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91024081063

    對於乒乓球速度、力量、旋轉這個動力元素如何具體體現到手上的功夫細節來講,應該最先的力量是來源於腳蹬轉後以腰控臂,大臂帶小臂,小臂帶手腕協調發力才能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但是實戰中不可能每球都能如此順當地給你這樣拉出均衡的弧圈球來,要根據來球的不同位置有所側重地發揮手上的功夫,因此本教練大膽地提出前臂是管速度,大臂是管力量,手腕才是管旋轉(摩擦)的。

      

    我們先來看看反手比較容易理解,以前的快撥手腕不是去摩擦,而是壓向右方(撥)屬控制版型不讓球出界(撞擊),主要還是靠前臂,強調的是快;而現代的反手弧圈球是握拍較前傾強調手腕的充分轉動摩擦即拍由橫握狀到豎握狀,這當然是在前臂的帶動下,前臂也在大臂的帶動下同步進行的。這樣拉出來的球是速度、旋轉、力量均衡的弧圈球,比快撥多了旋轉的成分。

    我們再看看正手,由於正手的手腕不如反手的手腕轉動自如,我們從臺內擰拉就能發現正手是不如反手的,這是因為正手握拍方式的影響和限制,無論正手用什麼檯內技術(如正手挑、擰),其手腕兒都沒有反手那麼靈活,所以在正手位也無法使用正手做出類似於反手“擰拉”這樣的技術動作。加之正手拉球的動作較大,如果像反手那樣刻意去轉動手腕就只有旋轉沒有了速度和力量了,因為從大動作到小動作是不好控制的,如果讓大動作去牽就小動作就必然令你的收小臂無法流暢完成(到了接觸球的剎那間你還要留意轉手腕)收小臂就脫節了。

    相反從小動作(手腕強調摩擦)到大動作(順勢伸直前臂)是可以控制的,反手弧圈就是這種情況。所以反手拉弧圈是與正手有區別的,實際上正手從預備動作的轉腰引拍到蹬轉收的過程已經完成了手腕的轉動,想想看,你的拍從橫握狀(擊球前)到豎狀(擊球后)板形雖保持不變(大約45°),但橫豎狀是不是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看似是前臂收的結果(旋轉靠前臂的錯誤就在此),實質是手腕在自然的轉動(當然此時前臂同時在收)。旋轉實際上不是前臂產生的結果,而是手腕,前臂的功勞只是速度。由於前臂是與大臂相連的,可以說大臂實際上也參與了揮拍過程,因此乒乓球速度、力量、旋轉這個動力元素就體現到手上的大臂、前臂、手腕手指功夫再傳遞到拍子使打出的球是均衡高質量的。

      

    綜上所述,大臂、前臂、手腕這幾個環節聯動是一剎那間完成的,所以感覺不到正手手腕的動作是很正常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以為旋轉是由前臂產生的,實質正手手腕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手腕的轉動,因此旋轉的產生結論就是手腕。

    在訓練實踐工作中,三個部位即大臂、小臂、手腕與力量、速度、旋轉是根據不同的位置來進行區分的,只有主次之分而無絕對界限。之所以要細分出大臂管力量、小臂管速度、手腕管旋轉,是因為手腕、前臂、大臂是不可分割,是相連的,但大小臂和手腕是可以有所側重的分工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區分開來有利於教學與訓練,不會那麼抽象。其實這樣的細分是有科學實踐根據的,打中遠臺是不是以大臂的力量為主啊?

    當然也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以小臂為輔,旋轉也有一點,這樣手腕的比例就很小,所以少一點大臂的力都不行,容易下網;同理打近臺是不是以前臂為主啊?不收前臂有速度嗎?只有來自大臂的力和手腕很少的摩擦力;打臺內球是不是以手腕的摩擦為主啊?小臂伸直的目的就是輔助一下手腕擰球時產生一些速度而已,大臂產生的力量極少。所以打球時要根據球所在的位置有所側重地使用手的不同部位去發揮,才能打出威力來。甩大臂也能產生速度和旋轉,但主要還是以力量為主;收前臂也能產生力量和旋轉,但主要還是以速度為主;同理,用手腕也能產生力量和速度,但主要還是以旋轉為主。

    所以,大臂管力量、小臂管速度、手腕管旋轉是指三者各自有它們的側重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帶著孩子闖紅燈的家長,你想說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