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80435283343

    對這個印象比較深,物件棋愛好者(從中象,國象,小將棋都有涉獵)的我來說,大概有以下幾種。

    對位聯合四人象棋,是敗筆,類似於四國軍棋,對位是同一家,這種型別是雙人象棋的擴大版,但沒有加入新的思考方式,如果要玩這種只是計算複雜的象棋,推薦日本大將棋,上百種不同棋子,一局可下一個月。

    中央有九宮格漢宮的四人象棋,這種象棋是對炮在漢宮的走位規則進行了修改,相應的象棋運子思路跟著改變就行,區別就是國象和中象的感覺,難度不大。

    再就是圖上這種三國演繹棋,說實在,設計這個棋的人蠻厲害的,這個設計非常貼合曆史,漢家只剩三車一炮,符合漢室大權旁落但法理正統猶在,三家魏蜀吳的兵可以在兵林左右移動,模擬步兵防線,而劫持漢帝只能靠馬,馬也沒有蹩腿的規則,突出漢末騎兵的重要性和強大迅速,當一家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獲得漢家三車一炮,這是政治上的優勢,另兩家被動結盟,三家爭鬥直到兩方國主被擒殺,最後一方勝利。

    但這個棋不好下,關鍵在規則亂人心。開局搶著“迎接”漢獻帝的時候,最快的一方勢力要考慮為了劫持獻帝,在途中可以接受犧牲的子力數,能不能在得到三車一炮(實力評為車10,馬6炮6,馬炮勝單車,三車一炮36,雙車馬炮44,漢家實力弱於單獨一方諸侯)後對上另外兩家聯盟佔優勢,有時候劫持漢帝是得不償失的。

    而慢的兩家在最快的一家劫持漢帝之前,要考慮相互配合合作去拖快家的腿(軍閥混戰,誰出頭打誰),同時還要防著盟友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把漢帝搶走了,不能過分犧牲自己的子力為盟友鋪路,最後給盟友一統天下做了嫁衣(孫權借荊州給劉備),也要防著自己在聯軍中佔先,盟友突然變卦拉自己後腿想要去劫持漢帝(孫權突襲荊州)。當一家成功劫持漢帝之後,另兩家二次合作(被動結盟,劫持前是主動結盟,三家間的盟友關係看形式不斷變化,挾天子後,聯盟固定下來),這個時候,挾天子的有可能一家難敵兩家聯手,最後霸業未成(赤壁之戰),而盟軍在兩家聯合佔優勢的情況下,也可能有儲存實力(劉備徵西川,孫權奪荊州)的別樣心思,等待滅掉天子聯盟後爭奪天下,而盟軍各懷鬼胎又會給劫天子方喘息的機會(孫十萬在夷陵之戰前向曹丕稱臣)。

    從根本上看,這個棋的複雜不在於象棋本身技巧,而在於下棋人的人心。雙人象棋是盡最大的努力戰勝對方,一切犧牲都有最優解,而三國象棋會出現:

    1)劫持漢帝前,老大在劫持漢帝的道路上突然迷途知返,聯合最弱的老三,突襲步步緊逼的老二,老三希望老大老二先打起來,這樣才有劫持漢帝的機會,樂得背後捅刀,三家爭鬥後重新洗牌,排出新的老大,老二,老三,進入新一輪迴圈,直到最後其中一方成功劫持漢帝,才算結束。

    2)劫持漢帝后,挾天子的一方若能摧枯拉朽,橫掃兩家(滿清入關連破大順,南明),自然最好;若稍強於聯盟,就不能逼之過甚,讓聯盟緊密團結(赤壁大敗),要拉攏聯盟強者,先滅掉最弱的(滿清聯合漢族大地主先滅農民軍),然後雙雄爭立;若稍弱於聯盟,要猛攻聯盟中的強者,弱者會作壁上觀待天下大亂,猛攻弱者,則強者會漁翁得利(明朱元璋平陳友諒張士誠先後順序);若遠遜於聯盟,則要龜縮不出,以退為進,觀聯盟自亂(滿清五千裡防線收縮之計,待南明秦晉王內訌)。

    3)因為漢帝被劫持,被迫聯盟的雙方,最後仍要決一死戰,因此,在對待老大天子軍的時候,什麼時候全力以赴,不計生死,什麼時候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就是一門學問了。這就非常像歷史上的孫劉聯盟,關係時好時壞,各懷鬼胎,而徹底把控了漢帝的曹魏,三車一炮,為我所用,始終對聯盟佔據優勢。

    三國演繹棋,難就難在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背叛聯盟,背後操刀),明知其可為而不為(見死不救,作壁上觀),千古悠悠多少事,逃不出人心規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歲寶寶去新加坡讀幼兒園能否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