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國學

    儒家自孔子開創時期雖然主要主張用道德來規範人,但孔子的核心意思還是要啟發人們本身中的“仁”的核心,他提出“求仁得仁”的思想,認為每個人只要反求諸己,就能夠得到“仁”,只要每個人具備了“仁”,天下就能夠實現大同。

    荀子不同意孟子的人性本善之說,他提出了人性本惡。他認為人性本無善惡,“本始材樸”,所謂的善惡,都是後天養成的,所以荀子的《勸學》中說“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同時荀子也提出了人性之所以會變善,是“聖人制禮作樂”的結果,就是說用社會制度的規範,可以是人性向善。

    但是到了韓非子,他將荀子的性惡說推向了極端。既然人性需要規範,那就用一套嚴格的法度來強制地規範人性,但是他將道德的部分完全的拋棄了,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製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透過這樣強制的法制規範,就能夠規範人性。

    韓非子所提出的方法,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缺陷同樣十分明顯。

    他提出了歷史進步論的觀點,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讚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他主張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

    但問題是,即使今天的政策再合理,那麼人也沒有理由必須遵守。

  • 2 # 東方國學

    儒家自孔子開創時期雖然主要主張用道德來規範人,但孔子的核心意思還是要啟發人們本身中的“仁”的核心,他提出“求仁得仁”的思想,認為每個人只要反求諸己,就能夠得到“仁”,只要每個人具備了“仁”,天下就能夠實現大同。

    荀子不同意孟子的人性本善之說,他提出了人性本惡。他認為人性本無善惡,“本始材樸”,所謂的善惡,都是後天養成的,所以荀子的《勸學》中說“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同時荀子也提出了人性之所以會變善,是“聖人制禮作樂”的結果,就是說用社會制度的規範,可以是人性向善。

    但是到了韓非子,他將荀子的性惡說推向了極端。既然人性需要規範,那就用一套嚴格的法度來強制地規範人性,但是他將道德的部分完全的拋棄了,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製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透過這樣強制的法制規範,就能夠規範人性。

    韓非子所提出的方法,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缺陷同樣十分明顯。

    他提出了歷史進步論的觀點,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讚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他主張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

    但問題是,即使今天的政策再合理,那麼人也沒有理由必須遵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陰陽師不火了,難道網易真的沒有能抗衡騰訊有的手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