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神經病學導管室的構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專案規劃、裝置選型、購置安裝等過程中均需要醫學工程專家、臨床醫學專家、影像學專家、基建專家、裝置供應商、安裝施工方密切配合,協同合作。其構架原則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合理選址,科學設計
導管室的功能預期對機房選址和設計有一定的傾向性,例如急診手術佔比較高的中心,其對CT、MRI等大型檢查裝置的依賴程度較高,機房選址應該要求較低樓層,毗鄰影像中心,入口通暢,適於患者快速轉運,減少時間延誤。而如果重症患者比例較高,則要求機房內部急救裝置全面,導管室與監護室距離適度以儘量規避術後的轉送風險。另外,諸如裝置使用率高、手術型別較多等特點則要求機房空間獨立性更強,面積更大,配備較多的消毒及輔助裝置。
一般導管室設定包括進行主要操作的手術間;放置高壓機櫃、影象採集重建機櫃的裝置控制間;以及手術更衣、洗手、術前談話的手術輔助區域。此3個區域應相對獨立。整體設計應以方便裝置維護和開展診療操作為宗旨。導管室手術區域可用面積目前尚無統一要求,我們建議從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及保留部分擴充套件功能的角度出發,手術區域面積不小於60m2,整體手術室面積不小於100m2,手術區域層高一般建議3m。安裝樓層淨高度4.5m左右(可根據層流裝置高度而定)。
(二)DSA裝置及輔助設施的選擇
DSA是高功率裝置,必須嚴格滿足裝置的供電需求,一般要求單獨的三相五線380V供電,其功率、線徑、斷路器、接地、配電櫃均有明確安裝要求,應嚴格遵循。DSA自重較大,一般要求樓板的承重在500kg/m2以上,應對普通民用房屋進行適當加固。
DSA儀器裝置一般至少包括機架、導管床、球管及C臂等部分。機架主要分為落地式和懸吊式,以及最近出現的兼備落地和懸吊式影像系統優點的複合系統。不同的機架型別對機房的頂面,地面等有各自不同的具體要求。比較而言,懸吊式機架相對落地式系統的移動範圍更大,手術區域盲點少,但其安裝的天軌可能阻止層流出風,對感染控制不力。導管床也分為專為手術設計的導管床和升級版全碳素床面帶腰橋手術床,後者的全碳素設計對影像成像影響較小,但活動能力相對差,對部分特殊手術體位的擺放存在一定限制。對神經介入手術而言,雙C臂系統理論上較單臂系統更加優越,能夠一次造影完成兩個角度成像,減少造影劑用量和手術時間,但經濟代價大,故障率及維護難度也有一定增高。
介入神經病學手術的外延相對複雜,輔助設施種類較多,除恆溫箱、負壓吸引器、高壓注射器、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常規裝置外,還需配備麻醉及急診外科手術相關裝置如麻醉吊塔、麻醉機、外科吊塔、體外吊塔、變溫毯儀、高頻電刀、體外迴圈機等。在有條件的中心還可配備血管內評估儀器如血管內超聲,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儀等。除此之外,考慮到介入神經病學在未來的飛速發展,需要在介面和功率餘量的預留上體現機房的擴充套件性需求。牆面及手術間上方應預留強弱電介面,以備無線裝置及監控轉錄裝置等使用。其他構建模式各中心可根據自身情況酌情制定,最終目標為在保障患者及醫務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結合工作效率與人文關懷,宏觀和細節方面均力爭做到科學、便捷、高效。
(三)裝置安裝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
手術裝置的安裝和驗收直接決定裝置使用的效率和壽命,目前各大器械公司都有一套完整規範化的安裝流程,但仍要求在安裝實施階段,應有醫院相關部門人員全程在場,做好相關監督及配合工作。需要注意的要點包括各部件懸掛、擺放的水平度是否精確控制,穿線是否有序整潔,各種接頭的連結是否牢固,術者站立位置的電纜溝是否經使用牢固且無彈性的材料覆蓋,軟體安裝是否完善等。驗收時,應由專業的介入導管室工作人員與廠家共同逐條檢測相應臨床功能。射線劑量一般交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測評,確保射線防護等安全層面符合操作要求和國家標準。
介入神經病學導管室的構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專案規劃、裝置選型、購置安裝等過程中均需要醫學工程專家、臨床醫學專家、影像學專家、基建專家、裝置供應商、安裝施工方密切配合,協同合作。其構架原則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一)合理選址,科學設計
導管室的功能預期對機房選址和設計有一定的傾向性,例如急診手術佔比較高的中心,其對CT、MRI等大型檢查裝置的依賴程度較高,機房選址應該要求較低樓層,毗鄰影像中心,入口通暢,適於患者快速轉運,減少時間延誤。而如果重症患者比例較高,則要求機房內部急救裝置全面,導管室與監護室距離適度以儘量規避術後的轉送風險。另外,諸如裝置使用率高、手術型別較多等特點則要求機房空間獨立性更強,面積更大,配備較多的消毒及輔助裝置。
一般導管室設定包括進行主要操作的手術間;放置高壓機櫃、影象採集重建機櫃的裝置控制間;以及手術更衣、洗手、術前談話的手術輔助區域。此3個區域應相對獨立。整體設計應以方便裝置維護和開展診療操作為宗旨。導管室手術區域可用面積目前尚無統一要求,我們建議從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及保留部分擴充套件功能的角度出發,手術區域面積不小於60m2,整體手術室面積不小於100m2,手術區域層高一般建議3m。安裝樓層淨高度4.5m左右(可根據層流裝置高度而定)。
(二)DSA裝置及輔助設施的選擇
DSA是高功率裝置,必須嚴格滿足裝置的供電需求,一般要求單獨的三相五線380V供電,其功率、線徑、斷路器、接地、配電櫃均有明確安裝要求,應嚴格遵循。DSA自重較大,一般要求樓板的承重在500kg/m2以上,應對普通民用房屋進行適當加固。
DSA儀器裝置一般至少包括機架、導管床、球管及C臂等部分。機架主要分為落地式和懸吊式,以及最近出現的兼備落地和懸吊式影像系統優點的複合系統。不同的機架型別對機房的頂面,地面等有各自不同的具體要求。比較而言,懸吊式機架相對落地式系統的移動範圍更大,手術區域盲點少,但其安裝的天軌可能阻止層流出風,對感染控制不力。導管床也分為專為手術設計的導管床和升級版全碳素床面帶腰橋手術床,後者的全碳素設計對影像成像影響較小,但活動能力相對差,對部分特殊手術體位的擺放存在一定限制。對神經介入手術而言,雙C臂系統理論上較單臂系統更加優越,能夠一次造影完成兩個角度成像,減少造影劑用量和手術時間,但經濟代價大,故障率及維護難度也有一定增高。
介入神經病學手術的外延相對複雜,輔助設施種類較多,除恆溫箱、負壓吸引器、高壓注射器、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常規裝置外,還需配備麻醉及急診外科手術相關裝置如麻醉吊塔、麻醉機、外科吊塔、體外吊塔、變溫毯儀、高頻電刀、體外迴圈機等。在有條件的中心還可配備血管內評估儀器如血管內超聲,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儀等。除此之外,考慮到介入神經病學在未來的飛速發展,需要在介面和功率餘量的預留上體現機房的擴充套件性需求。牆面及手術間上方應預留強弱電介面,以備無線裝置及監控轉錄裝置等使用。其他構建模式各中心可根據自身情況酌情制定,最終目標為在保障患者及醫務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結合工作效率與人文關懷,宏觀和細節方面均力爭做到科學、便捷、高效。
(三)裝置安裝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
手術裝置的安裝和驗收直接決定裝置使用的效率和壽命,目前各大器械公司都有一套完整規範化的安裝流程,但仍要求在安裝實施階段,應有醫院相關部門人員全程在場,做好相關監督及配合工作。需要注意的要點包括各部件懸掛、擺放的水平度是否精確控制,穿線是否有序整潔,各種接頭的連結是否牢固,術者站立位置的電纜溝是否經使用牢固且無彈性的材料覆蓋,軟體安裝是否完善等。驗收時,應由專業的介入導管室工作人員與廠家共同逐條檢測相應臨床功能。射線劑量一般交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測評,確保射線防護等安全層面符合操作要求和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