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長史

    因為在事實面前秦始皇沒法推託。

    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先後滅亡韓、趙、魏三國,並數次擊敗楚軍。燕王喜逃亡被滅後,秦王政打算攻滅楚國,於是舉行廷會,秦王先問年輕將領李信攻打楚國需要多少將士?李信認為最多二十萬,秦王又問老將王翦,王翦認為需要六十萬。

    秦王很不高興的說:“王將軍老咯!李將軍真是果斷勇敢,李信是對得。”

    於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攻楚,王翦則因秦王部採納他的意見,便推託有病,回家養老。

    戰爭初期是符合李信預期的他率領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高歌盟進,很快就攻陷了郢都,但是好景不長,他被項燕誘騙,大敗而歸。

    當秦王嬴政聽到李信兵敗的訊息後,就直驅王車去王翦家,到了王翦家一進門就給王翦道歉說:“寡人沒有采納將軍的意見,秦軍果然大敗,現在楚軍一步步往西逼進,將軍雖然染病在身,難道忍心拋棄我嗎?”

    秦王這樣說後,王翦還是推託自己有病,讓秦始皇另選良將,秦王再次致歉。王翦便對秦王說:“大王要用就非得給我六十萬士兵。”這次面對王翦的要求,秦王同意了。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無奈,不同意也不行。

    後來王翦用方法消除秦王的疑心,大家都知道,這裡便不再累說!

  • 2 # 無聊感悟人生

    這個故事是有前提一個故事產生的。那就是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2年左右,秦國逐漸滅了三晉,即韓魏趙,這個時候秦國君臣上下信心十足,希望一鼓作氣拿下面積最大的南方楚國。而對秦國如何滅楚國在兵力上老將王翦和小將李信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老將王翦認為楚國國力還在,而且土地廣袤,非60王大軍不足以滅國。而歷來因閃擊戰為名的李信認為只要攻下楚國首都,楚人將不戰而降。最後秦始皇採納了李信的建議,任命李信為徵楚主帥率兵20萬攻打楚國,而老將王翦因秦始皇不肯採納他的建議,故意裝病回老家養老。

    後來李信被楚國名將項燕等人打敗,最後秦始皇沒辦法了只能自己驅車到了王翦的老家請求他出山。在出山的時候,王翦明確告知秦始皇非60萬大軍不足滅國,意思就是不給我60萬大軍,我是不會出馬替你賣命的。就這樣秦始皇答應他了。

    所以說為什麼他敢?

    第一、名將就是名將從不打無把握的戰,如果贏不了,他就不肯領命。最典型的就是白起。

    第二、戰爭確實需要,王翦也不會信口開河的。

    第三、國家有那個實力,能出的了那60萬大軍,而且你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楚國。

    第四、王翦懂的自保,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懂得如何讓秦始皇放心的把60萬大軍交給自己。所以王翦也能善終。

  • 3 # 蝸牛篆圈

    秦始皇之所以能給王翦60萬大軍伐楚,也是實屬沒辦法。 這要先從李信說起。

    當時屬秦少壯派名將,秦始皇非常賞識他,這與他的家世有很大的關係,他的爺爺,父親都是秦朝一方太守,所以李信少年成名,敢打敢拼不足為奇了。但其自身也曾以兵千人追殺燕子太子,作戰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再說說楚國。

    當時南方最大的國家,帶甲百萬,粟支十年。但自白起貢獻楚都後,只剩強楚之名了,實力與秦相差甚遠,但尚有一戰的實力。 所以年輕氣盛的李信,在秦始皇問需要多少兵馬時說"不過用20萬人"。

    最後說說王翦。

    位列四大名將,戰力強大,經驗豐富,打過許多以少數多的戰例,但這次當秦始皇問他伐楚需要多少兵馬時,他強調"非60萬不可"。以王翦的政治智商和軍事指揮能力,其主要考慮可能就是60多歲快退休了,不能因為最後的戰爭而晚節不保。60萬兵馬,加之秦當時的國力,加之無敵王翦的統領,打任何國家都不至於落敗。只要不落敗,王翦以其出色的作戰指揮能力,都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此屬王翦萬全之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春節禁放煙花爆竹就沒有年味了,您覺得有道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