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教學前沿

    《雪》

    【唐】羅隱

    細玉羅紋下碧霄,杜門顏巷落偏饒。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聞去路遙。

    撅凍野蔬和粉重,掃庭松葉帶酥燒。

    寒窗呵筆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

    唐末詩人羅隱(833年-909年),原名橫,字昭諫,杭州新城人,生於亂世,從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屢試不第,前後長達十多年,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羅隱思想上歸於黃老道家,與杜荀鶴、陸龜蒙、吳融、鄭谷等交往頗多,擅長小品文,自編雜文《讒書》,有詩集《甲已集》十卷存世。詩詞風格風近於元白,雄麗坦直,通俗俊爽,尤擅長詠史,然多所譏諷,皆抗爭憤激之言,詞鋒犀利,因此被當權者憎忌,以故屢不中第。

    羅隱在唐末五代詩名甚著,各體中尤工七律,其詩語言精警通俗,有些詩句膾炙人口,成為經典名言。比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雖有宿命,然而頗帶警戒;《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不拘形跡,率直灑脫。

    諷刺詩《雪》:“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豐年有何用,依然有貧者,替百姓呼喊;《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譏諷那些不勞而獲者;詠史詩《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替西施翻案。諸如此類,感慨悲涼,沉鬱頓挫,“迥非他人所及”。

    當然,羅隱也有不少寫景狀物的山水田園詩,諸如這首《雪》就是其中之一。詩人以雪為題,抒發了自己安貧樂道、恬淡豁達的心態,清麗洗練,恬靜淡雅,頗有情趣,下面我們就簡單賞析。

    “細玉羅紋下碧霄,杜門顏巷落偏饒”,“羅紋”:指下雪的形狀。“顏巷”:指顏回所居的陋巷,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裡指詩人自己簡陋的居處。首聯寫雪景,大雪晶瑩潔白,從天空中盤旋而下;住在陋巷,閉門不出,反而感覺到雪比其他地方下的更要大。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聞去路遙”,“巢居”:原指上古或邊遠之民於樹上築巢而居,這裡指隱居。頷聯從側面形容雪之大:大雪紛紛,積雪太厚,簡陋的房屋似乎難以承壓,以至於如果在樹上築巢而居的人只怕樹枝斷折,即將出行的旅人只怕道路太遠,難以行走。

    “撅凍野蔬和粉重,掃庭松葉帶酥燒”,頸聯描寫雪中清貧生活情形,大雪過後,田野裡的野菜覆蓋著一層白雪,凍在一起,顯得比平日更重;詩人把院子裡的落葉清掃一下,松葉帶著松油,正好點火燒菜。

    “寒窗呵筆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尾聯寫景抒情,以苦作樂。大雪成冰,筆尖凍凝,詩人呵筆揮毫,寒窗創作,尋找靈感,突然一片雪花從窗縫裡面飛進來,落在紙上,逐漸消融,頓時詩意大發,下筆成章。

    羅隱這首《雪》,描寫了詩人清貧的隱居生活以及樂觀豁達的心態,大雪紛飛,貧居陋巷,閉門不出,清煮野菜,看似清苦,詩人卻不以為苦,反而寒窗苦讀,精心創作,恬淡豁達,樂而忘憂,大有顏回安貧樂道的精神修為,同時也表明了詩人的志向高潔,令人欽佩。

    全詩看起來似乎平平,然而詩眼在於最後一句,尤其是把雪擬人化,“一片飛來紙上銷”,狀物傳神,語意雙關,使得全詩立刻顯得清新活潑,神奇生動,含蓄雋永,情趣頓生,從而顯出詩人高深的藝術造詣和詩詞功力,堪稱神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主招生,單獨招生和對口招生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