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去的泡沫

    整部作品時間跨度就高三下學期,而且校園暴力這個題材也並不新奇,但這個故事很深刻。

    女主陳念遭受同學的威脅、欺負,但在放學路上卻對同樣被同學欺負的男主出手相助,下場可想而之。也恰因此命運將兩人牽扯在一起。兩個人都成為彼此生活中的溫暖,相互守護,相互救贖。

    在警察對施暴者教育不理想的情況下,儘管他們不相信警察,但他們仍相信真、相信美、相信善。他們沒有辦法原諒施暴者,但他們仍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仍對生活充滿著希望。這,我也認為是女主考上大學選擇學法的原因。

    雖然法律沒有保護好脆弱的他們,人民的守護者警察仍對同齡施暴者存保護之心,但他們因為彼此,而期待著新生,期待著未來。

    在後半段中,警察鄭易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能是作者的原因,這位警官表現得略為“失真”。

    北野為了保護陳念,利用所有指徵,將自己“定罪”,說魏萊是他殺的,讓陳念撐著不露出破綻。而鄭易堅信自己的直覺,認為北野在撒謊。讀書筆記也因他的這點堅持,拯救了北野和陳念。作者在後話中也說到,這樣的警官讓人覺得不真實,但不能否認現實中有這樣的警察存在。雖然“警察”這個職業給人的印象是不作為,人證、物證全了就結案,不去深究。

    確實很多警察是這樣,但也有很多不是這樣。覺得蹊蹺的、有疑點而翻案的警察也有。文中的警官鄭易也說到,如果在校園暴力發生之始,對施暴者給予足夠高的重視和精力,是不是後來的一切(魏萊的死、北野殺“雨衣人”並抗下所有罪名)都不會發生。

    或許是,或許不是。

    其實很多色事情不都是這個道理嗎?在事情沒有向更惡劣的方向發展前,我們對這種矛頭或者預想予以足夠高的重視和精力,是不是就不會出現我們不想見到的結局。

    然而事實往往是,只有出現了嚴重的後果是,我們才會予以足夠的重視和精力。

    校園暴力不罕見,我也只能說有幸,只存在於身邊的故事。幸於因家人,能進入學風較好的學校,學校也對這種事情足夠的重視。不知身邊聽聞那些被害者是否能得到足夠的安慰,走出陰影。

    文中的女主是選擇了遺忘而非原諒,歲月帶走了她的悲傷,留給她那段年少被少年守護的美好。真正的釋懷也不過如此了。

    不執著過去,只期望未來。

    過去的自己也總執著於過去,遺憾於過去的時光。現在只展望未來。

    前幾天還和小吳同學夜傾情,小吳同學找到兩份工作都做了2天就走了,直感嘆今年可能都找不到工作,早知道去考個教師證,現在也不會這麼煩。然後逐步鋪開4年如何如何頹,怎麼就看不起教師證。

    我也順帶附和了幾句。但是都過去的日子為什麼要用現在的時間去回味。想做就去做,立足於當下永遠不晚。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

    曾幾何時,我也是個纏著別人抱怨生活的青年。不過幾年,反倒是我成了別人的心靈開導分析師。

    番外裡,作者也借女主的角度表達了一些對法律的想法。

    女主的授課老師說法律是給人希望的,而不是給犯罪者絕望的。女主就此產生了質疑,為什麼要給犯罪人希望,卻給受害者絕望?

    是啊,給了犯罪者希望不就代表給受害者絕望嗎?特別對於未成年犯罪者,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總覺得對孩子不該用法律去苛責他們,他們還是孩子,還可以教育。

    也如鄭警官說,作為孩子的他們還具有可塑性,可以從因一時邪念而犯罪的誤途上撤回來。

    但從另一方面,這一寬容對於同樣未成年的受害者而言,施暴者的存在即陰暗。一旦施暴者不知悔改,將給受害者帶來一而再的傷害。

    這個時候,我們還能說法律給人希望嗎?當作為脆弱的受害者的他們,不再相信警察,不再相信老師,不再相信這個社會,此時的法律則變成一把無形的“殺人”利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行情不好的時候離職,如何度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