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夏苗在室內培育過程中,隨著藻體的長大,人為的環境條件越來越不能滿足其生活的需要,這時就要及時將幼苗移到自然海區繼續培育,這樣就可以改善幼苗的生活條件,使幼苗加速生長,從而提早分苗,並可節省育苗成本。把幼苗從室內移到海上培育的過程,在生產上稱之為出庫;幼苗在海上長到分苗標準的過程,稱之為幼苗暫養。出庫:自然光低溫培育的夏苗,在北方經過100~120天,在南方經過150天左右,到自然海水溫度下降到19℃左右時,即可出庫暫養。
這在北方約在10月中、下旬,在南方約在11月中、下旬。將夏苗出庫暫養,對夏苗本身來說,其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防止培育條件的突然變化對幼苗產生不良影響,在出庫前,要有計劃地逐步提高培育水溫、光照等,使這些條件比較接近自然狀況。多年的生產實踐說明,要保證幼苗下海後不發生或少發生病爛,一定要考慮下述兩點:必須待自然水溫下降到19℃以下,並要穩定不再回升;要在大潮汛期或大風浪天氣後出庫,在小潮汛期儘可能不要出庫。在北方10月份正是小陽春季節,海上往往長時間的風平浪靜,透明度較大,水溫易回升。
這樣的天氣條件對夏苗出庫極為不利,很易發生強光刺激幼苗。在大潮汛期,水流較好,風后水較渾,透明度較小,自然肥的含量也較高,這樣就可避免或減輕病害的發生但在水溫適宜的情況下,要儘量早出庫。早出庫的苗子長得快,能使分苗提前,苗子的利用率也高。舉個例子10月26日出庫的只比17日出庫的晚9天,水溫相差不到1℃,但到12月底的分苗數卻相差很多。出庫時幼苗的大小,各育苗場的要求個一樣。
北方一般都比較大,在1~2釐米;南方般較小,只幾毫米。這一方面是由於習慣不一樣,另一方面是由於育苗時間長短不同而造成的。南方育苗時間長達5個多月,在這樣長的時間裡,幼苗在庫內易發生病爛,因而都儘量控制其生長。北方育苗時間較短,可培育得大點。但不管怎樣,出庫時,一定要達到肉眼可見的大小,否則,幼苗下海後由於浮泥的附著,雜濚的繁生,而使幼苗長不起來,或長得很慢,夏苗的出庫、運輸和暫養:這就要影響生產。另外,苗子太小了,生活力弱,下海後由於環境條件的突然變化而適應不了,則就易發生病爛。
但是,苗子也不易過大,否則就會給室內培育工作帶來困難。海帶苗的運輸:海帶苗的短途運輸(運輸時間不超過12小時),困難不大。長距離運輸則要採取措施降低藻體的新陳代謝,儘量減少藻體對氧氣和儲藏物質的消耗,避免升溫,抑制住徵生物的繁殖等,才能安全運輸。幼苗的運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溼運法,另ー種是浸水法。
前者適用於短距離運輸,後者適用於長距離運輸。溼運法比較簡單、省事,一般用汽車夜間裝運。在裝車時,先用經過海水浸透的海韭萊(大葉漢)將汽車四周的縫隙塞緊,將車底鋪勻,然後一層海帶草一層育苗器相互間隔著放,最後用蓮布封車,並澆足海水。在裝車時,不要將兩個育苗器重疊在一起,每車最多裝15層,一車可裝500萬株苗。裝的層數太多了易發熱。浸水運輸法是將幼苗置於盛有海水的運輸箱內,再在箱內用冰袋降溫,使海水溫度保持在5℃左右。幼苗的暫養:從夏苗出庫下海培養到分苗為止,這段時間為夏苗暫養時間。
這段時間幼苗暫養的好壞不僅影響到幼苗的健康和出苗率的多少,而且也直接影響到分苗進度。選擇好海區要選擇風浪小,水流通暢,浮泥、雜藻少,水質比較肥沃的安全海區。這是因為幼苗在水流通暢的海區,受光均勻,並不斷地由周圍海水中吸收各種氣體和營養鹽,同時水流又可沖走代謝產物,使幼苗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浮泥、雜藻不僅影響到幼苗的光合作用,而且也與幼苗爭奪營養鹽。及時培育夏苗的育苗器是密織的棕繩,這是為了充分利用育苗面積,增加幼苗數量。
但是幼苗下海後,隨著幼苗個體的長大,很快出現過於密集相互遮光,這樣就會影響到幼苗的均勻生長和出苗率。因此,下海後要儘快拆簾,不可拖延。
海帶夏苗在室內培育過程中,隨著藻體的長大,人為的環境條件越來越不能滿足其生活的需要,這時就要及時將幼苗移到自然海區繼續培育,這樣就可以改善幼苗的生活條件,使幼苗加速生長,從而提早分苗,並可節省育苗成本。把幼苗從室內移到海上培育的過程,在生產上稱之為出庫;幼苗在海上長到分苗標準的過程,稱之為幼苗暫養。出庫:自然光低溫培育的夏苗,在北方經過100~120天,在南方經過150天左右,到自然海水溫度下降到19℃左右時,即可出庫暫養。
這在北方約在10月中、下旬,在南方約在11月中、下旬。將夏苗出庫暫養,對夏苗本身來說,其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防止培育條件的突然變化對幼苗產生不良影響,在出庫前,要有計劃地逐步提高培育水溫、光照等,使這些條件比較接近自然狀況。多年的生產實踐說明,要保證幼苗下海後不發生或少發生病爛,一定要考慮下述兩點:必須待自然水溫下降到19℃以下,並要穩定不再回升;要在大潮汛期或大風浪天氣後出庫,在小潮汛期儘可能不要出庫。在北方10月份正是小陽春季節,海上往往長時間的風平浪靜,透明度較大,水溫易回升。
這樣的天氣條件對夏苗出庫極為不利,很易發生強光刺激幼苗。在大潮汛期,水流較好,風后水較渾,透明度較小,自然肥的含量也較高,這樣就可避免或減輕病害的發生但在水溫適宜的情況下,要儘量早出庫。早出庫的苗子長得快,能使分苗提前,苗子的利用率也高。舉個例子10月26日出庫的只比17日出庫的晚9天,水溫相差不到1℃,但到12月底的分苗數卻相差很多。出庫時幼苗的大小,各育苗場的要求個一樣。
北方一般都比較大,在1~2釐米;南方般較小,只幾毫米。這一方面是由於習慣不一樣,另一方面是由於育苗時間長短不同而造成的。南方育苗時間長達5個多月,在這樣長的時間裡,幼苗在庫內易發生病爛,因而都儘量控制其生長。北方育苗時間較短,可培育得大點。但不管怎樣,出庫時,一定要達到肉眼可見的大小,否則,幼苗下海後由於浮泥的附著,雜濚的繁生,而使幼苗長不起來,或長得很慢,夏苗的出庫、運輸和暫養:這就要影響生產。另外,苗子太小了,生活力弱,下海後由於環境條件的突然變化而適應不了,則就易發生病爛。
但是,苗子也不易過大,否則就會給室內培育工作帶來困難。海帶苗的運輸:海帶苗的短途運輸(運輸時間不超過12小時),困難不大。長距離運輸則要採取措施降低藻體的新陳代謝,儘量減少藻體對氧氣和儲藏物質的消耗,避免升溫,抑制住徵生物的繁殖等,才能安全運輸。幼苗的運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溼運法,另ー種是浸水法。
前者適用於短距離運輸,後者適用於長距離運輸。溼運法比較簡單、省事,一般用汽車夜間裝運。在裝車時,先用經過海水浸透的海韭萊(大葉漢)將汽車四周的縫隙塞緊,將車底鋪勻,然後一層海帶草一層育苗器相互間隔著放,最後用蓮布封車,並澆足海水。在裝車時,不要將兩個育苗器重疊在一起,每車最多裝15層,一車可裝500萬株苗。裝的層數太多了易發熱。浸水運輸法是將幼苗置於盛有海水的運輸箱內,再在箱內用冰袋降溫,使海水溫度保持在5℃左右。幼苗的暫養:從夏苗出庫下海培養到分苗為止,這段時間為夏苗暫養時間。
這段時間幼苗暫養的好壞不僅影響到幼苗的健康和出苗率的多少,而且也直接影響到分苗進度。選擇好海區要選擇風浪小,水流通暢,浮泥、雜藻少,水質比較肥沃的安全海區。這是因為幼苗在水流通暢的海區,受光均勻,並不斷地由周圍海水中吸收各種氣體和營養鹽,同時水流又可沖走代謝產物,使幼苗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浮泥、雜藻不僅影響到幼苗的光合作用,而且也與幼苗爭奪營養鹽。及時培育夏苗的育苗器是密織的棕繩,這是為了充分利用育苗面積,增加幼苗數量。
但是幼苗下海後,隨著幼苗個體的長大,很快出現過於密集相互遮光,這樣就會影響到幼苗的均勻生長和出苗率。因此,下海後要儘快拆簾,不可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