愛人之間的相思用具體的蠶絲和燭淚表達出來。

    四、宋人抽象事物具體化

    宋人作詩,雖然崇尚說理,但是也同樣有善於將抽象事物具體化的名篇。例如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整首詩不看題目的話,明明就是一首寫景的詩。看了題目自然知道,這是詩人在讀書的時候,心中所感。

    朱熹藉助生動的形象,來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結束語

    從上面的幾首詩可以看出,情理的具體形象化,大多采用了比喻的方式,有的用比喻詞,有的省略了比喻詞。

    優秀的詩人,一定善於利用具體的事物,用形象來表達情感。用題主的話就是:抽象事物化作具體事物。否則,乾巴巴地寫情感、寫道理,就沒有詩的味道了。

    好的詩,大多是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日本溫泉酒店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