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翻出歷史那一頁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禮數多,有的和駙馬的時間並不多,所以懷孕率就低一些。清代婚姻 滿族注重本民族的生衍繁殖,在多年的征戰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婚姻制度,民族婚姻的融合,政治聯姻的擴大,是滿族入主中原、統一全國的基石。滿族早期的婚姻注重門第,並不過分追求錢財。《嘯亭雜錄》:“滿洲舊俗,凡所婚娶,必視其民族高下,初不計其一時之貧富”。
注重民族等級的政治地位、政治勢力成為聯姻的重要因素,在“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基本策略下,滿族最為關注的是與蒙古族的聯姻,而與蒙古族聯姻最多的是科爾沁部。 在與蒙古各部聯姻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有關聯姻的政策,如“備指額駙”制度。即從各地區封建王公、貝勒嫡系子弟及清廷下嫁公主所生的子孫中,挑選十五至二十歲的聰明俊秀者送往京師理藩院培養,以備公主、郡主(親王之女)選為額駙(夫婿)。
據《理藩條例》所載,至道光年間,只科爾沁左翼中旗公主子孫臺吉、姻親臺吉就達二千餘人。可見雙方通婚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及持續時間之長。這是歷史上聯姻絕無僅有的 滿族婚姻的締結方式很多,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有指腹婚、轉房、選婚。滿族的婚姻締結過程不外乎:認親、換盅、擇吉、裁衣、過大禮、演轎、拜天地、吃長壽麵等項。滿族對結婚年齡有明確規定:“皆年及冠笄,男女始相聘問”,“未及十二歲做親者有罪”。
-
3 # 萍風竹雨123
封建社會,禮法森嚴,越到後期越是嚴苛,其中一項有關公主婚姻生活的禮制更是如此。
這項制度,始於宋代的所謂的“駙馬為公主之臣”“不得公主之令,不得入見”等禮法,後來,延伸為駙馬公主見面須有皇宮內務機構派遣的專人同意 ,到了清代,對公主人倫的事情更是嚴苛到奇葩。
清公主與額附(駙馬)分府而居,想要性福,不但要徵求皇家嬤嬤同意,還需報內務府記檔。如:某年某月某日,某公主召某額附侍寢。而清朝受過嚴格的封建禮教制度教育過的公主們,大多嚴謹膽小,軟弱羞怯,恥於談論夫妻人倫,更別說要求召額附侍寢的事了。夫妻二人不同居,若是能三年抱倆,那才是怪了呢。
清朝公主是最苦逼的公主,不但有各項規章制度約束他們,而且自出生之日起,便遠離生母,她們的教養嬤嬤也非常嚴格。特別是對公主的性事管教。很多公主為了見丈夫一面,不得不賄賂嬤嬤。若不行賄,即使公主宣召,嬤嬤也多方攔阻,甚至責備她們厚顏無恥。據說清公主,有年餘不得見駙馬面者。
清朝公主,有丈夫,卻難得一見,怎會子嗣成群?身份高貴,卻受制於下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得自專。心情怎會愉快?守活寡,無子女,不自由,又怎會長壽?
-
4 # sunmoon78458985
清朝公主的知名度很低,婚後無子嗣的事不怎麼了解,我覺得是不是和婚嫁制度或習慣有關?比如一般都是政治婚姻,嫁給蒙古王公或朝廷官員,不受丈夫寵愛,再加上相貌可能也不是很漂亮,地位雖高但丈夫不願意親近,是不是這樣子
回覆列表
清朝作為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時代,各種封建禮教也是演化到極致,對女性的約束從朝廷到民間,都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清朝公主作為皇家女性的典範,自然也是受到了嚴格約束。像影視劇裡那些公主格格躺在父皇母后懷裡撒嬌的情況幾乎不會發生。
清朝的公主從一出生落地到長大嫁人,她們都不能和生母有過密的接觸,而是被一群叫作乳母嬤嬤的人代為撫養長大。天倫之樂,在帝王家終究是奢侈。公主嫁人後,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可以和駙馬廝守。公主為君,駙馬為臣,公主如果想要排遣寂寞,享受夫妻之樂,就得想方設法賄賂管事的嬤嬤或公主府的家臣,不然是成不了事的。
有人問了,堂堂公主為什麼要賄賂他人才能如願以償呢?這主要還是封建禮教的影響,公主性格一般溫柔懦弱,閨房之事畢竟涉及私密,害羞不敢多說。如此一來,便助長了那些嬤嬤或家臣的惡劣風氣,一發不可收拾。公主隔三差五見一次駙馬,又不知隔了多久才能與駙馬同房,這樣的機率,懷孕生子不多見是正常的。
公主也是人,高高在上也會相思之情,不能享受男歡女愛,不能追求平凡幸福的夫妻生活,甚至也沒有享受過人世間最美好的天倫之樂,最後鬱鬱而終也是情有可原。說到底,都是一群被封建禮教殘害的女人,可憐可嘆。如果可以選擇命運的話,我相信那些公主都不願意再投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