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魂的感觸

    題主的這個想法真是太理想化了,要想修築兩條一直向北延伸到西伯利亞的縱向長城,無論在歷史上的哪個朝代,甚至是現在,那都是天方夜譚。這樣的縱向長城是不可能建成的!阻礙因素實在太多,下面我和大家分析幾個重點。

    他國領土豈容隨意佔領

    修建這樣兩條“理想化”的長城,毫無疑問是在對他國領土的侵佔。試問當時的北方遊牧民族縱使再不團結,當外族入侵時,他們難道不會暫時放下各部族的恩怨而一致對外?要知道這可是關係到他們民族生死存亡的事情啊!就像當年日本侵華,國共兩黨摒棄前嫌,一致對外一樣。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們必然會竭盡全力捍衛自己的領土,不容外族隨意侵佔的。各個民族都是如此的。如果要建成這樣兩條縱向長城,勢必要進行一場“生死存亡”的大戰,這樣的大戰,可以說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以發動得了。

    縱向長城耗損國力

    這裡做個假設,假如這兩條縱向長城能建起來,那麼怎麼維護這個浩大的工程呢?一路延伸到西伯利亞,這已經離家園有千里之遙,誰願意守這樣的長城?誰又能守得了這樣的長城?在古代,縱向長城深入敵人領地,勢必長期腹背受敵,戰爭也由此不會消停。當敵人進攻之時,兵源和糧草輜重也都是很難支援的,終將有一天會被敵人攻破。這樣的長城只會給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國力在一次次的戰爭中耗損,很可能走上亡國的道路。

    地理環境也註定了這項工程不可能完成

    西伯利亞是什麼地方?非常寒冷的高原地區,而且中間還要經過蒙古高原,荒漠,高山等等!修建這樣的長城,其難度絕對比橫向長城高上數十倍。但從這一點來看(拋開其他因素),無論中國古代哪個時期,都沒有能力完成這樣的工程。

    且不說這樣的長城修建是不可能的,縱使能修建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試問為什麼還要修建呢?

  • 2 # 莫名小小貝

    沒有多大的必要,對於統治者而言,當政權達到穩定的話,對於修長城這種防禦工事來說勞民傷財,統治者以歷史為鑑自然是能懂得這是件不討好的作為,即便是修了,那麼阻隔的也是外族,當內部發生動亂還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縱觀歷朝歷代大都對長城沒有太多的大建,而統治者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和實力去辦到……

  • 3 # 二二相偶

    基本上歷史上的大多數朝代都會修長城,修築長城的目的有的是防範草原騎兵的入侵,如漢朝;有的是防止漢人出關,如清朝。可是我們看歷史的時候可以發現,長城在草原騎兵面前有作用,但是作用有限。如漢朝的匈奴,南北朝的五胡,唐朝突厥和回鶻,宋朝的遼,金和蒙古騎兵都曾越過長城,進逼中原王朝的統治心臟。而明朝在把元朝廷趕走之後,也開始興修長城,但是土木堡之變以後蒙古騎兵還是包圍了北京。

    有人說,山海關不是把清八旗擋在了關外嗎,確實如此,但是清兵之前同樣繞過山海關到達過北京腳下。所以,長城對於遊牧民族的騎兵是有作用的,只是這種作用的程度有多大有前提條件。因為長城的防線很長,兵力必定會被分散,在國家實力夠的情況下可以維持這樣的開支,保證守備力量。一旦國家實力衰退,有限的經費沒辦法照顧到長城的所有段。

    修築長城的投入和產出並不成正比,秦朝建立之初國力也很強盛,但是因為持續不斷修長城,整個帝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之後,引起天下的不滿。雖然暫時抵擋住匈奴騎兵,但卻亡於陳勝吳廣引發的內亂,可謂是前車之鑑。其次,當中原王朝國力強盛的時候,憑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就可以威服四夷,用不著再花大力氣來修長城。其三,我們在地圖上看,那橫著的只是一小條,但是實際上卻跨越數省,達數千公里,一條都要那麼大投入,再修兩條,哪來的人和錢。

    最後,中國古代的遊牧民族入侵路線一般都是由北向南,豎著修兩條有什麼作用呢,畢竟單靠豎著的一堵牆就能讓草原不能統一是很難做到的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物浦有哪些著名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