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的能力確實出色,但是他的缺點也很明顯。因此吳佩孚最多算是北洋軍閥中軍事才能最好的人之一。
吳佩孚是曹錕的部屬,因為善於練兵打仗,頗受曹錕器重,成為了曹錕集團裡的第二號人物。而吳佩孚也沒有讓曹錕失望。在他的訓練下,曹錕的第3師成為了北洋第一強軍。曹錕靠著吳佩孚練出的部隊逐步成為了北洋集團裡直系的領袖。
後來吳佩孚又指揮軍隊先後在直皖大戰和第一次直奉大戰中擊敗皖系和奉系,幫助曹錕控制了北洋政權,成為國內最強的一個軍事集團。
此後吳佩孚大力推行武力統一,將曹錕集團的勢力拓展到了長江流域,一度有統一全國的趨勢。加上吳佩孚為人清廉,名聲不錯,因此1924年美國《時代》週刊還把吳佩孚選為封面人物,認為他是中國的風雲人物。
吳佩孚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他的能力自然是非常出色的,在北洋集團中也屬於數一數二的人才。這一點即使是他的對手,也都是認可的。
吳佩孚能力極強,這就導致他對其他人有些看不上眼,經常公開批評他人。比如段祺瑞執政期間,吳佩孚就多次通電,批評段祺瑞的施政方針。搞得段祺瑞大為光火,曹錕只能極力居中斡旋。
更糟糕的是吳佩孚用人也要求對自己唯命是從,不容許有任何反對意見。這就導致了真正被他信任的人大多隻是一些出身行伍的粗人,除了打仗幾乎什麼都不會。稍微有些想法的人,都和吳佩孚難以共處。
而直系本來就是北洋集團內部反對皖系勢力的聯合體,除了曹錕外,還有像馮玉祥、孫傳芳、胡景翼等旁系加盟者。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肯屈居忍下,自然不吃吳佩孚這一套。還有像曹錕嫡系出身的王承斌、靳雲鶚、孫嶽等人也因為有自己的看法,不願意盲從吳佩孚。
這麼多人和吳佩孚不對付,他卻並沒有檢討自己的問題,反而對這些人極力打壓,導致雙方關係極差。
吳佩孚這麼做不僅導致這些有能力的人在直系內部難以上升,最終影響了直系部隊的戰鬥力。使得第二次直奉大戰直系軍隊在面對原本的手下敗將奉軍時,卻只能戰成平手。
而且也就影響了直系內部的團結,後來馮玉祥、胡景翼、孫嶽聯手發動兵變,王承斌發現了情況卻採取了默許態度,就是因為他們和吳佩孚之間矛盾難以調和所致。
從這點來說,吳佩孚並不適合作為一個集團的領導人。
吳佩孚看不起其他人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做事不聽人勸,固執己見。
像第一次直奉大戰時,直系大軍擊敗奉軍,追擊到山海關時,吳佩孚突然卻扔下了部隊返回北京,讓王承斌主持前線戰事。當時就有人提出前線部隊成分複雜,王承斌難以指揮,不宜臨時換將,吳佩孚卻堅持己見。
結果王承斌接管指揮權以後,因為資歷、地位所限,前線部隊大多不怎麼聽命令,直系攻勢銳減。最終被郭松齡統帥的奉軍擊退,未能徹底擊敗奉系。
還有像第二次直奉大戰失敗以後,吳佩孚兵敗下野。後來因為奉系進軍長江流域,導致長江流域的軍閥聯手試圖和奉系對抗。吳佩孚因為資歷深厚,因此被公推為盟主。
然而吳佩孚上臺以後卻轉而聯合奉系進攻馮玉祥,這就導致他和聯盟內部其他軍閥的利益發生衝突。靳雲鶚對此加以勸阻,反被吳佩孚解職。最後孫傳芳等人紛紛退出聯盟,擁兵自重。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孫傳芳開始作壁上觀,和此事就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吳佩孚是一個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人,可以算北洋集團裡一個出色的人物,但是還算不上最強。起碼和張作霖等人比起來,吳佩孚並沒有什麼優勢。
吳佩孚的能力確實出色,但是他的缺點也很明顯。因此吳佩孚最多算是北洋軍閥中軍事才能最好的人之一。
吳佩孚是曹錕的部屬,因為善於練兵打仗,頗受曹錕器重,成為了曹錕集團裡的第二號人物。而吳佩孚也沒有讓曹錕失望。在他的訓練下,曹錕的第3師成為了北洋第一強軍。曹錕靠著吳佩孚練出的部隊逐步成為了北洋集團裡直系的領袖。
後來吳佩孚又指揮軍隊先後在直皖大戰和第一次直奉大戰中擊敗皖系和奉系,幫助曹錕控制了北洋政權,成為國內最強的一個軍事集團。
此後吳佩孚大力推行武力統一,將曹錕集團的勢力拓展到了長江流域,一度有統一全國的趨勢。加上吳佩孚為人清廉,名聲不錯,因此1924年美國《時代》週刊還把吳佩孚選為封面人物,認為他是中國的風雲人物。
吳佩孚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他的能力自然是非常出色的,在北洋集團中也屬於數一數二的人才。這一點即使是他的對手,也都是認可的。
然而吳佩孚的缺點也很嚴重。他為人恃才傲物,看不起其他人,做事又剛愎自用,不願意聽從其他人意見,這也導致了直系和他個人最後的失敗。吳佩孚能力極強,這就導致他對其他人有些看不上眼,經常公開批評他人。比如段祺瑞執政期間,吳佩孚就多次通電,批評段祺瑞的施政方針。搞得段祺瑞大為光火,曹錕只能極力居中斡旋。
更糟糕的是吳佩孚用人也要求對自己唯命是從,不容許有任何反對意見。這就導致了真正被他信任的人大多隻是一些出身行伍的粗人,除了打仗幾乎什麼都不會。稍微有些想法的人,都和吳佩孚難以共處。
而直系本來就是北洋集團內部反對皖系勢力的聯合體,除了曹錕外,還有像馮玉祥、孫傳芳、胡景翼等旁系加盟者。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肯屈居忍下,自然不吃吳佩孚這一套。還有像曹錕嫡系出身的王承斌、靳雲鶚、孫嶽等人也因為有自己的看法,不願意盲從吳佩孚。
這麼多人和吳佩孚不對付,他卻並沒有檢討自己的問題,反而對這些人極力打壓,導致雙方關係極差。
吳佩孚這麼做不僅導致這些有能力的人在直系內部難以上升,最終影響了直系部隊的戰鬥力。使得第二次直奉大戰直系軍隊在面對原本的手下敗將奉軍時,卻只能戰成平手。
而且也就影響了直系內部的團結,後來馮玉祥、胡景翼、孫嶽聯手發動兵變,王承斌發現了情況卻採取了默許態度,就是因為他們和吳佩孚之間矛盾難以調和所致。
從這點來說,吳佩孚並不適合作為一個集團的領導人。
吳佩孚看不起其他人帶來的另一個後果是做事不聽人勸,固執己見。
像第一次直奉大戰時,直系大軍擊敗奉軍,追擊到山海關時,吳佩孚突然卻扔下了部隊返回北京,讓王承斌主持前線戰事。當時就有人提出前線部隊成分複雜,王承斌難以指揮,不宜臨時換將,吳佩孚卻堅持己見。
結果王承斌接管指揮權以後,因為資歷、地位所限,前線部隊大多不怎麼聽命令,直系攻勢銳減。最終被郭松齡統帥的奉軍擊退,未能徹底擊敗奉系。
還有像第二次直奉大戰失敗以後,吳佩孚兵敗下野。後來因為奉系進軍長江流域,導致長江流域的軍閥聯手試圖和奉系對抗。吳佩孚因為資歷深厚,因此被公推為盟主。
然而吳佩孚上臺以後卻轉而聯合奉系進攻馮玉祥,這就導致他和聯盟內部其他軍閥的利益發生衝突。靳雲鶚對此加以勸阻,反被吳佩孚解職。最後孫傳芳等人紛紛退出聯盟,擁兵自重。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孫傳芳開始作壁上觀,和此事就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吳佩孚是一個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人,可以算北洋集團裡一個出色的人物,但是還算不上最強。起碼和張作霖等人比起來,吳佩孚並沒有什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