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亮妃

    說起兵馬俑,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兵馬俑,似乎兵馬俑一詞儼然已經貼上了秦始皇的標籤,非秦始皇,無兵馬俑!

    1974年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的一群農民,在一次一如既往的打井時,忽然發現了幾個破碎的泥土燒製真人大小的陶俑,並由此揭開了一個世紀奇觀。

    同年7月,考古挖掘隊對周邊地形進行仔細考察,在經過認真細緻的勘測以及挖掘之後,封存了2000餘年的兵馬俑,終於重見天日。

    至今已經挖掘出的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有三個,總體呈“品”字排列,其中最早發現的長方形俑坑中,稱為“一號坑”。

    在“一號坑”中,四面斜坡門道,形成一處巨大的戰場,戰場內的兵馬整齊如一地排列著,形態各異,凶神惡煞,兵種明確,8000餘名戰士,千匹戰馬,百駕戰車,呈攻擊陣勢分佈,共同受令於“三號坑”中的駟馬齊驅的戰車指揮部。

    倘若你佇立於兵馬俑軍陣之前,就會感受到一股帝皇的霸王之氣撲面而來,心中不禁為之一振,千軍萬馬如同山呼海嘯,排山倒海一般,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氣勢之雄偉,藝術之高超,讓人歎為觀止,心中顫慄,久久不能平靜。

    兵馬俑一經出土,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儘管是陶俑,中原帝王氣吞山河的氣勢讓現代人無不驚歎,被全世界公認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始皇之後,再無兵馬俑,這是為什麼呢?

    按說隨著古代社會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兵俑工藝理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但歷代皇帝的陵園中發現的也僅僅只是昂貴的陪葬品,似乎兵馬俑工藝在一夜之間消失了,是後來皇帝們都不知道了還是應有他因?

    第一個可能的原因,技術斷層。

    秦始皇的陵園修築,長達39年之久,期間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據史書推測,期間動用的勞工多達70萬,將這些勞工全部處死而封鎖訊息,是幾乎不可能的,但有一個可能的原因,那就是這些勞工其實都不知道自己做這些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那些知情工匠,為了訊息洩露,陵園完工之期,定是他們喪命之時,工匠的丟失,伴隨的便是兵馬俑技術的斷層。

    第二個可能的原因,後人不知。

    1974年之前,恐怕還沒有人知道秦始皇兵馬俑,再往前推測,中國曆代的皇帝們,他們或許也不知道兵馬俑陪葬一事。

    畢竟古墓作為祖宗所安寂的地方,在傳統的古代,逝者為大,哪有挖陵考古之說,更多的則只是盜墓者的偷竊行為,並沒有光天化日之下的考古行為,所以對前代的古陵園,很少有挖掘鑽研之說。(除了一方面政治原因)

    再加上歷代皇帝的陵園都處於隱蔽,無人得知的地方,知情者皆備處死,唯一知道的也只有皇帝的子嗣,子嗣是更不會向外透露自己祖先陵園的位置和細節。

    第三個最有可能的原因,能力不及。

    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只有一個,像秦始皇這樣一統天下者,只有秦始皇,也只有秦始皇能夠修建這樣的陵園,說出來一點也不誇張,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秦始皇的地位都是無人可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而長達37年的陵園修建,就已經超過了許多皇帝在位的時間,就算某些皇帝也想修建想秦始皇那樣龐大的陵園,百官大臣定會萬般勸諫,勞民傷財,一無是處,後患無窮。

    其次自己沒有像秦始皇那樣的千秋偉業,談不上功德無量,哪有修築陵園給自己臉上貼近的說法,就算修建,也會在規模上有所顧忌。

    不管怎麼說,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一位叱詫風雲極具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一位改變中原規則,變動中國歷史軌道的人物,稱其為“千古一帝”,一點也不為過。

    當然秦始皇自己也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知道自己的成就,不然也不會這麼大動干戈,修築陵園,因為他所想的,就是要建造出超過之前,乃至引領後世萬年的“絕世陵園”,生前統治天下,身後定要帶領自己的千軍萬馬統治陰曹地府,仍要做陰間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sualData怎麼用?