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子寶盒
-
2 # KDC家庭教育
很多家長反應,孩子寫作業是能拖就拖,有的時候拖到晚上 12 點還沒寫完;
說好每天都要看2頁書,結果孩子都堅持不了一週就放棄了。就這種現象,家長表示很頭疼。
在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的時候,專注力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分心。
所以,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經常會分心,左看看右看看,要麼就是要喝水,要上廁所。
所以,作為家長要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律,首先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獨立的環境。讓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下學習,環境的要求必須是要完整、獨立的,確保孩子能保持專注。
其次,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是管理時間的基礎。
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時鐘,在對應的時間點上,寫上孩子一天下來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午休;幾點看書;幾點睡覺等等。
平時的生活中要督促孩子看錶,不能錯過時間,反覆這樣練習,孩子自然也會提高時間的掌控能力。
在家裡制定合理的規則,做好執行。
每一個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對於很多孩子來說,自律的前提是他律。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制定規矩。比如零食只能吃多少,一次只能買幾個玩具,每天只能看多久動畫片…
要讓孩子知道,有了規則就要執行,慢慢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還有一點,言傳身教。自律這一條路上,父母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如果父母週末總是睡到自然醒;做事情一點計劃性都沒有;回到家中天天玩手機;週末出去打麻將。
如果說父母都不自律,把日子過得一塌糊塗,沒能給孩子榜樣的力量,那麼父母也別渴望孩子會有多自律、學習有多認真了。
生活中,自律的父母,往往孩子都不會很差。家長也不要怕麻煩,培養孩子的自律,對孩子來說是一生的財富。
-
3 # 育鄰人
成長自律是在他律管束下養成的習慣性言行。
俗話說:“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嬰兒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們除了在體重上稍有差別之外,沒有財富多寡的差別、沒有信仰差別、無思維能力高低之分......但是,隨著成長時光的變遷,社會生活中無論以多大的區域做對比,都不可避免的產生窮人和富人之分、貴人和賤人之差,還有愚人和賢人之別。造成這些差別的根源,就在於他們出生之後從父母那裡繼承了不同的生活、學習習性,在與父母朝夕相處的生活中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給自己的生活添上了習慣的印記,簡單的說就是不同的他律成長環境使得每個人擁有了不同的人生。
學習成長從無意識狀態開始個人生命從無到有,人的思維意識同樣也是從無有意識成長到有意識狀態的,人生就是完整經歷一輪從無知【生命開始】——>有知——>無知【生命結束】迴圈的過程。人類對自然的認知起源於無意識間的發現,比如人類對火的使用源於上火帶來的溫暖和對獵物的嚇阻作用、烹飪技術起源於珍貴的肉食不小心掉到了火堆裡、農作物源於“天賜貢米”......語言文字起源於人類期待將所見自然事物抽象化並實現在同伴間無差別化傳播,是以人類認知自然、實現資訊交換的動機為基礎而產生的。
生活中,很多科學發現同樣起源於無意識間的自然發現。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的牛頓,之所以能發現地心引力,正是因為他無意間被蘋果“砸中”,進而觸發了蘋果為什麼一定是向下落、而不是飄向天空中的深度思考;被譽為“蒸汽機之父”的瓦特,八歲就對“燒水時壺蓋為什麼會被頂起來”產生了濃厚興趣,也正是為了解答這個疑問瓦特開始鑽研它,並最終改良了蒸汽機,推動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進步。
《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 魯班在中國古代一個很聰明的木匠。有一次,魯班上山砍樹。魯班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可以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該可以鋸斷大樹吧。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助下,魯班做出了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
智慧源於生活實踐、為指導生產生活服務,人類迄今為止所發明的一切智慧成果都是建立在社會生產生活之上的,比如飛機的構想源於人們期待翱翔藍天的夢想、輪船起源於水面浮力等等。人生成長進步的規律就是從被動無意識過度到有意識,自然總是給予我們眾多需要被動接受的資訊、逐步適應的環境,成長就是逐步實現根據自我成長需求改造自然的過程,比如嬰兒飢餓了只會哭泣而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尋找食物、居住的需求指引人類改造自我居住環境、人類根據認知環境中的事物與滿足自身生存需求發明了語言文字和市場交易行為......被動、無意識佔據著人類成長活動的絕大部分知識的來源,從認知身邊的事物到通過通訊工具連線資訊,其中多數情況是在沒有目的無意識狀態下完成的。
成長就是完成生活從他律到自律的過度《語言的本能》所有的嬰兒都是帶著語言能力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3~4歲就能自如運用語言。聲音環境、母親式語型、父母的迴應與自我實踐,是兒童學會語言的3 大要素。由此,可見學習成長深受他律環境的影響,學習成長猶如“變色龍”在什麼樣的環境變成為什麼樣。
《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個山村裡,人們發現狼群裡有兩個人類孩子。人們打死了狼後,在狼穴裡發現兩個狼孩,大的八歲叫卡瑪拉,小的兩歲叫阿瑪拉。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像狼似地引頸長嚎。阿瑪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馬拉活到十六歲,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
孩子的學習成長活動總是從被要求開始的,要求孩子定時間段睡覺、定時間吃飯、定時閱讀寫作業,要求孩子按照道德、律法規範處理生活中所遇見的事物。成長活動從無意識起步逐步過渡到有意識系統性的鑽研,個人成長進步的過程又被統稱為學習,學和習是有機統一的兩個部分:① 學是連結、瞭解、理解知識,將知識轉化為大腦記憶;② 習是嘗試、體驗知識,是通過理解力、想象力、動手能力將社會性的公共知識轉化為個人參與社會生產分工協作的私有能力,簡單的講學習就是通過模仿、練習將人類共有智慧和思想轉化為個人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人們都說“習慣成自然”,習慣的開端都是被他律所要求的,比如8:30開始工作、午間12:00至14:00休息、下午18:00下班,行走在公共街道要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與同伴開展生產分工協作需要遵循民事合作規則。人生的習慣不是天生的,習慣多是從父母那裡繼承開始的,比如飲食習慣、作息習慣、文化語言習慣......從父母那裡模仿的生活習慣影響著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世界萬物的態度,造成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行為習慣、不同的人生性格。教育節省了每個人親自去試探生活、認知世界的時間和物質成本,前人總結的生活智慧能夠更好的幫助每個人成長、成才,讓更多人能夠“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
-
4 # 俊媽育兒
自律通常是指一個人已經有了良好的習慣,有計劃地以持續的行為去實現目標。自律能力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說意義重大,也是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重要生活技能之一。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
1、制訂規則,確立行為規範每個家庭都需要制訂規則,並且所有家庭成員都必需遵守,而並不僅侷限於孩子。有了規則之後,父母則應以身作則,用正確的行為規範來為孩子做出榜樣。
比如睡前的親子共讀,孩子都是喜歡的,因為這時候有父母的陪伴,並且父母做著與孩子同樣的事情。愛讀書的家長,才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孩子,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2、父母與孩子共同守約有自律的父母,才有自律的孩子,守約也是自律的體現。記得有段時間我的孩子特別喜歡打掃衛生,就共同制訂了一個“家庭打掃日”,一到週末,孩子都是早早起床,做好了打掃的準備,而想睡懶覺的父母則應該支援孩子的行為,與孩子共同進行打掃。只有信守承諾的人,才會更懂得自律。
控制住自己一次吃2個冰淇淋,意味著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如果以後吃冰淇淋,每次都自覺地只吃一個,說明孩子在這方面已經懂得自律了。
4、讓孩子做好時間規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自己制訂時間規劃表,明確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裡該做哪些事情,其餘的時間又如何安排,都一一列表寫下。比如細緻到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餐、幾點寫作業、幾點可以玩玩具等,按照自己製作的時間表度過每一天,成就感會特別強,也樂意去做。
6、專注力培養孩子的自律,就是不需要家長監督也可以專注地完成某件事情,所以想讓孩子自律,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是專注力的基本,讓孩子畫畫、摺紙、搭積木、拼拼圖、迷宮遊戲等,都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方法。
7、及時鼓勵孩子在某一件事取得進步時,就要及時進行鼓勵,讓孩子明確前進的方向。又或者孩子在自覺專注地進行閱讀,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認真看書的時候很美(帥),我很喜歡看到你認真的樣子。得到肯定的孩子,會更喜歡讀書,自然而然就能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讀書。
8、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做某件事情,不應該只給出唯一的行為後果,可以給孩子提供2個或以上的選項,引導孩子分析過程與結果,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也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體現。
-
5 # 寶爸要成長
第一,重視孩子自律的培養時機
很多父母都想培養孩子的自律行為,但都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培養合適,如果過早教育孩子自律擔心孩子有性格問題,過晚教育又擔心孩子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律規範。那麼在孩子什麼年齡階段開始引導自律行為合適呢?我認為,3歲以後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逐漸成熟,教育他們如何自律是最佳時機。
很多家庭的孩子都由老人培養長大,孩子的行為受老人影響極大,作為父母不能期望老一輩人可以主動培養孩子的自律行為,這是由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雙方面因素決定的。所以,父母應該主動承擔起培養孩子自律行為的責任,不怕得罪老人,給予孩子穩定的管教觀念,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教育不會受老人保護而改變。
第三,父母本身要有自律意識
父母是孩子養成自律行為的責任主體,所以不僅要能夠敢於“違抗”老人的意願,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身有自律的行為規範,例如飲食、睡眠、運動等生活要規律,做事要有閉環意識、即有始有終,在日常行為規範上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自律行為的養成往往需要一些激勵,因為孩子需要“特殊關注”,這些“特殊關注”能夠給予孩子榮譽感,例如要培養孩子早睡的習慣,就可以在孩子上床前為他們準備喜歡的玩具,或者製造溫馨舒適的床鋪,讓孩子感到被重視,這種細節上的激勵行為是孩子養成生活自律的重要因素。
儀式感往往也是培養孩子養成自律行為的一種有效方式,因為孩子可以通過一些程式上的認同來形成自律規範,比如要培養孩子主動寫作業的習慣,可以給孩子的作業本進行一些包裝,讓他們在掏出作業本前先開啟包裝,通過這種儀式讓孩子降低對寫作業的反感程度。
父母常常只站在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不知如何變通。例如對孩子衛生的重視,教育孩子養成與小動物接觸後洗手換衣的習慣要比告誡他們不去接觸這些小動物更有效果,因為親近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而多數父母總認為小動物身上有細菌不讓孩子親近,與其這樣,不如告知孩子接觸小動物不是不可以,只是需要注意衛生。
結語:以上是我對培養孩子自律行為的幾點認識,孩子自律行為的關鍵還是在於父母怎樣引導,父母首先應該能夠做到凡事自律、然後教育孩子自律的重要性,進而與孩子一同保持自律的行為規範。
-
6 # 王美文
如何幫孩子成為自律的人?
對於幼小的孩子,要求他們自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雖然困難,但並不代表著父母就可以放任不管,沒有天生就是自律的孩子,這是需要父母從小就培養的。 那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呢?家長做好這三點才是關鍵!
1、制定規矩,並執行
制定規矩是孩子培養自律能力的基石。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控制不住自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比如看電視、吃糖果……通常情況下,孩子是不會有“我只能看一會電視”或“糖果我只能吃一顆”這種想法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幫助制定規矩了。 比如,每天吃糖果只能吃一顆;想看電視每天只能看15分鐘等等。規矩既然制定了,就要嚴格執行,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的耍賴或是哭鬧妥協。讓孩子知道,有了規則就要執行,慢慢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2、放手孩子,由他自主管理時間
在小區裡遇見一個小女孩,和小夥伴玩了大概有半個小時左右就說:“我要回家練琴了,我們明天再一起玩兒。” 看的我們幾個大人羨慕不已,這麼自覺的小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啊。問了孩子媽媽才知道,原來,孩子每天的行程是她自己制定的。
媽媽把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後由她自己來制定是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是玩耍時間,做到了有獎勵,沒做到自然也會有懲罰。
剛一開始,還要媽媽的督促,但是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可以獨立按照規劃做了。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利。這種權利的下放,必然會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 家長的控制非但不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律,反倒像一把枷鎖,將孩子自律的種子禁錮起來,無法破土而出。
3、父母要以身作則
我們可以發現,凡是自律的小孩,背後肯定站著自律的父母。
試想一個每天抱著手機玩的人,你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機,去寫作業,他會聽嗎? 不會的。 家長永遠是孩子學習的一面鏡子,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自我完善。
作為父母,我們只有以身作則,才能引導孩子長出自律的翅膀。 畢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
7 # 壯鋕靈雲
自律是一種對自我潛意識和行為的進行有效的控制。怎麼才能有效培養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我認為最主要是作為父母沒有做到言傳身教。我們往往要求/渴望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但是對自己表現視而不見。比如,你在刷抖音,卻讓孩子讀書、你去看電影而讓孩子寫字等等。孩子最強的能力是模仿,蹣跚學步孩子會模仿誰呢?自然是和他接觸最多的人。但是孩子並不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所以好的習慣不好的習慣一併模仿了去。但父母只會責怪孩子為什麼不學好的,卻不知道這些其實都是自己交給他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說孩子還小不懂事,因為還沒等到他懂事,習慣就已經養成了。習慣並非不能改變,但是過程必然困難重重。
第二、自律要克服人性上的貪婪。
人性生來就是貪婪的,好東西往往不願意分享,好玩的東西就要一直玩下去。自律就是要求孩子放棄這種貪婪,這是極其痛苦的,大人都未必全部做到。對於這點需要預先有良好的規劃,然後大量的鍛鍊,逐漸養成習慣,形成潛意識。
第三、自律要戰勝對孩子的溺愛。
如果說前面兩個已經做的很好了,溺愛往往就是個大坑。現在的孩子一家一戶就一個,二胎相對較少的。一個孩子難免寶貝的不得了,特別是隔輩,生怕受了一丁點兒傷害。之前的努力到這裡,前功盡棄。關鍵還不能怎麼說,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家庭戰爭。可以關心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自己能力所及的,就自己做,不要代勞。
-
8 # 夏櫻惹冬梅
培養小孩的自律能力,需要從多方面考慮
1·關注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小孩最早接觸的就是父母,小孩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也比較細心敏感,在細節的處理上就比較重要了。
比如一個小孩發現自己的父母可以每天堅持專注做事,內心不浮躁,那麼小孩也會受其影響,能夠做到辦事專注。
2·以身作則
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既然把他/她帶到這精彩的世界,就有責任有義務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父母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是最微妙的,不多不少卻可以貫穿他/她的一生,父母的言行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想要孩子有比較高的自律能力,首先父母就要有能力管理好自己,比如父母可以堅持每天閱讀,有自己的安排並與孩子分享,在細微之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父母並非無所事事也不是沒有目標的生活,而是有明確目標並不被其他誘惑所吸引的,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中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得到培養和提高。
3·適當嚴格
孩子的自律能力並不能只靠他/她自身的學習,也需要家長的幫助,可以適當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卻不可以過度,適可而止。
比如與孩子協商每天按時完成作業的獎勵,可以用積分的方式激勵孩子;也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思考時間的重要性,如果現在去玩耍,會帶來什麼不良的後果等。
讓嚴要求和多激勵相結合,步步引導,提高效率。
-
9 # 小羽辰
首先,作為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模仿的物件。有必要告訴孩子要有禮貌,按時上學,做事不影響他人等,並監督和指導孩子如何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規則。比如在生活中排隊買東西,排隊上車,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不隨地扔垃圾等,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慢慢他就會養成習慣。這些生活細節看似微小,但是對給他養成良好的習慣至關重要,也是形成自律的一部分。
其次要培養小孩自律,時間上的管理也很重要,如果孩子不按時間管理,父母應該逐步培養,比如孩子外出玩耍或看電視或玩玩具時,父母應給孩子約定時間,孩子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玩耍,當說好的時間到了,應該提醒寶寶有意識地停下來,讓他從小就做一個有時間觀念的孩子,以後他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最後,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按規定去做或者做的差一點,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訓斥,鼓勵他繼續努力。等他做的好的時候要誇獎他,讓他更有信心。如果孩子一直不聽話,那麼父母需要給予孩子適當的“懲罰”,這可以減少孩子玩耍的次數或下次玩耍的時間,讓孩子培養正確的時間概念,知道準時的重要性,讓孩子逐漸養成注重時間感和管理時間的好習慣。
-
10 # 拾荒的小孩兒
有自律性的人通常會表現出以下幾種特點:
·有耐心
·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憤怒的時候
·會盡力完成工作,哪怕是自己不喜歡的
·會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
在培養孩子自律之前,父母要做表率。這一點至關重要。
父母在面對難題或逆境的時候有什麼樣的反應,你的孩子都看在眼裡。要用行動讓孩子看出,你是一個有自制力的父母,並且用行動來告訴孩子表現自律會帶來什麼樣的好結果。
父母想想自己有沒有在這方面立下榜樣呢?例如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你是生氣斥責孩子呢還是保持冷靜跟孩子分析他錯在哪呢?
有句話說:你們的話,是就該說是,不是就該說不是。因此父母在面對孩子一些不合理要求學會說“不”並且堅持立場不輕易妥協的話,孩子就會從父母的行為中學到一個人生的基本道理,那就是不是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學會說到做到會讓孩子學會知足,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在面對引誘的時候學會拒絕。
父母要做的另件事情就是要引導孩子學會分析事情的利弊,考慮做事的結果。
我們通常都說人種的是什麼因,結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果。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結果,並且是別人不能為其承擔的。而通常缺乏自制力通常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父母要從小就該讓孩子明白例如在別人說話的時候要保持耐心、不隨意打斷別人,或受到冒犯的時候懂得控制自己的怒氣等等。
最後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分清主次。
有自制力的人不僅會避免做錯事,也會努力做該做的事情,即使自己不怎麼願意也會盡力去完成。父母要耐心的反覆教導孩子分清主次,並幫助他們學會先做重要的事情,例如每天要先完成作業才能去玩等等。
回覆列表
[心]自律學習迴圈4步驟:
[玫瑰]步驟1目標設定
在自律學習中,目標最好由學習者自己設定,可依學習者興趣所在做引導。若孩子熱愛玩樂高積木,大人不妨和他討論稍有難度的作品,引導問孩子,是否會想要完成或挑戰什麼作品。如果孩子不知道目標,大人可以運用有限選擇技巧,讓孩子落入大人想要的目標,比如,問他你想要造城市還是戰鬥機。Tips:目標必須明確、可衡量,若孩子的目標太大,先別急著澆冷水,可以放手讓他試試看。
[玫瑰]步驟2自我規劃、找策略
詢問他若要完成這專案標,可以怎麼做?預估要花幾天完成?這時可以表明家裡的規定,比如必須先完成「必要任務」,像是寫作業、檢查作業、收拾書包、練琴等,就能有自己的自由時間來達成目標。
教孩子將必須完成的所有工作條列下來,預估需要花多久時間完成。家長也應該檢視,給予孩子的「必要任務」會不會太多?孩子每天是否能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做他想做的事?和孩子約定好,如能夠提早完成必要工作,就能把省下來的時間自由運用。Tips:家長在引導孩子規劃目標時,也必須同時教策略,例如條列待辦事項、時間管理等技巧。
[玫瑰]步驟3自我監控與調節
若孩子設定5天要完成作品,家長可以在執行1、2天后,和孩子一起檢視初擬的目標和策略是否有效?需不需要調整?Tips:孩子很容易擬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目標,這時可以引導他,透過自己執行的經驗,讓他思考是否該調節目標或策略。
[玫瑰]步驟4自我反思
自律學習最後一個步驟是驗收成果。此時可儘量以鼓勵的角度,幫助孩子看到自己在過程中的學習和進步。例如將孩子的作品上傳臉書讓親友按贊、讚美他完成功課的時間縮短了,問他是用了什麼方法才達到目標。Tips:萬一未能達標,可以請孩子回顧自己用了哪些方法,告訴他是方法不對,討論下次可以如何改進。因為,孩子若將失敗歸因為自己能力問題,很可能會放棄努力,尤其是學習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