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苗生活記
-
2 # 徐麗華
八十歲的父母和我同住我感到幸福,因為我母親早逝,老父親今年春天也過逝啦,真的很難過,好羨慕同齡人父母健在。孤獨的我,好想好想尋找母愛!如果老人健在,只能和我說說話,我也願意,也是我的幸福,不在父母與我緣分已盡,陰陽兩隔,想看一眼都難,心空蕩蕩的,想起父母默默地流淚,只有來世在相見。婆婆身體不好,我接回家,給婆婆洗澡,洗衣服,聊天,孝敬老人,孝順不攀比任何人,給老人一個幸福的晚年,是晚輩應盡的義務。
-
3 # 抽時間來看看
家有一老就有一寶,父母健在就有兩寶。父母年過80,說明平常自己注重養生,子女照顧有方,家庭幸福美滿,老人長壽延年。作為子女,家有老年人,自己會感到幸福,會有成就感,不會感到是累贅。
能夠長期與老齡父母同住的人,一定是個非常孝順的人,人品修行沒得挑剔。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如今你怎麼對待你的父母,今後你的孩子也會怎麼對待你,這就是榜樣的作用。
老年人的飲食起居與隔代子女不一樣,需要子女包容。聽力、視覺、行動沒多大問題的還好,出了問題的就需要家人悉心照顧了,的確會給子女們帶來一些所謂的麻煩,。
作為子女還是要多抽出時間來陪陪老人,包括夜間勤去老人的房間轉轉,看看被子有沒有蓋好、空調有沒有恆溫等等,平常保持房間通風采光,遇到臥床的父母,甚至要幫助換洗衣服、端屎換尿等。
總之,父母養育了自己,他們辛苦了一輩子,把自己畢生的心血無私的給了子女,到老了臥榻之前有孝子,他們才不會有遺憾,而子女照顧他們也是應該,必須無怨無悔。特別是到了風燭殘年的老人,能在世上的時間慢慢的變少了,子女們看著他們能再多活十年八年,心裡才會得到極大的安慰。
-
4 # 於非魚知魚樂
俄國詩人普希金說,幸福的特徵就是心靈的平靜。
心靈怎樣才會平靜?無非是滿足自己內心關於希望、欲求和責任義務需要的一種感受。
從這個意義上,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盡孝道,讓父母安享晚年,看著古稀父母蒼老的臉上綻開安詳的笑容,就是中年子女最幸福的瞬間。
不過,話說回來,和八十多歲的父母同住,如果說沒有一些抱怨,沒有一點煩惱,那一準是假話,玩虛的,畢竟兩輩人的生活習慣、成長經歷和思維方式大不同,代溝是天然存在的,何況還有年邁父母風燭殘年的身體狀況。
5年前那會父母身體還算硬朗,能夠生活自理,我給他們買了一處一樓的房子,單獨生活,後來父親因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陡然仙逝,剩下年近80的母親孤苦伶仃獨居。
等將父親的遺體送往殯儀館後,我和愛人商量著,沒敢冒然將此噩耗馬上告訴多病的母親 ,回家後先哄她,說父親病情還算穩定,等有所緩衝再告訴她實情;可一進屋,打眼看到父親精心照顧的綠蘿,還在窗前的微風裡搖曳,泛著綠油油的生機;父親最喜歡的、妹妹給他買的風衣靜靜地掛在衣架上,彷彿在等待著主人的歸來;飯桌上還擺著父親急診住院前包的酸菜海蠣子餡大包子,似乎還鮮香滿屋...瞬間,淚崩,嚎啕大哭......
因為母親心思重,我擔心繼續在老屋住,她會睹物思人,不習慣突然孤零零一個人生活,就晚上過去陪母親說說話,排解一下。
因我和妻子與岳母一起住,妹妹和妹夫也孝心滿滿,貸款換了套大房子,一年後,將母親接過去跟他們一起住,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天有不測風雲,去年的一天,母親的腰間盤突出突然加重,不能下床和坐立,讓她去住院,她高低不同意,說是這病靠養,可我和妹妹他們都上班,單位隔家又遠,中午不便回家照料。
要強的母親,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硬是咬著牙關,拄著柺棍,兩步一歇,一點一點挪步,硬是自己堅持著熱飯、上廁所,經過近半年的在家保守治療和母親的堅強自我恢復訓練,現在母親基本能生活自理了。
在妹妹的精心照料下,母親今年已經82歲了,精神矍鑠,完全走出了父親去世的陰影。
“咱媽的飯量不比我小”,妹妹笑著說。我知道妹妹這句話,飽含著對母親健康的自信和自豪,這是作子女的最幸福的感受!
當然,說到孝敬父母,也不能搞道德綁架,需因人而異。其中涉及子女收入、住房等生活條件以及父母子女間的感情是否融洽等因素,也與老人健康狀況、生活自理程度、老人的生活習慣等相關。
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人在身邊照料的,即使有條件僱保姆,也可能會有諸多的無奈和煩惱,子女偶爾有些怨言可以理解,但得學會克服困難,就像當初父母養育子女時遇到難題時一樣,如果他們那時把你當成累贅,能有你的今天嗎?
反哺父母是責任和義務,不是累贅。
從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從嗷嗷待哺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成家立業,我們的父母操碎了心,累壞了身體,對子女而言,該做的是反哺父母,照顧父母晚年生活,回報父母的含辛茹苦養育之恩,這是自古以來孝親的傳統美德。
如果把這種反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當成是累贅,把有可能需要財力以及身心疲憊的付出去照顧,當成額外的負擔和煩惱,那是有違人倫的,更可氣的是有人竟把“久病床前無孝子”作為藉口,理直氣壯地推脫責任,逃避贍養義務!
人人皆會老去,晚年都盼幸福。父母的晚年幸福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兒女手裡,正像子女的茁壯成長依賴父母一樣。請多一份關心關愛,多一些耐心和體貼,把善待老人當成一種幸福的追求和實踐;再不濟,也要擔責任,盡孝道,和顏悅色對待他們,少表露自己的煩惱和不耐煩,不要讓父母傷心,老了要看子女臉色生活,儘量做到無愧於心,免得留下悔恨、內疚。
-
5 # 忘不了的樂安河
與八十歲的父母同住,談不上幸福,只是血緣關係的無奈。
拋開一切外在條件來講,因為父母和我是一家人,所以才呆在一起好相互照顧。我覺得更多的是相互打擾。
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生活方式不一樣。
老人早睡早起,年輕人晚睡晚起,這一點永遠沒辦法改變。除非房子大到聽不到這種方式造成的影響。
一個早餐的問題就讓人頭痛。
我們有時候早上不願做早餐,隨便什麼東西可以拿來填肚子,老人早上都喜歡喝點粥,所以要麼他們做熬好了粥非要我們吃,要麼我們不情不願的做給他們吃。
特別是禮拜天,我們鬆了一口氣,可以睡懶覺晚點起床,但老人生活習慣是正月初一都準時準點起床,更不會因為星期天而多躺一會,我們還得要早早起床給他們準備早餐。
至於飲食,更不必說。不說清淡,首先就是要爛:米飯要爛爛的,菜也要爛爛的,否則他們吃不動。對於年輕人來說,香脆才是好吃,這樣,一家人有了分歧,只好有一方將就,一兩天的將就沒事,日子一長誰都會有怨言。
也許可以做兩份,一份硬的,一份軟的。本來桌上三份菜,結果整出了六份,還不知是盤多還是碗多呢!
好像我不願意贍養父母似的。
沒有,我只是把在一起生活不舒服說出來。
我們為人子女,他們生養了我們一場,不能到老了拋下他們不管。
有條件的可以就近居住,每天抽時間看望父母,說說話,聊聊天。
沒條件、身體又不好的父母,只能依靠我們,必須住在一起。困難有,但要學會克服。
父母不但生我,還養了我的小,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存在,養他們的老也是理所應當的。
他們現在帶給我的煩惱,何償不是我小時候給他們的煩惱。
母親即使生病身體不舒服,仍然起床給我們做早餐,為我們熬夜補衣服、做鞋子、織毛衣。糧食不夠,父母情願自己餓一點,也讓我們吃飽,因為怕影響身體發育。
父母不是我們的累贅,而是我們的動力和影子。
-
6 # 彬69
老媽是糖尿病綜合、血栓後遺症、小腦萎縮、半臥床(能翻身)。
累心!小腦萎縮鬧的最凶的時候,能十一月的東北天氣裡,坐樓下罵到早晨八點。除了給她做飯時間我都在外面熬,公園的長凳上熬到跳舞的散場、公園裡的夜燈都全關了。多次連累到家人後,看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後送到醫院。還不行,醫院裡嚇的護士不敢給扎針。想去養老院,找來基督教的養老院長,還作人!唉!後來請朋友送來被單,捆綁手送到精神病院三天!唉!別責備我!心裡難受呢!還好出來後,知道我開始能狠下心做事,到現在沒鬧過。鬧人時候,自己去樓上,家有公安局人的鄰居家。想讓他們給做主!唉!後來樓上鄰居告訴我的。老媽教會組長也婉轉託人轉告,不要讓她去人家了。
再說住院。我自己一個人上下翻飛的(家人上學上班),回家取東西、送化驗、再繳費、買三頓飯菜、洗涮、找醫生、找護士、熬夜看點滴!太難了!星期天家人能替換半天,還是要經常接電話。那段時間靠著紅參茶提神,趕上對面床的護理人多喝酒喝茶的,夜裡走馬燈的去衛生間根本沒得睡。心都熬虛了!真打怵去住院,但一年兩次也要去啊!
多囉嗦兩句!本來還有一個哥哥比我大六歲,不和媽媽來往,都是我去他那。去年搬家準備請哥哥,去新房裡等我們到後,給老媽背樓上去。我是一個人打包四個人東西,七月裡咬著自己下嘴脣給老媽打的包。太累太熱太忙了,才想請哥哥幫忙的。讓我很失望的是沒有☞心裡透心涼啊,我最難的時候都不出力……。家人累的四個腿揹著媽媽上樓的!
今年過年時候,我已經放棄不想再去看他。但家人說:“我不能不認這個大舅哥 ”唉!我只能無奈的跟著去了!之前想著,老媽老了的時候不聽她遺囑給他。但經歷這個事我放棄!我受累我得我應該的!
-
7 # 秋踏梧桐2018
這個問題,得分兩方面來回答。就看父母身體是好還是壞。如果父母身體硬朗,生活能夠自理,我覺得,跟他們同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如果父母身體不好,甚至臥病在床,那就不是幸福,而是累贅了。
前兩年,父母住的房子拆遷,暫時住在我家。那時,父母七十來歲,身體還算硬朗。我們夫妻二人都上班,有的時候早上醒來,母親就把飯做得差不多了。
我們上班以後,父母就跟小區裡的老頭老太太遛彎,打撲克。晚上下班,想想家裡有父母在,心裡就暖暖的,不像以前,只要老公加班,就有一種“心怯空房不忍歸”的惆悵。
晚上,和母親一起做飯。飯桌上,我們給他們講工作上的見聞,他們嘮叨誰家的兒女在哪兒工作,誰家的孫子孫女該上幼兒園了,孩子的奶奶如何鍛鍊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當然,還有母親數落父親在小區裡打撲克,跟牌友因為出牌互相埋怨、鬧彆扭,聽得我們哈哈大笑。
但是如果父母身體不好,那就另當別論了。
那天聽某局一個女副局長A說,她的母親七十多歲了,但是已經癱瘓在床。她每天還要上班,家裡請了保姆照顧。但是保姆只負責照顧病人,一天三頓飯還要A回家做,並餵給母親吃。
保姆忙了一天,晚上往往指不上,A還要幫母親翻幾次身,否則怕生了褥瘡。所以一宿好覺她也沒睡過。
母親熬了四五年,A也是憔悴不堪,明顯比同齡人老五六歲。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不管父母是健康還是疾病,我們真正陪伴他們的日子真的不是很多!
小的時候,我們上學、工作,甚至有的背井離鄉,一年半載也見不了父母一面,更不要說一起生活了。
後來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更多的關注度都放在了小家庭上,對父母就更缺少關心。
尤其是像題目說的,父母都八十歲了,我們更要珍惜跟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因為,他們已進入風燭殘年。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就會離我們而去,一轉身就永遠再也不能見面。
有人說,人到後半場,拼的是健康。看到年老的父母,想想自己,覺得還是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多多保重身體。老了自己不受罪,兒女也不受累。
願每位老人都能被溫柔以待,願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
-
8 # 一蝶詠
我老媽,八十歲了,和我們住在一起。她每天早早兒出門,到公園伸伸胳膊踢踢腿,就買菜回家做飯。我和老婆工作忙,母親就包攬了整個的家務。為了減輕她的負擔,我們報了“小飯桌”,要孩子中午去那兒吃飯。
母親知道後說:“孫兒,奶奶做飯不好吃嗎?”兒子說:“奶奶做的飯好吃,比小飯桌好吃!”母親說:“聽聽,家裡有我這個好廚子,偏偏還要往外仍錢呢!”沒法子,我們就由著她照顧孩子了。
晚上,我們下班回來,她已做好了熱氣騰騰飯。我們吃著,她卻不吃,老婆說:“媽,你這麼大的年紀,還減肥啊!”老媽說:“苗條,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人老了,消化功能弱了,就要少吃點兒,是愛自己啊!”
老媽常說“愛自己,就是愛家人!”這話的確是不錯,如果老媽常年躺在病床上,她還怎麼愛兒女呢?我們都有工作,是伺候她還是上班呢?“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也是實實在在的啊!
老媽把事情看得很開,她說:“兒女孝順,是有前提的。老人要愛自己,讓自己健健康康的!”她定期測血壓血脂血糖,吃的自律,心態又好,身體也是棒棒噠!這樣的母親,和我們住在一起,真是感到很幸福啊!
-
9 # 趙華國際高階營養師
公公婆婆一位86歲,一位81歲,生活可以自理,但是這兩年基本不參與家務活了,年齡大了,記性不好,有些事情他們做了,相反更讓人操心。
我們家姐弟三人,公公婆婆就輪流寄住,倆姐姐都退休了,公公婆婆就住倆姐姐家比較多,二老有退休金,無論住誰家,都會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每月2000元)。
自己子女照顧父母當然是最好的,應該說也是最貼心的。公公一輩子好強,脾氣暴躁,這兩年身體狀況也不如以前,聽力下降,行動遲緩,但是脾氣一如既往地不好,在姐姐家,經常把姐姐氣的嚎啕大哭,有種快要被憋瘋的感覺。
今年春節和我們一起生活,也會經常出現勁勁兒的感覺,我作為兒媳婦,也是主要照顧他們一日三餐的直接責任人,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摩擦(今年疫情又必須宅在家裡),我就做好一日三餐和家庭衛生的維護,儘量不與他們做過多的交流(公公屬於蹬鼻子上臉那種,他年齡大了,又不能和他計較)。倒也相安無事。
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兩位老人不注意衛生,單元房晚上上廁所也不想出屋要在房間裡解決。房間我基本上一天一打掃,也擋不住那個味兒。沒有出現疫情之前,我家先生每週都會帶公公到公共澡堂洗澡一次。現在不能出門,讓二老每晚洗個腳都不願意洗。因為他們還沒有到不能自理的處境,所以有些習慣我真的接受不了,但是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告誡自己,將來自己老了堅決不能這樣。
人生就是一個輪迴,今天我們所面對的,也正是明天自己要經歷的,所以說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避免不了這樣那樣的摩擦,也希望今天咱為人子女的時候儘量做無愧,明天我們成為老人的時候無悔吧。
-
10 # 曼聲閱讀
父母老了,和兒女同住或者需要兒女的照顧,是自古以來孝親的傳統。如果說是幸福還是累贅,那一定是各家各戶情況不同。然而無論如何,面對著父母的養育之恩,贍養父母的責任是怎樣也無法抹去的。
但這個問題既然提出來,就說明這個問題確實是個問題了。
有人把“久病床前無孝子”作為藉口,推脫責任,還能振振有詞!有人以工作忙為藉口,竟然也理直氣壯的逃避!有人能甚至能想出不同的招數來對待贍養父母的責任。應該讓所有兒女知道,這份責任是無法推卸的!
所以,第一,贍養父母要有心,有真心,不能作為虛假的口頭任務。
第二贍養父母的責任,不在口上,而在行動上,在細節上。金錢,禮物固不可少,而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打電話是最基本的問候,照顧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看過一家的子女,因為照顧老母親爭吵不休,訓斥老母親成了常態,責怪老母親是她們的口頭語,能躲則躲,能逃則逃。子女之間關係四分五裂。這樣的家庭談不上幸福,贍養父母何談幸福感呢?
人人皆會老去,晚年都要幸福。天下兒女的晚年在兒女手裡!
-
11 # 木易清揚
我正在養兩個八十多的娘,很有體會,我認為是幸福的累贅。要說不麻煩是不可能的,但心裡覺得有娘陪著踏實而幸福,我真心希望婆婆和娘都能高壽,讓我多伺候幾年,讓別的姊妹繼續感受有孃的溫暖。
我公公過世二十多年了,是一位心善卻沒享福的老人,據說曾經一個鴨蛋吃了一星期。我未謀面,但知道和我先生秉性很像,老人不足七十歲就突然辭世,我很心疼先生的子欲養而親不待,遺憾沒有機會給老人盡孝。
和先生結合後,我們就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很精明,非常疼愛先生,順道兒的就對外姓人有忽視,先生之前的婚姻解體就和婆媳矛盾相關。
我在十年婚姻中充分感受到婆婆的偏心,看在先生人品好值得託付終身的份上,我不計較小節。而且,念及婆婆年事已高,前半生辛苦又沒了老伴兒,我對婆婆也算一再容忍一再恭敬,先生對此很感激我,我們婚姻和諧。
四年前,父親去世,母親的天塌了。母親之前就有輕度老年痴呆,有父親陪著還好,她一個人是沒法生存的,她極度需要親情,需要親人晝夜在側,不接受保姆和養老院,哥哥姐姐各自有事情,誰也不能天天在家陪著母親。我和先生考慮再三,把母親接來同住,反正我也要照顧孩子和婆婆也不能出去工作。
母親的鄰居全面反對,她們認為親家倆是沒辦法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容易有矛盾。這個也是我擔心的,但鑑於母親的狀況和家庭實際,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母親在我身邊我心裡踏實,哥哥姐姐也可以安心不影響他們的工作生活。
四年過去了,算是和平共處。兩家姊妹有空兒就來看望娘,沒空兒就忙自己的,她們的生活沒有被打擾。兩位老人整天被親情環繞,生活起居也被照顧得及時到位,都很滿意。
我刻意要做的就是時時事事把婆婆放第一位,充分尊重婆婆,並且努力照顧先生,讓婆婆滿意,放低姿態就換來了家和萬事興。反正我母親向來低調總是愛讓著別人,只要有溫飽有親人陪她就滿足。
我真是不覺得照顧老人有委屈,也從不和別的姊妹攀過,我就想:我是娘養大的,我就有義務給娘養老;先生是婆婆養大的,我們就有義務給婆婆養老。我珍惜和老人共處的時光,心裡很安慰。
-
12 # 90後馬月兒
如果80歲的父母同住,我會感覺是一種幸福,我最渴望的生活就是父慈子孝,母慈子孝,不管錢多錢少,父親有父親的慈祥,母親有母親的溫和,父親有擔當,母親溫柔善良,樸實做的一手好飯,我希望父母它能見證我們孩子的成長,能跟我們生活在一起,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在,我的生命裡無數次的在幻想,有一天父母老了,我帶著孩子跟他們住在一起,如果他們做不了飯,我就做給他們吃,讓孩子看著我是怎麼孝順他們的?讓孩子感受到什麼是孝道!如果他們能做飯,那就吃他們做的飯,我去買菜,我覺得父母年紀大了,每過一天,每過一年都很少能吃到他們做的飯了!父母做飯的味道,在自己的腦海裡影響是那麼深刻,感覺是那麼好吃,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不管他們是80歲還是100歲,我都感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也問過自己的孩子,如果媽媽老了,你還願意跟媽媽住在一起嗎?孩子的回答是媽媽不管你多大年齡,我每天都要跟你生活在一起,好感動,現在自己的父母老了,自己長大了,應該向孩子說的那樣照顧父母,好好照顧他們,把人活一輩子也都是為了子女好,特別是中國的老人,時時刻刻都在為了自己的子女後代著想,鳥兒尚且能反哺,何況人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嗯,全天下的子女都喜歡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讓老人不在孤獨,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很重要的,願天下的老人都能長命百歲!
-
13 # 大海16289
子女與父母同住,人之常情,我母親今年93歲,一直與我們生活在一起,不要說幸福和累贅,這是做兒女的義務,也是做兒女應盡的職責!
古往今來,養兒忘老,積穀防饑,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做父母的,把自已的兒女,一把屎,一把尿從一個嬰兒撫養成人,供你讀書,供你吃穿,幫你結婚生子,默默為子女付出,無私的奉獻,這就是“中國式父母”。
如今父母年高體邁,他們的要求也許並不高,不求吃好,穿好,只要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團團圓圓,開開心心聊聊天,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
我有四姐弟,一個姐姐,一個哥哥,一個妹妹,我排行老三,姐妹出嫁,父親97年病逝,留下一個年邁的母親,哥哥家裡房屋不是很寬,我媽媽一直同我生活幾十年,平時生活費四姐弟負責,房子一直由我提供,我老婆也通情達理,從不計較這些個人得失,我2009年在農村建了一個二層半的平房,我媽又從舊房搬進了我的新房,後來2017年我又在市區買了房,本想把母親接來市區住,住過兩次,老人家不習慣城市生活,他喜歡住在農村。
-
14 # 劉忠3070
八十歲的父母和你同住,你會感覺到那是幸福還是累贅?
我認為是幸福,因為和父母住在一起,照顧自己的父母很方便,盡到了做兒女的義務,兒子兒媳婦都能照顧父母,外出辦事也放心。給自己的兒女做了身教,以後自己年齡大了,兒女也能這樣照顧我。
-
15 # 分享義大利的生活
我覺的很幸福。我結婚的時候我愛人問我是我們自己住還是跟他的母親住,我問他你媽多少歲了,他說70多了,我說那就我們一起住吧,70多歲的老人一個人住我不放心。我覺的是和家教有關,做父母先是做好榜樣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給孩子們看,我們家的兄弟姐妹是一邊看著一邊學著如何善待老人的。教育得好的孩子就會善待老人,我媽和我說,你對婆婆要跟對自己的媽媽一樣,我想會很難的,我媽說人心是肉長的,你用心對待他,時間就能證明一切。我家婆現88歲了,她一直跟我們住在一起,我家婆每天都會唱歌,心情很好,我們相處的很好,他對我也是跟親女兒一樣。
-
16 # 甘肅阿芳
家有一老如獲至寶,我不覺得那就是累贅,贍養老人那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我們沒有理由不管他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天降福祿,這句話不難理解,裡面概括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倡導做子女的要用真誠之心,孝敬父母就會感動上蒼,子女贍養老人這是不容置疑的道理,另外這是教育自己子女的一種無聲的說服力,你怎樣對待父母,你的子女都看在眼裡,他們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於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你的子女,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一種良好的家風傳承,是一種種族文明的延續,
-
17 # 妙英MY
我畢業後,開始上班的時候,我母親的生活費就是我給,幾十年如此。母親是2018年去世的,在去世前六年,母親生活不能自理,我就不上班了,每天早八點用輪椅推著老媽去市裡公園、菜市場……然後下午三點半回家,就是下小雨,老媽也要出去。這個期間,我哥說讓老媽去他家,老媽不同意。我們哥兄弟姐妹四個,最主要的是老媽在他們誰家,我都不放心,就是感覺他們不如我。這些年我的錢也用光了,因為老媽經常住院,而哥兄弟姐妹家,生活條件都不好,所以我也沒想讓他們出錢。我哥每星期來兩趟,看望老媽,帶著菜、用編織袋裝的燒火柴,路程很遠!和老媽在一起,雖然忙碌、辛苦些,但很開心。這些天去景區,總是想到,如果老媽還在,用輪椅推著她在這裡溜達該有多好,想到此,心裡總是難受一陣!我只是想說,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不要讓自己後悔!
圖片是去年畫的!回憶!
-
18 # 雨後的天空7186
我的父親90了,耳朵也聾了,什麼都聽不見,我認為是一種偷幸福,他一有肘間就會給我嘮以前的很多事情,我會默默的耐心聽著,雖然90歲高齡,腦路請淅,每天做好飯給他端到面前,他會表露出很滿足的笑容,吃萊只夾自己面前的那一小塊,從不亂扒,現在我的孫女什麼事情都以她的太爺爺為主,一會不見會問,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是深有體會的,
-
19 # 楊振宇
幸福。絕對是幸福。父母八十歲,那麼兒女也有五十多六十歲吧,這麼大年齡的人還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回到家還能見到爹和娘,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願你一定珍惜這樣的日子。
-
20 # 嘯傲天下3
看到這個提問,感觸頗深。
在我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因病離開了我們。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和母親相依為命,共同度過了三十八年。
在這漫長又短暫的三十八年裡,親歷了母親養育我、培養我、教導我、到後來為我娶妻帶孩子,直至年老體衰、患上老年痴呆症,最後在八十七歲那年仙逝的整個過程,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偉大而平凡的母愛!
回憶起母親從七十五歲第一次因中風住院,到八十七歲仙逝的十二年裡,說實話,我的感受是,既沒有幸福所言,更沒有累贅之感,只是看到母親被病魔摧殘、以及最後三年的老年痴呆,心中無比的難受和心疼!
是的,我作為母親的兒子,無論從贍養義務,還是報效養育之恩,我捫心自問的結果是,我做到了。從母親那年出院後,一直僱傭保姆照顧母親,老年痴呆的後三年,我妻子、兒子都辭掉了工作,全職在家照顧母親,讓老人家在一陣陣偶爾清醒的時候,享受到了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但是,無論我怎樣孝順,都無法代替母親因病魔摧殘而帶來的痛苦。作為男子漢的我,經常在駕車上班的路上,默默地流淚,心疼母親啊!!!
子欲孝而親不待!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大家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人住在一起挺好的,老人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還會幫忙照顧家裡。但是人與人的情況不一樣,有的人就不願意跟父母一起住。
我有一個同事,婆婆早就不在了,公公也八十多了,他們一直在一起生活,表面上相處也挺好的。有一天同事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才覺得並不像是看見的那麼好,也有矛盾。她公公經常是早上四點起床去廚房做飯,而且把廚房弄的是咚咚咚的響聲,在客廳走路踢踏踢踏的,腳就抬不起來,做好飯了自己一個人吃的時候,那個聲音大的她都無法休息,沒辦法,公公四點起她就五點起,這樣持續了很多年,每天她上班路上坐在地鐵裡呼呼大睡。不過老人在過年的時候會給她一個大紅包,一萬塊錢,老人說感謝她的照顧,只有看見這個大紅包的時候,她說心情立刻就好了,所有的不快樂都沒有了。
所以說,老人身體健康的時候,不需要兒女照顧的時候,還有退休金的時候,與子女一起生活才不會遭嫌棄。假如老人的身體不好,病病歪歪的或者躺著起不來床了,估計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但是照顧老人是責任,是誰也無法推脫的,多關心老人的身體,每年的健康體檢不能少,鼓勵老人多出門活動活動,老人身體健康是兒女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