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是利用電流焙燒電極,但不同引數礦熱爐,方法是不一樣的,死相焙燒針對錐形環電爐,組
合把持器電爐無法死相焙燒,比如說12500KVA電爐是這樣的,如下。但具體爐子就根據現場進行處理了。
電極事故現場處理方法
1、錐形環銅瓦電爐:
第一步:判斷電極事故發生原因
第二步:把事故電極放出來。(放多少取決電極底部爐料托住,電極抬上限的距離)
(1)、去事故電極加殼平臺看剩餘殼夠不夠,不夠的話下電極,落到電極糊工可以工作的位置上,通知電極糊工來接殼。
(2)、利用電極糊工接殼的時間,對其他兩相電極長度判斷,電極長就倒回去一部分。
(3)、事故電極下電極,下到捲揚鋼絲繩松,(如果下限了還沒落到底,就抬電極再壓放一些,重複),墊下環,松上環、松水套,抬電極,這時抬電極,電極不能跟著走,標尺上移,抬到上限,看電極放出多少。(如果抬電極跟著走,就換一個大一點的下環墊,再不行就看水套彈簧是不太緊,緊就松彈簧)。
第二步:將事故電極操縱電鈕關閉,嚴禁錯誤提升事故電極,抬其他兩相電極,倒至低電壓級,準備送電。
第三步:死相焙燒(緩負荷)。
(1)、由於事故電極與爐底料緊密托住,相當於人為的造成電極死相,“死相”電極端部沒有電弧。相電壓應當趨於0,由於電極和短網存在阻抗,該相電路仍然有一定的電壓降。我們認為死相電壓控制不得超過50V,否則端部做功化料,導致相電壓越來越大,無法進行死相焙燒。
(2)、送電後的起步電流控制:一次流200A-300A。(與電極殼厚度有關)
(3)、焙燒過程中用其它兩相電極電流來帶動該相電流使其穩步增長,由透過電極的電流所產生的焦耳熱來焙燒電極。按照《焙燒電極送電制度》,進行提升負荷。(附:)
(4)、緩負荷過程中,隨時觀察事故電極鋼絲繩的鬆緊程度,鋼絲繩松就通知操縱工點著下電極。鋼絲繩變緊意味著爐料化開,電極被拎起來,會越燒越細,與銅瓦貼合不緊,導致打電發生軟斷。但鋼絲繩太鬆,電極自重擠壓,會越燒越粗,導致倒電極的時候,電極倒不回去。(關鍵時間是焙燒後期)
(5)、緩負荷過程中,如果負荷控制不住,停電繼續倒其他兩相電極,或倒更低一級電壓。
(6)、緩負荷過程中,電極插得淺,弧光外露,及時巡視水路,發生裝置產汽需要推料操作或使用磚頭壓住弧光。
(7)、緩負荷過程中,如果鋼絲繩緊,下死相電極達到了下限位,那麼本次焙燒失敗,繼續下放出電極,重新開始焙燒,重計耗電量。
第四步:焙燒完畢抬電極。
(1)、耗電量夠了以後,停電觀察電極燒結效果,下令抬死相電極,可以用一鐵棍頂住電極,觀察電極抬時,電極是否跟著走,不跟著走就說明焙燒時發生了軟/硬斷。(軟斷在焙燒過程中就能看出來,冒大量黑煙,如果是硬斷就將斷口夾回銅瓦里)
(2)、死相電極抬起來後,利用抬電極周圍爐料下沉和推料,再次將死相電極托住,滿足倒電極的距離,松三道環,將燒好的電極倒回去一部分。在松三道環抬(倒)時,如果電極跟著走,說明電極燒粗了,或下電極時水套彈簧變緊,需要松水套彈簧。
(3)、死相電極倒回去以後,送電準備出爐,爐眼會不好開,使用燒穿器或用氧氣開。根據耗電量計算渣鐵量多少,爐前備好備用包與渣缶,開眼後流大停電,電爐平臺人員撤離。冶煉天車配合好,防止漾渣坑發生。
第五步:後續工作。
出完爐以後,放其他兩相電極,倒正常電壓級,關爐門送電。焙燒電極開始按照正常計算方式壓放電極,其他兩相電極儘快將倒回的電極放出來。
原理是利用電流焙燒電極,但不同引數礦熱爐,方法是不一樣的,死相焙燒針對錐形環電爐,組
合把持器電爐無法死相焙燒,比如說12500KVA電爐是這樣的,如下。但具體爐子就根據現場進行處理了。
電極事故現場處理方法
1、錐形環銅瓦電爐:
第一步:判斷電極事故發生原因
第二步:把事故電極放出來。(放多少取決電極底部爐料托住,電極抬上限的距離)
(1)、去事故電極加殼平臺看剩餘殼夠不夠,不夠的話下電極,落到電極糊工可以工作的位置上,通知電極糊工來接殼。
(2)、利用電極糊工接殼的時間,對其他兩相電極長度判斷,電極長就倒回去一部分。
(3)、事故電極下電極,下到捲揚鋼絲繩松,(如果下限了還沒落到底,就抬電極再壓放一些,重複),墊下環,松上環、松水套,抬電極,這時抬電極,電極不能跟著走,標尺上移,抬到上限,看電極放出多少。(如果抬電極跟著走,就換一個大一點的下環墊,再不行就看水套彈簧是不太緊,緊就松彈簧)。
第二步:將事故電極操縱電鈕關閉,嚴禁錯誤提升事故電極,抬其他兩相電極,倒至低電壓級,準備送電。
第三步:死相焙燒(緩負荷)。
(1)、由於事故電極與爐底料緊密托住,相當於人為的造成電極死相,“死相”電極端部沒有電弧。相電壓應當趨於0,由於電極和短網存在阻抗,該相電路仍然有一定的電壓降。我們認為死相電壓控制不得超過50V,否則端部做功化料,導致相電壓越來越大,無法進行死相焙燒。
(2)、送電後的起步電流控制:一次流200A-300A。(與電極殼厚度有關)
(3)、焙燒過程中用其它兩相電極電流來帶動該相電流使其穩步增長,由透過電極的電流所產生的焦耳熱來焙燒電極。按照《焙燒電極送電制度》,進行提升負荷。(附:)
(4)、緩負荷過程中,隨時觀察事故電極鋼絲繩的鬆緊程度,鋼絲繩松就通知操縱工點著下電極。鋼絲繩變緊意味著爐料化開,電極被拎起來,會越燒越細,與銅瓦貼合不緊,導致打電發生軟斷。但鋼絲繩太鬆,電極自重擠壓,會越燒越粗,導致倒電極的時候,電極倒不回去。(關鍵時間是焙燒後期)
(5)、緩負荷過程中,如果負荷控制不住,停電繼續倒其他兩相電極,或倒更低一級電壓。
(6)、緩負荷過程中,電極插得淺,弧光外露,及時巡視水路,發生裝置產汽需要推料操作或使用磚頭壓住弧光。
(7)、緩負荷過程中,如果鋼絲繩緊,下死相電極達到了下限位,那麼本次焙燒失敗,繼續下放出電極,重新開始焙燒,重計耗電量。
第四步:焙燒完畢抬電極。
(1)、耗電量夠了以後,停電觀察電極燒結效果,下令抬死相電極,可以用一鐵棍頂住電極,觀察電極抬時,電極是否跟著走,不跟著走就說明焙燒時發生了軟/硬斷。(軟斷在焙燒過程中就能看出來,冒大量黑煙,如果是硬斷就將斷口夾回銅瓦里)
(2)、死相電極抬起來後,利用抬電極周圍爐料下沉和推料,再次將死相電極托住,滿足倒電極的距離,松三道環,將燒好的電極倒回去一部分。在松三道環抬(倒)時,如果電極跟著走,說明電極燒粗了,或下電極時水套彈簧變緊,需要松水套彈簧。
(3)、死相電極倒回去以後,送電準備出爐,爐眼會不好開,使用燒穿器或用氧氣開。根據耗電量計算渣鐵量多少,爐前備好備用包與渣缶,開眼後流大停電,電爐平臺人員撤離。冶煉天車配合好,防止漾渣坑發生。
第五步:後續工作。
出完爐以後,放其他兩相電極,倒正常電壓級,關爐門送電。焙燒電極開始按照正常計算方式壓放電極,其他兩相電極儘快將倒回的電極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