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在中國是影響面最廣,最為嚴重的氣象災害。
乾旱的概念:指在農業技術水平不高的條件下,由於長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氣乾燥,土壤缺水,引起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影響正常生物發育而減產失敗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
乾旱的型別:
1、按乾旱發生的原因分類
(1)土壤乾旱
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顆粒對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難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夠的水分去補償蒸騰的消耗,植物體內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從而影響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以至發生旱害。
(2)大氣乾旱
雖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但由於空氣極度乾燥、光照強、氣溫高,植株蒸騰加劇,終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體內水分平衡遭到破壞而遭致旱害。
2、根據乾旱發生的季節分類
(1)春旱
春旱主要發生在3-5月份,這時中國華北、西北和東北的許多地方,春季溫度回升很快,空氣乾燥,太陽輻射較強,風力大,蒸發力強,在這些地區冬季降水稀少,一量春季長時間無雨或雨量明顯偏少,就易發生春旱。
(2)夏旱
日射強烈,氣溫很高,空氣溫度低,因而土壤蒸發及植物蒸騰都很強,如長期少雨或無雨極易造成乾旱。
(3)秋旱
秋旱的特點與夏旱相類似,但強度稍弱。秋夏主要影響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漿成熟,影響越冬作物的播種和出苗。
(4)冬旱
由於冬季,大陸性乾冷氣團控制中國廣大地區,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風,氣溫低,溼度小,就易發生冬旱。
乾旱的成因:乾旱主要是在高氣壓長期控制下形成的。高氣壓常佔據很大的空間,故乾旱往往波及廣大地區,即所謂“乾旱一大片”。季風反常,是造成中國乾旱的主要原因。
乾旱的指標:表徵某一地區乾旱程度的標準稱為乾旱的指標。
乾旱的時空分佈特徵:
1、乾旱的地區分佈特徵
乾旱大致分佈於下述四片地區
(1)東北乾旱區
該區緯度高,氣溫低,農作物生長期較短,因常受低氣壓影響,降水較穩定,乾旱發生頻率相對低些,多數年份乾旱屬於一般性乾旱。
(2)黃淮海乾旱區
本區降水較少,變率大,是中國最大的乾旱區,乾旱發生次數也居全國之首。
(3)長江流域及華南乾旱區
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等省和福建、廣東、廣西的大部地區乾旱次數多,廣東東部沿海和福建南部沿海最多。
(4)西南南部乾旱區
雲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四川的西昌以南地區乾旱次數較少。
2、乾旱的時間分佈特點
(1)東北地區的春、夏旱(2)黃淮海地區的春夏秋旱
(3)長江流域的夏秋旱(4)華南的秋冬春旱(5)西南南部地區的冬春旱
乾旱的抗、避、防措施
1、抗旱措施
(1)開源節流,合理灌溉
(2)選用耐旱品種,抗旱播種
(3)耕作和覆蓋保墒抑制農田蒸發
(4)耕雲播雨,緩解旱情
2、避旱措施
(1)改革種植制度,避旱奪豐收
(2)調整播種,躲過乾旱
(3)水路不通走旱路
(4)育苗移栽躲過春旱
3、防旱措施
(1)興修水利,搞好農田基本建設
(2)深耕改土,增強土壤蓄水能力
(3)選育抗旱品種,提高抗旱能力
(4)綠化荒坡隙地,改善生態環境
乾旱在中國是影響面最廣,最為嚴重的氣象災害。
乾旱的概念:指在農業技術水平不高的條件下,由於長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氣乾燥,土壤缺水,引起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影響正常生物發育而減產失敗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
乾旱的型別:
1、按乾旱發生的原因分類
(1)土壤乾旱
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顆粒對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難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夠的水分去補償蒸騰的消耗,植物體內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從而影響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以至發生旱害。
(2)大氣乾旱
雖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但由於空氣極度乾燥、光照強、氣溫高,植株蒸騰加劇,終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體內水分平衡遭到破壞而遭致旱害。
2、根據乾旱發生的季節分類
(1)春旱
春旱主要發生在3-5月份,這時中國華北、西北和東北的許多地方,春季溫度回升很快,空氣乾燥,太陽輻射較強,風力大,蒸發力強,在這些地區冬季降水稀少,一量春季長時間無雨或雨量明顯偏少,就易發生春旱。
(2)夏旱
日射強烈,氣溫很高,空氣溫度低,因而土壤蒸發及植物蒸騰都很強,如長期少雨或無雨極易造成乾旱。
(3)秋旱
秋旱的特點與夏旱相類似,但強度稍弱。秋夏主要影響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漿成熟,影響越冬作物的播種和出苗。
(4)冬旱
由於冬季,大陸性乾冷氣團控制中國廣大地區,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風,氣溫低,溼度小,就易發生冬旱。
乾旱的成因:乾旱主要是在高氣壓長期控制下形成的。高氣壓常佔據很大的空間,故乾旱往往波及廣大地區,即所謂“乾旱一大片”。季風反常,是造成中國乾旱的主要原因。
乾旱的指標:表徵某一地區乾旱程度的標準稱為乾旱的指標。
乾旱的時空分佈特徵:
1、乾旱的地區分佈特徵
乾旱大致分佈於下述四片地區
(1)東北乾旱區
該區緯度高,氣溫低,農作物生長期較短,因常受低氣壓影響,降水較穩定,乾旱發生頻率相對低些,多數年份乾旱屬於一般性乾旱。
(2)黃淮海乾旱區
本區降水較少,變率大,是中國最大的乾旱區,乾旱發生次數也居全國之首。
(3)長江流域及華南乾旱區
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等省和福建、廣東、廣西的大部地區乾旱次數多,廣東東部沿海和福建南部沿海最多。
(4)西南南部乾旱區
雲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四川的西昌以南地區乾旱次數較少。
2、乾旱的時間分佈特點
(1)東北地區的春、夏旱(2)黃淮海地區的春夏秋旱
(3)長江流域的夏秋旱(4)華南的秋冬春旱(5)西南南部地區的冬春旱
乾旱的抗、避、防措施
1、抗旱措施
(1)開源節流,合理灌溉
(2)選用耐旱品種,抗旱播種
(3)耕作和覆蓋保墒抑制農田蒸發
(4)耕雲播雨,緩解旱情
2、避旱措施
(1)改革種植制度,避旱奪豐收
(2)調整播種,躲過乾旱
(3)水路不通走旱路
(4)育苗移栽躲過春旱
3、防旱措施
(1)興修水利,搞好農田基本建設
(2)深耕改土,增強土壤蓄水能力
(3)選育抗旱品種,提高抗旱能力
(4)綠化荒坡隙地,改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