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博物館有三件“鎮館之寶”:
1.黑衣陶魚簍形貫耳罐
黑衣陶魚簍形貫耳罐是在澄湖遺址的一口良渚古井裡出土的,是5000年前吳地先民所創造的生活用具。罐身上有四個陶文字元,是陶罐燒成後用尖利器物刻出的。在原始陶器的表面,經常能看到刻劃出的各種符號,先是單個的點、線或者圈,逐漸這些點、線或圈組合成簡單的圖案,用來記錄事或者物,後來這些符號又逐漸發展成為象形文字,成為漢語文字的原始雛形。
2.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銀槎杯
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銀槎杯是木瀆銀匠朱碧山在元代至正五年間所製作的一件實用酒具,他以仙人乘槎凌空飛越到達銀河的神話故事為題材,將銀酒杯巧製成樹槎形的一葉扁舟。這件作品設計精巧,造型奇特,在製作工藝上成功地運用了鏤刻、焊接等多種技法,結合圓雕、浮雕工藝將人與舟、舟與雲氣、人與槎樹間的層次感很好地呈現出來。人物鏤刻生動逼真,面部豐頤寬額,隆準鳳目,飄動的長髮根根分明,細膩而流暢,藝術效果堪稱完美。
3.釉裡紅白雲龍紋蓋罐
在對蘇州及縣市館藏一級文物定級鑑定時,這件罕見的精品——元代釉裡紅白雲龍紋蓋罐,以其特有的風采得到了鑑定專家們的一致肯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釉裡紅是以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紋飾後,罩以透明釉,在高溫下還原焰中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這種技法最早出現於唐代的長沙窯,但那時的胎、釉製作都無法和元代景德鎮製品相比擬,尚處於釉裡紅作品的原始期。該罐在構圖藝術上極有特色,罐表以盤曲升騰的白龍為主體紋飾,龍體上下之間的空白處以豔紅的呈色襯托,似為飄動的彩雲。兩條白龍蜿蜒升騰在片片紅雲之中,紅雲白龍,相得益彰。卓越的制瓷匠師以強烈的色調對比,烘托出了白龍升騰在雲霄中的動態美,我們從中可清晰地看出當時制瓷工匠的審美情趣。
吳中博物館有三件“鎮館之寶”:
1.黑衣陶魚簍形貫耳罐
黑衣陶魚簍形貫耳罐是在澄湖遺址的一口良渚古井裡出土的,是5000年前吳地先民所創造的生活用具。罐身上有四個陶文字元,是陶罐燒成後用尖利器物刻出的。在原始陶器的表面,經常能看到刻劃出的各種符號,先是單個的點、線或者圈,逐漸這些點、線或圈組合成簡單的圖案,用來記錄事或者物,後來這些符號又逐漸發展成為象形文字,成為漢語文字的原始雛形。
2.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銀槎杯
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銀槎杯是木瀆銀匠朱碧山在元代至正五年間所製作的一件實用酒具,他以仙人乘槎凌空飛越到達銀河的神話故事為題材,將銀酒杯巧製成樹槎形的一葉扁舟。這件作品設計精巧,造型奇特,在製作工藝上成功地運用了鏤刻、焊接等多種技法,結合圓雕、浮雕工藝將人與舟、舟與雲氣、人與槎樹間的層次感很好地呈現出來。人物鏤刻生動逼真,面部豐頤寬額,隆準鳳目,飄動的長髮根根分明,細膩而流暢,藝術效果堪稱完美。
3.釉裡紅白雲龍紋蓋罐
在對蘇州及縣市館藏一級文物定級鑑定時,這件罕見的精品——元代釉裡紅白雲龍紋蓋罐,以其特有的風采得到了鑑定專家們的一致肯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釉裡紅是以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紋飾後,罩以透明釉,在高溫下還原焰中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這種技法最早出現於唐代的長沙窯,但那時的胎、釉製作都無法和元代景德鎮製品相比擬,尚處於釉裡紅作品的原始期。該罐在構圖藝術上極有特色,罐表以盤曲升騰的白龍為主體紋飾,龍體上下之間的空白處以豔紅的呈色襯托,似為飄動的彩雲。兩條白龍蜿蜒升騰在片片紅雲之中,紅雲白龍,相得益彰。卓越的制瓷匠師以強烈的色調對比,烘托出了白龍升騰在雲霄中的動態美,我們從中可清晰地看出當時制瓷工匠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