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洞心療愈
-
2 # 124747487
當我感覺重生的時候我知道我好了,我可以開心的笑了,可以說話了,可以正常與人交談了,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可以唱歌了,可以有餓的感覺了,可以感覺食物的美味了,可以不害怕了,這一切看似再正常不過的行為,我曾經失去過。被困住的靈魂終於從見天日,這一切簡單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我勝利了。我為自己的勇敢,堅強,不放棄而鼓掌。我知道我比以前的自己強大了。
我曾經是一名抑鬱症患者,後來透過努力走出了抑鬱的困擾,現在成了一名心理諮詢師。我曾經也在這個問題上被困擾過,來分享下自己的經驗。
其實題主提到這個問題,大多是對自己現階段的狀態產生了“我是否患上了抑鬱症”的懷疑,但又可能對到醫院就醫有顧慮、對自己患抑鬱症有病恥感的朋友可能常常糾結的問題。而有這樣的懷疑,的確是有可能已經反覆產生了抑鬱情緒或抑鬱心境,但我還是要說,如果有這方面的顧慮,最好的辦法還是到正規醫院心理科或者精神科進行確診。下面我來解釋為什麼。
很多朋友心中會有比較大的抗拒,不太願意去醫院,是因為這會給自己有種“自己心理有問題”的羞恥感,而一旦有這種感覺,整個人都感覺不好了,所以寧願不去醫院,而是透過一些不正規的手機心理測試或者對照書進行自我診斷。我之前很長時間都這樣,總是不願意去醫院確診,也不願意去見心理諮詢師,總覺得那樣全世界都會把自己當病人看,而自己彷彿也不太願意接受自己有抑鬱症這件事情,而另一方面,又不斷活在自己可能有抑鬱症的猜測中,這種猜測又帶來恐懼,總的來說,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和對可能患抑鬱症的疑病情緒其實讓自己的狀況更糟糕。
事實上,當我走出抑鬱症的時候,我發現,抑鬱症並不是問題,但自己對待抑鬱症的態度卻是個很大的問題。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有完美主義的認知,不能接受自己有抑鬱症的可能性,覺得是恥辱,所以遲遲不去診斷和就醫,因為覺得彷彿不去就醫至少自己還是個正常人,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是大腦玩的一個遊戲,和大腦自己把自己玩出抑鬱症是用的同一套手段,別理會它。不過是個認知而已。
首先,我們要樹立一個觀念,就是抑鬱症沒什麼大不了,它不過是個人性格氣質認知等與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因素相遇以後產生的臨床症狀而已,和一個人涼的吃多了出現拉肚子的症狀或者吹冷風出現感冒的症狀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不過都是人體失衡的一種表現,而有病就醫是正常行為,“患心理疾病丟人”不過是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一個糟粕認知,別被它牽著走,這有助於消除就醫的病恥感。
其次,為什麼要去診斷,並不是說只有醫生說的是準確的,自己判斷的就一定不準,事實上很多抑鬱症患者對自己的感受還是比較靠譜的,人體有自己的智慧,找醫生確診其實是自我接納的一種表現,就是我接受自己可能有抑鬱症的事實,並且積極尋求幫助,這種心態本身就是抑鬱症療愈的開始。接納是改變的開始,不光抑鬱症,很多心理疾病都是如此。
最後,尋求醫生幫助,客觀上會獲得外界的支援,特別是專業人士的支援,醫生的判斷也會比較客觀,有助於消除患者對自己病情的錯誤誇大而帶來的焦慮,後期的治療也比較大的機率讓自己少花時間在抑鬱症裡打轉,儘早擺脫抑鬱症的困擾。
抑鬱症建議進行心理諮詢或禪修,我自己走出來的體驗告訴我,心病還須心藥醫,雖說對很多人來說,服藥可能立竿見影裡改善抑鬱症狀況,但從根本上走出抑鬱症還是需要從心理上去除抑鬱症的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我一對一心理諮詢。
所以,總結一下對該問題的回答,其實要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抑鬱症並不難,去醫院花幾百元的診療(主要是量表測量),就可以知道,關鍵是要有打破自己的病恥感和顧慮,接納自己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坦然去接納,這才是療愈的開始。否則,陷入在猜測自己是否患抑鬱症的焦慮和恐懼中,反而會讓自己備受煎熬,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